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慰喻契丹使韩贞等造窟题记》(以下简称《韩贞碑》)作为研究我国地方民族历史及分析此魏太和年间碑刻书法的重要文物,一直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又因其由客观原因造成的损毁使得对其碑文内容和碑体风格的研究有着颇多的争议.本文立足大量文献资料,对碑刻内容、造碑原因、碑体风格及价值等加以分析论证,以期对《韩贞碑》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新型民族关系的象征。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有其历史必然性。普洱各民族同源共祖、互为兄弟的民族意识和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为"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奠定了心理和价值基础;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前提和基础;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形成的各民族相互支援、共同对敌的团结精神,是"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内在动力;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是"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考析四川广安出土的“陈寿故里碑”所引发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和宋状元何涣的籍贯问题,认为清代刻立的“陈寿故里碑”没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不足以动摇陈寿为南充人和何涣为都江堰人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的碑志文,收入《元好问全集》的共99篇,以传主身份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名臣、名将、良吏、名士、僧道、其他等6类。在碑志文的创作中,元好问结合传主的身份,撷取人物生平行状事迹的主要方面详细描摹刻画,突出了人物值得颂扬的品行才学和成就建树,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考证古代基督教东渐历史及中国基督教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文化历史价值早已被许多专家学者所关注.本文从文学价值的角度研究该碑文历史叙事的文学特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个人传奇为基础,凭借中国传统文学的用典与对仗等修辞手法建构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有效地把景教教义、景教在唐朝的传播历史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很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实现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汉语创建.  相似文献   

6.
老子母碑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御览》中的《圣母碑》不是东汉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的《李母碑》,而是唐碑,碑中以老子为道体的说法也不是东汉末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麦积山第133窟藏有18块完整的造像碑,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对这些造像碑的发现、题材、风格、雕刻时代、入藏时代等问题作了探讨性论述。  相似文献   

8.
王森文,山东渚城人,清初山东名士王成祉之次子.嘉庆十二年任兴安府安康知县.与郑廉合作,纂修了<安康县志>20卷.嘉庆十五年王森文调任汉中府略阳县知县,公务之余,对石门石刻悉心探究,最后写成了<石门碑薛>一书.此书是保存至今的第一部石门石刻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60年来,盟誓及其民族团结的相关话语不仅是历史记忆,它已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的情感依附、精神力量、文化传统和共同追求,更是普洱各民族宝贵的地方性知识和共同的精神财富。回溯"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建碑历史,梳理其研究现状,深入探究其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方面的价值援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中唐代四件墓碑、墓志铭抄件的分析讨论,认定藏经洞中出现最早的唐墓碑、墓志铭抄本为《常何墓碑》写本。该墓碑的书写格式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敦煌地区墓碑、墓志铭、邈真■、写真■等常用书体的写作形式,很有可能它是被作为学习文范加以利用的。这四通碑、铭抄本自身的史料价值也是较高的,对于研究隋唐史和敦煌史地都有许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代进士题名碑的文献价值应当重新定位。在考证明代进士出身的人物时不能仅以此作为必然的、最终的标准和依据。因为它存在诸多局限性:在数量上,现存明代进士题名碑不全;在立碑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在立碑的方式上,具有突击性、集中性;其现状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2.
河北涉县响堂石窟隋代石刻碑记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涉县响堂石窟现存一隋代石刻碑记,该碑主要记述响堂石窟的修筑过程,其中涉及到地理、职官等名物制度和临水县治问题,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对碑文进行释读,并结合有关历史文献,重点探讨隋代临水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观圣作之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其内容最主要的就是宋代徽宗皇帝给当时学子们制定的"八行八刑"十六条行为准则,所以,《大观碑》又被称为《御制学校八行八刑碑》,它反映了宋代的皇权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永州市所存石刻数量和价值,均居湖南第一,研究永州石刻在传播学方面的价值很有意义,依据美国传播学先驱拉斯维尔的理论进行分析,永州石刻的传播者主要是老百姓、地方官员、文学家、书法家、旅游者。其受传者主要有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其所承载的主要有文学、历史、书法方面的信息,它作为传播媒介主要有五种,其传播效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洪洞县兴唐寺乡兴唐寺村有座中镇庙,庙内现存一通建文皇帝御祭中镇霍山之神碑,这在全国已发现的御祭碑文中,是唯一一通明确记载"建文"年号的碑石,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至迟从明末清初就有学者对该碑进行关注,著录其碑文,分析其价值。但多数学者往往只著录碑文的祭文部分,很少提及祭文下的题名,然而这些题名可以帮助纠正当地方志记载的错误,因此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是一份较为重要的早期拓本,价值颇大。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对拓本进行了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并出版了研究成果《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现将此拓本的状况和初步研究情况,以及拓本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兹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17.
答禄乃蛮氏先茔碑是元代乃蛮部主太阳罕之裔抄思迁居中原的家族碑。诠释该碑文对于了解元代社会民族融合,特别是答禄乃蛮世家的迁徙流转、发展壮大,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完整的谱系资料,对于研究乃蛮世家的发展及家族文化之演变作用显著,其中人物事迹的丰富,尤其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可补正史之缺漏;家族的婚姻资料,更具有其他史料不能替代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碑》等,不仅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史和风格演变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刘基故里青田,以《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祭诚意伯碑》、《明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诚意伯庙"、"刘文成公祠"三碑、二庙(祠)为代表的有关刘基的多处遗迹,是刘基文化非常珍贵的实物组成部分和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通过考辩、梳理,还其历史事实,突出人文价值,从而对深入研究刘基、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陈世广 《华章》2007,(12):253-253
本文通过南宫碑和张裕钊书法介绍,使大学对中国书法有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