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后,作为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和安全研究“范式转移“的关键变量,非传统安全的地位和影响日渐突出.然而,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非传统安全概念的界定,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广泛争议.安全的本质是“谁的安全“的问题.本文认为,以“国家安全面临的非军事威胁“来界定非传统安全,既能反映出人们对安全研究的历史承接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前非传统安全问题过于泛化的倾向,从而使国家的安全战略筹划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后,作为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和安全研究“范式转移”的关键变量,非传统安全的地位和影响日渐突出。然而,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非传统安全概念的界定,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广泛争议。安全的本质是“谁的安全”的问题。本文认为,以“国家安全面临的非军事威胁”来界定非传统安全,既能反映出人们对安全研究的历史承接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前非传统安全问题过于泛化的倾向,从而使国家的安全战略筹划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汪衔石 《情报杂志》2021,40(4):50-56
[目的/意义]风险评估是国家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西印度洋非传统安全展开风险、困境及对策研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该地区推进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对西印度洋海上非传统安全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地区非传统安全治理在国家、区域和国际社会三个层面存在的治理困境进行论述,分析其治理动能缺失的原因,最后对中国参与该地区的治理提供路径选择和建议。[结果/结论]在该地区,中国首先应该建立西印度洋情报研究中心,其次要以现有机制为基础深度参与地区海上治理并发挥主导作用,最后要长期不懈为地区提供护航、维和等区域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4.
孙小亮 《科教文汇》2009,(29):230-231
进入新世纪后,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国际关系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必须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国际国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的历史背景入手,提出了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基本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各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影响与变革。这突出表现在科技因素不仅对传统的政治、军事安全产生深刻影响,而且还将经济、环境、文化等非传统安全要素纳入国家安全的视野,使得传统国家安全观向新国家安全观转变为此,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国家安全策略,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作用来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国家安全,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随着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融合,技术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关注技术因素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章从一个新兴学科建设的视角,提出了技术经济安全的概念,从时间、空间与技术-经济三个维度阐述其9个特征,分析了技术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技术安全、技术经济等相关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了技术经济安全研究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各国除面临传统的军事威胁外,还面临一系列多元复杂的新的安全议题和挑战,不少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安全观念。中国政府在全面分析国际安全环境新变化以及由其引起的新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提出及成功的外交实践为中国营造了长期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同时,也为有效地维护国际安全树立了典范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模式,是新世纪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8.
国外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结束后,国家经济安全在一国整体安全战略中的地位突显,成为与政治和军事安全并列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主要问题,本尽可能全面的归纳了不同主体对经济安全的不同理解,并列出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经济安全战略(安全战略的经济范畴)。总结了多数国家在经济安全研究方面的共识以及主要研究领域。同时指出研究经济安全在我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创新实验室安全的概念,对目前中国、韩国的创新实验室安全的法律法规状态作简要介绍与分析,对非传统安全进行探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创新实验室安全环境的相关政策与管理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曾润喜  陈创 《现代情报》2018,38(11):9-13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已经上升为非传统安全问题,网络舆情的治理范式应逐步实现从危机管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方法/过程]从非传统安全视角入手,梳理网络舆情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关联性特征,并从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两方面厘清网络舆情演化的动力机理,提出网络舆情智慧治理的新路径。[结果/结论]网络舆情治理要坚持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预见性治理,实现"治未病"的目标。既要提高非传统安全意识,加强政治安全防范,改善网络舆情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基础;也要借助新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治理的一体化决策支持体系、决策仿真平台、人工智能新范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阻遏网络舆情的不当蔓延,防止其向负面舆论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面对复杂的国家安全新形势,需要情报学界拓展与国家安全情报相关的问题领域,发展能够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指导的情报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对情报方法研究的影响有助于情报学界把握学科建设的内容与方向。[研究设计/方法] 使用文献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探讨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情报方法研究的相关问题。[结论/发现] 论证了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情报方法研究的必要性,梳理出适用于国家安全治理的常用情报方法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情报方法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淑华 《情报杂志》2021,40(1):84-88,149
[目的/意义]安全审查是一项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安全制度,目的是从源头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存在着“重物轻人”的系统缺陷,人的因素成为最薄弱的环节,情报人员安全审查问题亟待加强重视改善、探索制度创新。[方法/过程]将风险评估的理念及方法引入情报人员安全审查中,提出安全审查应当遵循“完全审查”“内外兼顾”“水平区分”“工作需要”的基本原则,从审查主体、审查类型、审查间隔、对象分级、风险评估、动态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制度框架进行设计,构建了一套综合、立体、可操作的情报人员安全审查新机制。[结果/结论]这套机制将为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和相关的工作实践提供实用的参考,在实施中可以示范项目的形式试点运行、逐步推广应用,并建立相应的审查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3.
      科技安全是新时代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之一。现有研究数量较少,又缺乏国外经验借鉴,使得维护国家科技安全成为一个“无人区”,跨过“无人区”需要方向指引。本文研读了与科技安全相关的所有文献,分析了研究的总体情况,归纳整理了研究的具体成果,结合其他信息,对研究及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展望了中国科技安全研究及实践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呈现的中国科技安全研究及实践图景,可为认识中国科技安全研究的历史、研究及实践的现状和未来方向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倪春乐  王瑶  汤骁钰  任世丹 《情报杂志》2022,41(2):57-64,145
[研究目的]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分析“安全发展”理念的生成脉络,明确内涵要义、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为科学认识安全发展、激发安全发展动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党的十九届二中至五中全会公报文本为样本,使用ROST CM6、ROST NAT等分析工具,从语义学角度围绕“发展”“安全”进行关键词的词频分析、矩阵共词可视化图分析,梳理高频词、关联词的亲疏关系程度,分析“安全发展”的理念生成脉络,深刻揭示其内涵和价值。[研究结论]十九届二中至五中全会公报反映了从“发展”为中心、到“发展”与“安全”并重,再到“安全发展”融合性理念的生成,揭示了对发展与安全关系的哲理性深刻认知和准确把握;“安全发展”理念为审视和思考国家安全问题、统筹安全与发展、开展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础,充分汲取“安全发展”理念的思想动能,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切实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为切入点,梳理分析运营者履行安全保护义务的主要环节与具体内容,评述现有治理体系的进步与不足,提出运营者应树立弹性安全的网络安全治理观念、完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制度、优化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While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have been unexamined, there is an implicit philosophy of what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is. This philosophy is based on the notion of containment, taken from analogies with things that offer physical security (e.g., buildings, safes, fences). I argue that this implicit philosophy is unsatisfactory in the current age of increased connectivity, and provide an alternative foundation. I do so from a constructionist point of view, where the coevolution of social and technical mechanisms is seen as the source of the security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rather than rational design choices only. I employ the concept of causal insulation from system theory in order to give an account of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esearch. This generates definitions that can be used for philosophically informed discuss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in new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ISO/IEC 17799在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出发,明确指出了目前校园网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并在深入分析了校园网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国际标准ISO/IEC17799的在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从人员、物理与环境、访问控制以及政策与规章制度四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校园网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技术经济安全评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新方向,旨在从保障经济安全的视角,系统评估技术因素的风险及其对经济安全带来的影响,从而为保障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安全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文章基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技术经济安全的概念、技术经济安全评估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经济安全评估方法选择等关键问题,并从持续开展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评估工作与决策需求的紧密结合等方面提出做好技术经济安全评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安全的内涵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的发展变迁,知识产权安全正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安全统筹协调机制缺失会造成国家“集体行动困境”,将一般性的知识产权风险转化为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安全因素。在国家安全情境下审视知识产权,其核心是国家集体行动中知识产权的自主性、可靠性和可控性。系统分析了知识产权国家安全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及其中的复杂性机制,认为知识产权安全具备非传统安全的跨国性、非政府性、可转化性特征,知识产权安全问题包含了知识产权治理的制度性安全、知识产权客体的技术性安全、知识产权运作的全球性安全三种形构和多项安全风险表征。基于国家优先、利益平衡与制度实现的公共价值,建立超越市场-政府或私权-主权二分法的知识产权国家安全治理的原则、规则和机制体系。最终,从治理决策架构、制度和政策体系、“知识产权安全学”的交叉理论研究三方面提出知识产权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