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婉红 《考试周刊》2009,(12):109-109
语言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英语作为一门人与人交际的工具。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才能发挥其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英语离开了生活.也就失去了生活体验。失去了情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知、理解、运用语言。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使语言生活化,课堂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把小学品德教育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知与行的和谐统一,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主要采用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活动生活化、作业布置生活化的方法,使小学生们通过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探讨交流,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索求和对品德教育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较好地提高品德教育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最终达到智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关注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大事,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关注生命、呵护生命,引领学生情系社会、奉献社会、服务社会,这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永恒追求。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必须注重课堂的立意,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关注对课堂细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以正确的姿态面对生活。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幸福课堂。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当前课改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困扰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教育观念的改变。情境创设下的情感体验.巧设疑问与探讨交流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课堂本真与生活化。以此联系教学实际对激活政治课堂的活力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邹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172-173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从而搞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要体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首先,教师要做到更新教育观念,做品味生活的现代教师;其次,课堂导入要生活化,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精心引导学生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要创设生活化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社“文字”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从而搞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王伟君 《考试周刊》2010,(9):166-168
构建生活化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有效途径,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创设生活情景、案例,引发学生体验;充分挖掘各种生活化教育资源并引入课堂.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英语作为一门人与人交际的工具,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才能发挥其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英语离开了生活,也就失去了生活体验,失去了情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练习也就会变的枯燥和乏味.因此,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英语教学观",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最大程度地和生活接轨.  相似文献   

11.
卢涛 《考试周刊》2011,(88):159-159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内化。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才能形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生活化课堂,让思想品品课教学成为最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徐慧珍 《教师》2011,(4):54-55
生活化课堂是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溶于课堂,在引导学生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实现知识、能力及情感的生成。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满足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需要。其关注要点为:教育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情境、课堂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活化课堂是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溶于课堂,在引导学生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实现知识、能力及情感的生成。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满足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需要。其关注要点为:教育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情境、课堂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 是多角度的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 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途径、方式、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培养全方 位发展的学生。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途径、方式、情感体验是 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自主探究化课堂、生活化课堂、情感体 验化课堂、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方面来注重学生在课堂学 习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从 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受学 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赋予课堂生活化,让课堂充满生活的阳光。  相似文献   

16.
彭娟 《考试周刊》2015,(36):133-134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构建生活课堂、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进行了思考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次信息课的调查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不能仅停留在练习的层面上、满足于基本技能的掌握,在信息课堂上创造生活化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生活化的内容还有利于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走上教坛之初,我就很喜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政热点讲授思想政治知识。现在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情感体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已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新亮点。新课程呼吁教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回归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知识都来源生活。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包慧琴 《考试周刊》2012,(91):125-126
课堂教学的源泉是生活,打造“生活化”课堂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具体措施。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体验,把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使所学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现象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这是每位品德课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结合《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学,谈谈打造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只有当"教育"成为"生活"真实时,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新课程明确提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即是对陶先生教育理念的全新解释.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敞开胸襟,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从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拓展学生应用视野,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效率,多年来笔者以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