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     
《新体育》2014,(8):17-17
世界杯神吐槽- 世界杯是足球的盛筵,也是全民吐槽的狂欢。有数据显示,世界杯期间在微博上的吐槽和讨论,总量达到19.6亿条。虽说中国队并没有出现在世界杯的舞台上,但我们这边的热闹气氛却一点也不输给遥远的巴西。随着德国队加冕世界杯冠军,吐槽也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2.
涅波 中国足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中国队来说,能近距离体验世界杯的氛围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对中国队这些小伙子有过多的要求,他们都已经尽力了。有了这一次的世界杯经历,大家都应该知道中国足球要想向更高层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中心网络     
关键词:最佳阿里·汉和中国队双双获得最佳称号 一向对中国足球有些吝啬的亚足联这次格外大方,一下子将最佳教练和最佳球队一起送到了中国来。二月份中国队同巴西的热身赛表现不错,在巴西大牌面前的中国队显然要比世界杯时在韩国的那次相遇要成熟了很多,这种成熟也许指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平常的心态,这对于一支从事体育竞技的队伍来说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技术和状态永远都是决定着胜负的最重要因素,这次同巴西的比赛虽然在技术上我们的差异较大,看心态上丝毫不见畏惧。可见阿里·汉对球员的调教还是有一番功  相似文献   

4.
中国足球就要在韩国展开新的一页了。毫无疑问,所有人都希望第一次亮相世界杯的中国队能够带给我们惊喜。然而客观地说,世界杯殿堂不同于中国队曾经参加的任何一次大赛。实力决定,中国队只能以防守的姿态出现在光州、西归浦和汉城。  相似文献   

5.
黑镜头一 片名:《那时我还年轻》 时间:1957年5月12日 地点:雅加达 第一主角:印度尼西亚队 第二主角:中国队 背景介绍:中国队第一次接触世界杯(第六届) 故事简介:那时新中国的足球还很年轻,甚至于对世界杯一无所知,就凭着我们年轻我们怕谁的冲动,年轻的年维泗、曾雪麟等人随着年轻的中国足球试探性地向世界杯迈出了第一步,可惜出师不利,首场比赛在雅加达0比2败给了水平并不高的印度尼西亚,最终以净胜球少于印尼一个而被淘汰,中国队第一次与世界杯说再见。  相似文献   

6.
喜过龙年     
2月赶上了春节,人们终于得到空闲喜过龙年。龙年也算对得住中国足球,春节刚过,一个个喜讯便从天而降。 ■2月对中国足球震撼力最大的事便是米卢再度抵达北京,正式执教中国队,那天是2月15日 中国足球改革7年了,其终极目标决不是要搞什么泡沫繁荣,而是要使中国队到世界杯赛场走一圈。但也许是改革的时间太短,但也许  相似文献   

7.
44年的渴望144年的期盼!中国足球终于叩开了世界杯的大门! 10月7日晚,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中国队对阿曼队的关键比赛牵动着亿万中国球迷的心。西藏商报与拉萨圣天露茶坊举办的球迷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拉萨球迷。大家聚集一堂,—起为中国队呐喊,一起为中国队加油,一起为中国队欢呼。  相似文献   

8.
十六强泡沫     
这是中国队的处女作,这是亿万中国球迷期待的时刻,这是小组赛中国队唯一可以展现自我的机会,这也是世界足坛真正了解中国足球的一次机会。我们把它浪费掉了,也许就在这场比赛之后,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真的被盖棺定论了。其实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而且还是首场比赛,我们本不该对稚嫩的中国队寄于太多的期望,但是看完了比赛,我仍然难以平复心中失望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足球流年不利。2006年德国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已经过去 一段时间了,长叹一声,我们发现又一个四年过去了。     尽管职业联赛使得中国足球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有越来越多的 人参与到足球中来,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输了,而且得是那么“黑色幽默”。即 将成为记忆的本届世界杯预选赛是一面镜子,它折射给我们这样个结论:经 过了三年努力,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和2001年十强赛时相比却不进反退。    三年前,中国队在米卢的率领下走向世界杯;三年后,中国足球却连“资 格考试”都没通过。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国奥队在奥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一位足球教练经常说:“我们可以输球,但不能输人。”这句话被中国记者活学活用。世界杯赛期间,由于争抢机位,一位巴西记者和中国记者发生了冲突。一番争执之后,那位巴西记者终于走出车门,向中国记者道歉。这时有中国记者就脱口说出了:“我们可以输球,但不能输人。” 事情的起因及结果是这样的:就在中国队第一场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中国队准备迎战巴西队之前,中巴记者率先上演  相似文献   

11.
事件:6月4日,中国足球队首次出坝在世界杯赛场上,6月13日,中国队在结束小组第三场比赛后,以三战皆负失9球一球未进的成绩结束了首次世界杯之旅,“神奇教练”米卢就此结束了在中国队的使命。点评:好莱坞有一部电影叫《11罗汉》,说的是一帮俊男靓女如何从赌场卷走1亿6千万美元的故事。对于中国足球来说,韩日世界杯赛场就是个大赌场,中国队原本也指望在场上的11罗汉们能够帮中国足球挣回黄金万两。但赌博也需要资本,对于没有任何本钱的中国队来说,他们非但未能赢回人们  相似文献   

12.
倪佳伟 《当代体育》2012,(19):56-59
2002年第17届世界杯,这是中国队首次杀入世界杯的决赛圈,中国足球第一次走向了世界接受世界足球的考验。今天,刚好是那一次世界杯之旅的十周年,中国足球正经历着另一场审判,当初参加世界杯的23名球员,也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境遇。  相似文献   

13.
CLUB电子版     
中国足球的第一次世界杯之旅结束了。我们用一球未进、一场未赢、一分未得重新诠释了阎主席提出的“三个一工程”,中国队同亚洲兄弟沙特队一起成了世界杯32强中的正副班长。 我们感受到了桑巴舞的无穷魅力,也遭受到了野蛮的土耳其人和哥斯达黎加人的疯狂袭击。对于这个最坏的结果,中国的球迷们无疑是很失望的,虽然我们早有这个心理准备。尽管中国队还有两次射门差点弄进去,但哪怕相差那么0.01公分,我们都要用起码1000次的射门才能弥补起来。 在回家的时候,虽然我们扛着一个大鸭蛋,但我们也应该收获了不少东西。在这短短的270分钟里,我们所收获的东西足以让肠胃一直不好的中国足球消化很长一段时间,这短短的270分钟里我们所得到的收获比我们在亚洲和那些三、四流球队混上2700分钟所得到的收获要大得多。 本次世界杯后,不少老队员将退出国家队,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件好事。四年后,我们将看到一支新生的中国队。这四年我们会一直充满希望地等待,等待凤凰涅磐,等待蟠龙破土。  相似文献   

14.
11月12日下午,也就是中国队世界杯预赛最后一个主场的日子,笔者在大连金州体育场独自徘徊。耳边是数千名球迷凄厉而又绝望的呼喊声,眼里是教练员、球员、比赛组织者那种明知毫无意义但却不得不“善始善终”的神情,心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伤和压抑。那一天天气格外地冷,寒风袭击着现场的每一个人。那一天中国队取得了胜利,但1:0的比分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欣喜和振奋。 突然想到:中国足球,这个冬天肯定会很冷很冷。 一 每一次失败,中国足球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感悟,这一次当然也不会例外。比赛结束的第二天,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 “巴西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足球国家”,这句话很难找到反驳的理由,因为: ——巴西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足球“世界杯”的国家。世界杯比赛规定三次夺得冠军的国家可以永久保存冠军杯,巴西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三夺世界杯冠军的超级足球强国,一九七○年于墨西哥赢得第九届世界杯冠军后,便成为第一个足球世界杯——雷米(Ri—met)杯的永久主人。——巴西是世界上唯一每一次参加世界杯决赛圈的国家。——巴西的超级足球巨星比利,被称为“一代球王”,几乎是现代足球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队惨淡收场,但中国球迷还是坚强的,用若干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其中一个理由是:我们所在的小组是真正的死亡小组。论据是:巴西和土耳其在半决赛再次相遇,最后一个登顶,一个获得季军。像巴西和土耳其在2002年的"再回首"并不罕见,当两支球队在同一届大赛再次狭路相逢时,尽管会有些审美疲劳,但目标是绝对一致的:杀你如故。  相似文献   

17.
《当代体育》2008,(14):18-19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队惨淡收场,但中国球迷还是坚强的,用若干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其中一个理由是:我们所在的小组是真正的死亡小组。论据是:巴西和土耳其在半决赛再次相遇,最后一个登顶,一个获得季军。 像巴西和土耳其在2002年的“再回首”并不罕见,当两支球队在同一届大赛再次狭路相逢时,尽管会有些审美疲劳,但目标是绝对一致的:杀你如故。  相似文献   

18.
人生本是一场戏,足球更是戏中戏。在十强赛期间,中国队一方面为我们上演了以不败战绩昂首挺进世界杯的人间正剧,另一方面其中也充满了快乐足球的喜剧性小插曲,让中国球迷看得好不开心!现辑录十大精彩秀于此,聊博各位看官一笑,算是为中国队出线助兴。 一、李小鹏杀鸡  相似文献   

19.
米卢离开中国的5个理由 1.中国队基本没有可能在世界杯上冲入第二轮 中国队出线后面临的问题就是世界杯的比赛。以亚洲球队在世界杯上表现,以中国足球目前的水平,中国得以参加世界杯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要想在世界杯上有出色表现几乎是痴人说梦。米卢的金字招牌是多次带领弱小球队从世界杯决赛的小组赛中出线,如果中国队这种可能几乎没有,米卢干吗要砸自己的金字招牌呢,他可以再挑另外一支球队去重现自己的神奇。 2.米卢不想以失利来结束中国队的执教生涯  相似文献   

20.
陶莽 《新体育》2011,(5):42-42
2002年,中国和巴西球迷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那年,两个国家的足球队都处在“高点”,中国队首次冲进世界杯决赛圈,而巴西队则夺得了大力神杯。代表巴西足球捧起奖杯的正是他们当时的队长兼精神领袖~一卡福,这名沉稳老辣的球员后来被人们誉为“史上最强右后卫”。由于为人低调,卡福在星光熠熠的巴西队中并不显眼,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这支球队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