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赵莹 《天津教育》2002,(4):26-27
新世纪呼唤富于求索精神的创新人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主从型”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应新人的培养。电脑网络的兴起,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学生走进校园不愿接受僵死的管制,而是渴望与老师成为互促互进、互相激发对方潜能的朋友,期望老师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师益友。我认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服务,指导、引导、辅导学生,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师生合作的共同目标是让学生成人成才,实质是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也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觉树立“课标”意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机智处理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而这些具体的作法,就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完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遵循教学共性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人的核心理念。读新课程标准.我认为通过激趣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发现个性,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也就是个体化教育,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已经走进了21世纪的大门。随着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素质教育是必然的趋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已经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恰当运用灵活有效的策略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国外得以广为重视,其最本质的一条就是认为人是万根之本,人是第一位的,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人———包括人的生存、安全、需求、发…  相似文献   

5.
杨婷 《教师》2013,(13):41-41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的身上有很多特点,如有个性、叛逆、前卫。这些特点让我们80后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很多障碍。我们年轻教师和这群学生的代沟或多或少给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阻力,我认为我们处世尚浅,对待这些有个性的学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缩短我们和学生  相似文献   

6.
文小兵 《文教资料》2008,(9):130-131
中小学生的写作现状令人堪忧.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写作理论太落后了.尤其是一些错误和迷信的做法误导学生走进了写作的误区,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人格与才情.要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就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张扬自我个性.  相似文献   

7.
麦琼洲 《中学文科》2007,(12):168-168
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12岁至14岁是情感发展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具有极高的情绪兴奋性、紧张性与强烈的冲动性及波动性。他们的个性处于“动荡”之中,极不稳定。面对这个特殊时期的学生的特殊心理,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更容易地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不仅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对人的个性的塑造方式.自主学习不断展开的过程就是学生成为他自己的过程.为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身体验历史;鼓励学生善于发问,重新思考历史.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树立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就是要注重个性,发掘人的创造潜质。个性,简单说就是天赋,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德育工作者要对个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过去一谈个性就谈虎色变,认为个性就是个人主义,我们应当冲破这个思想禁区。个性和个人主义是两回事,江泽民同志说过,个性发展完全合乎人才成长必然规律。创造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最近美国新闻周刊调查了全世界办得最好的十所中小学校,认为所谓“最好”就是学校要有个性。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刍议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国 《教育探索》2001,(1):58-58
怎样认识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必须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含义,二是启发式教学的含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一、发展学生个性的含义  就学生个性而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个性包括:先天的生物特点;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特点;后天的社会特点。狭义的个性,是指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发展学生个性是广义的属性。因此,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先天的、后天的、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特点。综合这些特点不难看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语文作文学习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个性,不能一味追求应试,失去个性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是没有生命的,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为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好的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的释放出自己,让学生走进作文,享受作文.  相似文献   

12.
一、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什么叫个性化教育?笔者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为了使学生个性发展,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为此,学校要改  相似文献   

13.
李文伟 《云南教育》2007,(9S):15-16
和谐的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和谐精神的摇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学得轻松没压力、师生开心没矛盾的课堂就是和谐的。我认为,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应该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扎实、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其实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并且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同走进文本的过程。通过对话丰富体验,积淀语感,张扬个性,升华情感,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是慢功.靠积累,这是一个传统观念,是语文学习者和语文教育者都明白的道理。但随着新课改风风火火的推行,这个观念存在着被颠覆的危险。因为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台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了语文科的人文性,于是就有人错误认为课改后的课堂就是由学生热热闹闹的自由讨论,就是绘声绘色的表演+就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展台,就是引导学生无限制的发掘人文因素,建构主义就是唯一制胜的法宝,积累则成了死记硬背的同义词,与新课改的新理念格格不入,积累则被尘封。我以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语文教学目标的迷失和教学方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陈新 《学语文》2008,(4):23-24
笔者认为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使这些“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保持活力。下面就这一话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同时也有自己对生活和学习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具体表现就是情感和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训练学生对文章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  相似文献   

18.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孩子们的“个性”几乎全部被抹杀,可社会的发展却要依靠与众不同的观念来推动.人们总认为高三就是为了高考而存在的,其实不然,高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各方面都有益。  相似文献   

19.
张扬学生个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理念。随着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方式的变化,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这些个性有些对学生的成长有利,有些则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就是真个性,反之则是伪个性。所以,张扬个性也应去伪存真。在张扬学生个性上要做到去伪存真,需处理好四个关系。一、处理好张扬个性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不少教师认为,张扬个性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个性得以充分展现,从而忽视甚至放弃了对学生的正常管理和正确引导。有些学生课上自由随意、学习效率低、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课下不合…  相似文献   

20.
ruimin空间     
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学生不仅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使之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