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几乎一个世纪从未间断的论争中,中国的逻辑科学诸研究领域或者从隐到显或者由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演绎逻辑、归纳逻辑,西方的逻辑学、中国古代的逻辑学,逐步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由世纪初的一元逻辑观到世纪末一元、多元并存的逻辑观,中国学者的逻辑观逐步丰富。  相似文献   

2.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伴随着"形式逻辑现代化"口号的提出,高校逻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迈出了新步伐,30年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30年来,围绕着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关系问题,逻辑教学如何改革,朝什么方向改革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一个众说纷云的话题,并且在80年代初和世纪之交形成了两次大的论争.围绕逻辑教学改革,逻辑教材建设30年来走过了以<普通逻辑>、<逻辑学教程>、<逻辑学基础教程>三种教材为代表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现代逻辑学科的发散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的主流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但在主流之下还有一种非主流的现代非形式的逻辑在发展和成长。非形式的逻辑是和我们的生活世界联系更为紧密的一种新逻辑,它已经在西方国家受到逻辑学者的关注,并在批判性思维运动和逻辑教学需要的推动下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我们应该用一种发散的思维方式把它也看作是现代逻辑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研究,而不应排除在现代逻辑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4.
从毛泽东在50年代我国理论界的逻辑大讨论中,与周谷城等人的谈话及书信交往,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逻辑思想及其在论争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毛泽东为我国形式逻辑的研究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先验逻辑是康德认识论批判的主体部分,既有先验认识论结构,也有形式逻辑脉络,包含“真理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形式逻辑的对当关系、命题逻辑、三段论与先验认识论的概念分析、原理分析、幻相分析之间,具有精巧的对称结构。在哲学维度,先验逻辑是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其中,逻辑线索构成康德认识论迷宫的“导航”,同时它也是认识论体系的“脚手架”。在逻辑史维度,先验逻辑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意味着非经典逻辑的萌芽,对现代逻辑哲学具有启示意义,并成为黑格尔辩证逻辑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世界观与方法论有一致,也有不一致。形而上学方法是科学方法。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方法的产物,故需要接受辩证方法的改造。受苏联极左思潮影响,辩证民形式逻辑被人为分家,中国逻辑研究被极左思潮误导已半个世纪了。黑格尔、马恩列的逻辑理想就是在辩证法的指导下,对形式逻辑认识过程的整合,辩证逻辑实是认识逻辑。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曾由此引发了两次逻辑大辩论。归纳起来,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对于辩证法和形式逻辑关系的认识先后形成了五种关系理论,分别为:用辩证法取代形式逻辑、用形式逻辑取代辩证法、高等逻辑与低等逻辑关系、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关系以及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关系。经过近些年的思想积淀,对这些关系理论进行一定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逻辑的角度看,科学知识创新是指科学知识的增长。归纳逻辑作为一种冒险的逻辑,其知识创新功能比演绎逻辑强。贝叶斯规则着力刻画了新证据在知识增长方面的作用,从而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功能。新培根主义归纳概率逻辑较好地满足了知识增长的要求,展示了科学知识创新的途径。要增强科学逻辑的知识创新功能,必须实现从单调逻辑向非单调逻辑的转变,从外延逻辑向非外延逻辑的转变,从形式逻辑向非形式逻辑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逻辑的一种新研究纲领,即科学逻辑纲领,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应用形式逻辑加语言逻辑纲领,也不同于博弈论纲领。它主要研究经济学原理的性质、理论的形式结构、经济学解释、辩护及理论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及其义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形式逻辑实际是一种论证的逻辑或论证的哲学或理论。它是大学逻辑课程回应现实生活需求而产生的。对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性质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反对。尽管非形式逻辑仍在主流哲学的视野之外,但它从非正统逻辑观对一系列论证问题的审视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