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山东作家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知识分子叙事方式令其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企图重建理想道德主义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2.
张炜的《九月寓言》是一部内向性的、极富精神内涵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流浪、奔跑、小村、野地等一系列意象的分析,从三个女孩子的人物命运切入,对大地的叛逃与守望的精神内涵做了进一步思考,从奔跑的意象、对土地的坚守两个方面来解读张炜所坚持的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在当代文坛上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他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其明显的知识分子叙事视角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在企图重建道德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亦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时期"道德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张炜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保守主义"思想倾向。同时,作为具有民间情怀的知识分子叙述者,他以知识分子身份俯视民间,主动与民间接近、与民间融合、在民间寻找文学创作的资源、在民间获取文学创作的灵感。深入解读张炜的作品,对理解其精神立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炜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坛中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关怀的是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主题,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及终极价值。《九月寓言》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民间世界,这是作者的理想家园。作品表现了张炜对自由自在的民间大地的依恋与赞美,以及对日益腐化的工业文明的怀疑与拒斥。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坛,张炜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有着沉重的道德意识和知识分子的救世理想,“道德”是张炜小说的基本价值立场。面对着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当代中国,张炜强烈呼唤知识分子的救世责任。但是,张炜创作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高蹈的理想者、不流于俗的漂泊者逐渐回归到生活中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7.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张炜的小说致力于描述饱含生命活力的民间世界,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自然生态意象,对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描写,还原真实的民间生存形态,礼赞自然、感恩大地,坚持理想、守护家园。本文关注张炜作品中所体现的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生态民俗,对张炜小说中的动植物描写进行了梳理,以求从中解读张炜作品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9.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对这则寓言的寓意,今天许多人认为它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赞美了为追求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种解渎显然并非著者原意,而是后人的一种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0.
于晓燕 《现代语文》2006,(11):51-52
张炜,成长于美丽富饶的胶东平原。在当今化状态处于“无名”的时代下,各种浮躁之气充塞于坛,而张炜像一位善于思考的智,清醒地注视着“现在”以及“现在”中人们的惰性。他坚持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精英批判立场,以民间世界为根据地,矛头直指现实浮夸的世界。民间世界经过张炜主体性观念的过滤和改造,已上升为张炜想象中的学审美的理想世界,因为与现实世界有隔膜,所以它保留了许多现实世界中所不能容纳的审美因素,例如一些怪诞和狰狞的意象,使本变得含蓄晦涩,而这却恰恰显示了民间世界的另一种生存方式。我们在此以意象为突破口,借以窥探张炜神秘而又饱含生命力的民间世界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苏童小说中"逃"的意象和张炜<九月寓言>中"跑"的意象,写出了他们在"寻根"的旗帜下的追寻原乡之旅:一个承认了原乡的失落,用"逃"默认了世界的荒诞性,默认了"回归的路途永远迷失":另一个则拒绝承认这种失落,在一片旁人无法"融入"的"野地"上,自信而执着地寻找着.  相似文献   

12.
张炜的《九月寓言》中充斥着原始自然的文化形态,充分展现了民间自由自在的审美品格。这种品格不仅表现在对民间大地的极力书写,更表现在对大地上所生长的自由自在的生命的极力讴歌。张炜将自己融入民间大地,在与民间亲近,融合,生长的过程中,返回到其皈依的精神家园,在社会文化日益粗鄙的当下,表达着一个知识分子对自己岗位的坚守,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3.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4.
余华是当代文坛上一个很有才华的作家。在《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中,他的创作风格和价值尺度有了明显转向。他采用的是民间的叙事立场,通过福贵、许三观凡俗卑微的生存方式展示出民间自在的历史发展方式,表达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理想,闪耀着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5.
张炜是一位热衷于理想主义创作的作家,但他又是在现实中生存的作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本文意在通过小说人物理想与现实,人物生存的现实境域与对民间大地的幢憬,民间叙事的探索与现实语言的追求之间的矛盾的揭露来阐述《刺猬歌》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张炜在创作《九月寓言》之后,成功完成了艺术上的转向。他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力求真实地摹写再现当代中国农村的现实与历史为其写作宗旨,来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九月寓言》倾诉了一代人对东方山野的感悟,出神入化地句勒出山野的灵魂。这里展示的是作家对家园精神的追求和守护。同时也批判了自然山野中深藏的反人文恶德。  相似文献   

17.
张炜的《你在高原。西郊》是对自己创作立场的一次自我清理。通过文本的结构、意象及众多的隐喻,通过对于历史记忆、田园记忆的“记忆的理想主义”的返回、探寻,张炜在矛盾中建构了自己的“现实原则的理想主义”创作原则,从观念的写作走向了生活的写作,实现了自己艺术思想的一次艰难的蜕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鲁羊是多元文化的接受者.他由冥想引发创作,将小说提高到诗的境界.他迷恋干寓言制造.他的<鸣指>走上了对抗世俗重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周传寿 《文教资料》2008,(35):15-17
明末时期的黄道周.为福建闽南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之一.他自幼博览群书.潜心攻读诗、史、经典,尤为钟情于"屈赋".深为屈原爱国主义思想情操和执着"求索"精神所折服、所感染.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感悟,仿照屈原的<离骚>、<九章>、<天问>等作品,抒写了<謇骚>、<离疚>、<丛骚>、<九戾>、<九诉>、<九绎>、<续天问>等辞赋,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后代研读.本文试以黄道周<謇骚>为对象.从黄道周的思想品位探寻其对"屈赋"爱国主题的继承与发展.以传承先人文明,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张炜通过不同意象群落的精心营造,建构了其小说创作独特的文本形式,搭建了他理想与道德的精神大厦,形成了其"诗化小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