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广宏 《新闻界》2012,(3):33-35
民生新闻自产生以来,不断发展。但在二级城市民生新闻中,偏重街谈巷议、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等琐细选题,如何让民生新闻的选题更有意义,本文以眉山电视台《每日快报》栏目为例,探讨了二级城市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从选题方面做到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采访选题工作与策划工作,对最终的采访成效以及新闻内容品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民生新闻采访选题工作优化策略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采访策划工作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民生新闻采访水平以及民生新闻传播成效,为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石勇 《新闻前哨》2008,(12):97-98
近几年来,全国地方电视台都在各显神通,争先改版开辟民生新闻栏目,以关注平民百姓生活状况为宗旨的民生新闻,成为电视媒体赢得受众、赢得市场的“杀手锏”。面对扑面而来的民生新闻热潮,笔者仅就如何用辨证的跟光做强民生新闻.理性选择新闻选题、正确把握新闻角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谈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资讯发达的今天,每天各级各地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数量越来越多,所包容的内容纷繁复杂。仅按照新闻事实的意义来划分,新闻选题可以分为正面选题、中性选题和反面选题。中性选题是指一般信息性选题,如社会趣闻、科技动态、娱乐化新闻、体育消息等等。反面选题不用多说。而正面选题主要是指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所报道的题材主要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在报道期间所运用的方式也从俯视渐渐向平视加以转变,而叙述的主要方式则由教化逐渐向故事化加以转变,这种转变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现实生活之中一些信息的获知需求,因而这种新闻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而对于民生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说,若想保障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那么则应重视对于民生新闻的科学选题,并运用良好的采访技巧开展采访工作,确保采访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民生新闻选题及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6.
选题是进行新闻评论工作的第一步,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评论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在新闻评论工作中,选题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以安徽卫视《新闻画中话》的节目选题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以议程设置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新闻画中话》的选题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新闻画中话》的评论选题中,大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的事实素材,其中以批评性的新闻选题居多,在选题的领域上,主要以社会民生新闻为主。据此,本研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继续保持电视媒介的权威性,同时增加自采新闻的数量,选题要具有建设性、注重社会效果,提高策划性选题的比重,并增强选题的冲突感。  相似文献   

7.
论信息时代的新闻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入21世纪,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我国大众传媒不论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均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大众传媒之间竞争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争夺受众的新闻大战在全国备地“硝烟四起”。谁能从丰富的信息源中挖掘出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闻选题已成为新闻大战的利器。  相似文献   

8.
新闻视角与选题策划活动紧密相连,对选题策划的实践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选题策划过程中,角度选择的差异,不仅显示出选题策划水平的高低,而且也决定着选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出版新闻化现象的日益突出,基于新闻视角来捕捉、感知、整合出版选题信息,增强策划者的选题策划能力,不断策划出双效俱佳的选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媒介(报道主体)通过对信源、信息频率、新闻视角、新闻选题、新闻语境等限定,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框架。新闻框架通过报道主体以不同视角来进行新闻选择和叙事, 使受众的知晓模式、认知情况等发生倾向认同或涵化效应, 从而影响舆论。本文试图通过新闻框架因素及其影响的效果分析,说明新闻框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新闻视角与选题策划活动息息相关,其直接影响着选题策划实践效果。选题策划时的角度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体现着选题策划水平的高低,且选题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密不可分。加上新闻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出版新闻化现象十分突出,这时则应着眼于捕捉、感知、整合出版选题信息,来加强策划者选题策划能力,从而给出极具特色的选题策划。本文探讨了出版新闻化时代下选题策划分析,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为出版新闻化时代下选题策划水平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爽 《新闻世界》2013,(10):183-184
作为广播新闻的采访人员,在采访之前,记者需要确定采访的选题,考虑采访的内容、形式、人物等,为报道的顺利完成做好充足准备。本文在分析新闻选题的来源和标准的基础上,对广播新闻采访的选题和准备做出着重分析,为广播新闻的采访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闻策划选题的价值取向是新闻报道社会效应的基石,它直接影响报道对受众产生的效果。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新闻资源共享,面对受众由客体变为主体的现实。新闻媒介越来越重视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以吸引受众的眼球。那么,在具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把握时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确定选题,是采编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在新闻报道的选题中把握宏观性与定位点,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取向,真实性、亲民性、实用性、本土性的特点,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但目前民生新闻存在内容同质化、报道琐碎化和新闻平庸化等问题,如何深入开展"走转改",保持民生新闻的生命力,让民生新闻更具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在故事化的叙述中坚守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广泛运用在电视民生新闻中,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拉近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使民生新闻特有的亲民效果得到延伸。随着这种叙述方式的广泛应用,电视民生新闻中出现了一些因故事化而导致新闻失真的种种现象。本文试澄清电视民生新闻中故事化叙述方式的界定,并分析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在电视民生新闻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中坚守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历来是电视媒体的优势节目,自诞生之日起,由于其平民化选题、平民化视角和平民化诉求的报道方式,迅速圈粉,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改变传统媒体格局的同时,也使得受众的新闻接收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处不在的海量化新媒体新闻在民生新闻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分流着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群体,使其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不断下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民生新闻要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必须创新改变,积极融入新媒体,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如何改进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对新闻题材进行策划,提高新闻媒体宣传质量,争取更多的受众显得尤为重要。决定新闻策划好坏的因素很多,本文尝试从新闻选题、新闻创新两个方面入手,结合笔者几年来广播工作的实践,对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新闻策划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茜  任民 《记者摇篮》2006,(7):50-50
对电视新闻来说,选题就是对报道题材的确立,对报道对象的确定。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一新闻价值。可以说: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获得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新闻选题创新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创新电视新闻选题,必须改变传统上按时政、文教、科技、财经、工业、农业、体育、法制、社会等内容进行选题的习惯,从“四个结合”的角度进行选题。一、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性是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电视的对象是观众,贴近…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首开电视民生新闻先河之后,各地电视台纷纷办起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受到了受众的普遍欢迎。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民生新闻出现了格调低俗、内容肤浅、新闻娱乐化、冷漠化等不良倾向。民生新闻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媒体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锦州电视台《新视点》栏目开办三年来,坚守社会责任,服务百姓生活,追求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位,获得观众的广泛赞誉,在实现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周珂 《新闻界》2013,(5):39-43
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取得了辉煌,但传播内容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新闻越权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也暴露无疑,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电视观众公共讨论意识的增强、竞争的需要、媒体责任意识的加强及公共领域的构建这几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提出在报道内容、受众定位、报道方式和反馈环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裴超明 《视听纵横》2009,(4):101-102
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个性与品质赢得了观众,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也迅速得到了提高,但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的克隆与跟风,众多栏目竞相仿制或抄袭,内容与形式近似,报道选题停留在市井阶层的琐碎小事,缺乏对社会整体生活的反映,节目同质化、单一化、世俗化、媚俗化逐渐引起受众收视兴趣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