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另一种沧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听许巍,也不知道那节奏旋律和歌词触动了自己的哪根神经,对于许巍的歌情有独钟,也知道了当年我最爱的田震的《执著》出于许巍手笔。许巍早期的歌中带有一些强烈的摇滚味道,当2002打出那张《时光·漫步》的时候,在原有风格之上的那种悠闲、平淡暗含其中,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有点喜悦的味道。是的,因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这个沧桑的男人,终于笑了。我不能说自己是一个阅历很多的人,但是走过了这么二十多年,对人生,对世界,我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也有了一些所谓的人生经历。当听到  相似文献   

2.
TMD我爱你     
今天终于看了《我飞,我飞,我飞飞飞》三部曲的终结篇《情癫大圣》。我在想,我们的大导演,是不是很多时候没有爱情了,很多时候没有被感动了。多年没有被感动的人,如何能拍出一个感动别人的片子呢?除了片子里的演员互相"我被你感动了"以外,我看得一头雾水。还是没有想像力啊。多年前的大话西游是不错的电影,事隔多年,刘导演把自己嚼过的口香糖渣子翻出来,又嚼了一遍,自己还嚼得津津有味,未了吐出来对大家说,一  相似文献   

3.
接班问题     
我的忘年交关先生是某局局长,即将退休。他来征求我的意见:"上面想让我从局里推荐一个接班人,你说,我的三个副局长,哪个合适呢"我虽不喜欢官场,但官场的游戏还是略知一二。我反问道:"你是想退休以后,让人拿你当人待呢,还是拿你当狗屁"他把眼一瞪:"当然希望当人待了!"我说:"我明确地告诉你,你的三个副局长,一个也不行!""为什么"我说:"如果你选择副局长,第一,你就是给他出了力,让他坐在你的位置上,他也会认为这是自己熬出来的,不会感谢你;第二,副局长们窥视这个位置已  相似文献   

4.
《职业圈》2013,(28):54-55
2008年准备做乐蜂网的时候,大家讨论做什么,我脱口而出就是做化妆品,因为这个我有研究。在此之前,我们的电视节目《美丽俏佳人》已经做了6年,喜欢美丽的女性很多都已经是我们的粉丝,我们也捧红了很多达人。一开始,我们没花多少市场费用却有很多粉丝跟了过来。  相似文献   

5.
对,你说的没错——我是个坏蛋——很多人都这么说,我自己也知道,但我不介意,"坏蛋"这个词听起来还蛮响亮的,不是吗?我可以想像,陶妮和她的父母围坐在饭桌前,她父母历数我的缺点,希望好女儿远离我这个坏蛋,他们希望陶妮一周、一个月,最好永远都不要再跟我接触。  相似文献   

6.
晚景的风度     
魏得胜 《文化博览》2006,(12):56-57
我一直记得熊秉明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那是1989年,熊先生刚刚退休,他在给好友顾寿观先生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进入老境了,让我们塑造我们的老年,一个有风度的老年。"什么样的老年才算有风度呢?熊秉明先生是一位著名学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粒中国文化的种子,落在西方的土地上,生了根,冒了芽……"的。我想,生活基础如此深厚的人,其老境该是有风度的。这只是我所想,毕竟我没看到相关的文字。但也不知为什么,以我少壮的年龄,却对熊秉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儿子:当有一天你发现,我已日渐老去,请对我保持耐心并给予我理解。如果我吃饭的时候弄脏了自己,如果我已不能自己穿衣服,请对我保持耐心。我曾经用了很多时间教会你做这些事情。如果我不断向你重复同样的话题,请不要打断我。你只要倾听就好。当你小的时候,我必须不断重复同样的故事直到你睡着。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这话在理。在上海豫园里行走的时候我想,是不是有多少游客就有多少个豫园呢?这话虽然听着别扭,细想却没错儿。豫园本就一个,只是看过之后每个人收获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豫园的内园外园我都走了,对这个"奇秀甲于东南"的古典园林深为赞叹,亭台楼阁处处精致,青山绿水品位非凡。尽管这么说,我还是对耸翠亭印象深刻。更为亭子里挂着"灵木披芳"的匾额心生快意。也  相似文献   

9.
埋单     
有些饭局会呈现一种奇异的景象。酒过三巡,盘子开始见底,腰带收得渐紧,意兴有些阑珊的时候,食客们的眼神变得游移,在服务生和桌边菜单之间,他们在掂量在权衡。首当其冲叫"埋单"的人,自然要成为勇者先锋。索性不开口成一盘僵局,冻在那有一搭没一搭闲聊,拼拼谁最有耐性……当然以上是典型案例。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会头顶"做东"的光环,坐北朝南,对着菜单信手点来以飨友朋,豪阔的举止却包裹着"这家店菜真不便宜"的内心私语。我不善于制造僵局,也纯真直率尚不懂腹诽人家菜价,所以很多时候都傻乎乎地跟人抢着埋单。好胜心切演变成不讲道理。本来"埋单"的原意是说把菜单或账单埋在桌布下的人付钱,我常常忘记了传统变得很是现代,刷拉拿出钱包扬手呼叫:"我来我来!"服务生走来的时候,我和朋友正在争抢,她把我拿钱包的手抓下,奋力举起她拿着百元大钞的手,我伸出我另一只手实施"空手道"统统隔下她两手,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13,(13):43-43
我自己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TCL,当时我是进公司的第43名员工,当时很多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成功有什么方法?我回答说,实质上奔着一个大目标走,通过不懈地努力,大家都是可能成功的。当然这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一大批企业和企业家,但也有许多企业和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走过来,我自己的体会是支撑我们走到今天,主要有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富大龙(男主角李天狗的饰演者):《天狗》的故事核心,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坚守。孤独感是我演好李天狗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一点。主人公李天狗在战场上亲眼目睹几十个战友的阵亡,可以说,他是一个死过一次的人。退伍回到地方,他不会再想当英雄,只希望过一种平静的生活,做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作为一名战士的素质、品德和责任感使他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朱媛媛(女主角桃花的饰演者):很多人认为饰演桃花这个角色是一种“自毁”形象,但之所以接演桃花这个角色,是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个剧本,为这个故事所感动。我愿意用我塑造…  相似文献   

12.
自称     
自称,就是自己称呼自己。据说在秦代以前,凡人称自己时都叫"朕",到了秦始皇即位以后,却霸占了这个字,说是要专门用做皇帝的自称,于是平民百姓只好靠边,谁敢拿脑袋开玩笑呢?一直到清末皇帝被赶下台,朕才取消了专属权。可是这样一来,普通老百姓也没有人用了,大概怕别人产生联想或攻击吧。秦末,有个叫项羽的人,率众造反,因勇猛过人,自称"西楚霸王",一听就知道浑身是胆雄赳赳;而一般的老百姓,最多称自己一声"老子"(阿 Q 就曾多次提到"儿子打老子")也就到顶了。但在我认识的人中,确有一些很拿自己当个人物的。有一天值班时,电话铃响,我拿起听筒问:"您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有点烦余秋雨老师,他自己说过,什么都知道的,是怪物。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知道的比大赛里的青年歌手多,就瞧不起他们。余老师知识面宽,文字表达得也不错,加上有备而来,经常是侃侃而谈,口吐珠玑。但是我觉得,他有时讲得太多了,有卖弄之嫌,不要说下面与他一样感觉良好的评委会烦,甚至全国人民都在等他——"什么时候说完?"而与他坐在一起的徐沛东老师就比较言简意赅,偶尔表扬人的时候,也会多说了几句,比如哪个音乐家有慈善心,哪个作曲家怎么伟大……但是,我们听了很舒服,因为他是在赞美"别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6):61-61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放大。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中国。他们忽视了十三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改变命运的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美国40多年前,有一个自小生活在贫民窟里的穷小子,在10多岁的时候立志要做美国总统,这个穷小子还拟定了这样一系列连锁目标:做名人,娶一位豪门千金做妻子,融入财团,竞选美国州长。按照这样的宏伟计划,他22岁时,第一目标有了眉目,因为他进入了美国好菜坞,之后花了10年的时间打造自己,终成明星。他的女友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这个名门望族在他们相恋了9年之后,才接纳了他这个"庄稼人"。2003年,他告别了影坛,转而从政,并且成功地竞选为加州州长。这个人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在这个故事的最后,作者是这样写的,施瓦辛格的经历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够走多远。这句话震撼着我,也让我沉思。施瓦辛格有当总统的抱负,美国人就欣赏这  相似文献   

16.
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中讲了这样一段往事:1989年4月,胡耀邦去世后,正在西雅图进修的她接到爱人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你马上和旧金山领事馆联系,想一切办法尽快赶回来。外交部可能已经通知他们帮助你了。"当她与领事馆联系的时候,接电话的人嗓音倦怠,极度不耐烦地说:"现在已是星期五晚上10点多钟了,你知道吗?都下班了!"满妹解释说:"我是中华医学会的副秘书长,是受组织的委派赴美学习的。我家里出事了,希望能得到帮助,尽快回国。""自己想办法吧。如果每个回国的人都找我们帮忙,那领事馆就别干事了。"对方冷冷地答道。接下来,满妹希望与总领事取得联系,对方说不行;问什么时候可以找到他,回答是"你不知道周末不办公吗?星期一再说  相似文献   

17.
李晴雁 《文化博览》2006,(12):16-17
"80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当他们被当做一个特殊人群去观照,争议就从未停息。有人说他们放肆、自我、缺乏责任,随性、热情、没有思想,在公众的话语体系中,这些词汇像标签一样标定着"80后"的特质。也有人说他们时尚、敏锐、率性,富于创新,当他们界定自我的时候,并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在种种争议声中,有位"80后"对自己这一群体做出反思。她有感于同龄人作为"宠物"的迷失,也认为这不仅仅是"80后"本身所造成的。实际上,每一代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不能涵盖所有人的特性。或许,"80后"的某些特质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和教育的尴尬。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时,我开始四处应聘寻找工作。有一次,我来到了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应聘。到了网络公司之后,我才知道,他们招聘的不是网络管理员,而是专业的程序员。而我大学学的是信息工程专业,虽然多少能编写一些程序语言,但是与他们的要求还有些偏差。但是想到既然来了,也就不妨硬着头皮试试。来应聘的人很多,他们大多是学习专业编程出身的,排在他们的队伍里,我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直到轮到我面试的时候,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才走进门去。负责招聘的是这个公司的人事经理,一个看上去很俊朗睿智的人。他认真地浏览了一番我的简历,就开始很亲切地问我,我一一作答。当然,到最后的时刻,他终于问我:"你会不会用JAVA语言编程?"我咬咬牙,坚定地说:"我会!"他笑了笑,说:"那好,请你20天后到这里来参加笔试。"我高兴地点头出去了。走出网络公司,我的心情一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钱包 母亲曾经告诉过我她小时候的一件事。她说她小的时候有一次过年得了一点压岁钱,虽然不多,却很珍惜,于是就想有一个钱包来装它们,可是在那种年代,买一个钱包的确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于是母亲决定自己用毛线织。 她自己买来了毛线慢慢地织着。因为不熟,织了又拆,拆了又织,一个星期才织好。可是当她真正拥有了这样一个钱包的时候,她才突然发现,她的压岁钱早就没有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压岁钱,刚好够买了织钱包的毛线…… 这也许就是生活作弄人吧。我想。  相似文献   

20.
在某班同学聚会上,几十名毕业十年的同学重新走到一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资产过千万或者当上了厅级干部的,不要看他们一身名牌的着装,光是从他们脸上的神气,就能一眼看出“成功”二字。然而,细心的人却发现,这个班上其实还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当下感到满意,不用说,他们也是成功者,套用“第二眼美女”的说法,我把后者称之为“第二眼成功者”。虽然,前者的成功更吸引人的眼球,能抓住公众的第一眼,而后者,只有微弱的光芒,只能抓住周围人的第二眼、第三眼,可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当你第一眼看见我时,你会发现我波澜不惊。可是当你第二眼再看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