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大事     
《科学中国人》2006,(10):123-123
最新考古研究:“东汉铜车马”实为西晋文物正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的14件“东汉铜车马”以其浩大的气势引起参观者的关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教授近日接受采访时说,根据最新考古研究,“东汉铜车马”其实是更晚时  相似文献   

2.
马龙县张安屯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小乡之一,属槽子地形,到2002年底,全乡共有农业人口9033人,耕地总面积1161.8公顷(合17427亩),水田1167.5公顷(合17513亩)。由于乡穷、小,资源匮乏,交通条件差,极大地制约着全乡的经济发展,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要粮食,烤烟是唯一的经济支柱。2000年以来,该乡领导班子经过实地调查研究,立足乡情搞调整,把发展“稻田养鱼”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在短短的三年内,张安屯乡“稻田养鱼”工程成效显著。一、把好科技关,发展稻田养鱼一是在张安屯、中屯两个村委会建立稻田养鱼示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 应用,“稻鱼”生态种养模式深受广大农民 朋友欢迎。它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效 益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对“三 农问题”的重视和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青田 县高湖镇紧紧围绕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 入这一主线,突出“五抓”即抓调整、抓基地、 抓品牌、抓信息、抓流通,目前特色蔬菜、优 质水果、名优茶叶、规模养殖、稻田养鱼等五 大产业初具规模,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农业 正在向城郊型生态效益农业迈进。下面是笔者 通过对高湖镇徐岸村稻田养鱼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结该村稻田养鱼技术环节,并试就存在的问 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     
《科技新时代》2005,(7):108-108
今年5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最古老的农业系统.作为世界农业遗产进行保护。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农业生产方式——“浙江青田稻田养鱼”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惟一的入选项目。6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派官员到浙江青田县龙现村为稻田养鱼举行了世界农业遗产的挂牌仪式.这也是在全球第一个挂牌的世界农业遗产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逻辑上,现实中论述了读者第一说,员工第一说,及读者和员工兼重说(折中说)的偏颇观点。通过对”三个第一”现象的实质,“两对关系”认识的误区,“一个利益”终极的诉求进行分析。认为图书馆、员工和读者永远的“第一”只能是“利益”而且其利益是有限度的,利益必须受到法律保护,否则“第一”将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稻田里养金鱼,让鱼儿在田间觅食,减少如螟虫、稻螟蛉、稻象鼻虫等稻米茎叶的危害。稻田养金鱼,对改善环境、预防人类疾病也有显著的作用;稻田养鱼及鱼的排泄物又可作为农田的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这种稻鱼共生互利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展现了美好的前景。INFOYU(总第36期,P6)报道,辽宁省朝阳市水产科研所2001年在千亩稻田展开“稻田养殖金鱼”试验,喜获成  相似文献   

7.
真三国无双4     
《世界发明》2006,(7):21-21
“真三国无双”是KOEI取材自最拿手的三国题材,所制作的一款独特战场动作游戏,玩家可扮演三国时代的武将,投入东汉末年的乱世,体验这些历史知名武将所经历的争战。游戏以广大的战场.搭配上蜂拥而来的士兵.让玩家能体验“一骑当千”的快感。在“外传模式”中玩家可以享受到一个关卡就结束的崭新剧情一这包括虚构的故事以及过去没有出现过的野史趣闻:“修罗模式”比较类似无双模式.但玩家要在不断发展的简短剧情中持续地闯荡过关下去.玩家可在此模式中以获得的道具强化武将角色。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07,(1X):56-57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予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得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作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道,指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有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  相似文献   

9.
赵州桥建造年代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代,但其确切年代现尚无定论。文章认为,现在广为流传的“开皇年间(公元591~599年)说”所依据的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都不是可靠的史料,故其观点难以令人相信文章对隋代石碑上的一些刻字进行了考析,首次提出,赵州桥建成于隋代大业二年七月十五日(公历606年月23日)。  相似文献   

10.
刘冕  刘可 《今日科苑》2008,(9):36-37
日前,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公布。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等10大考古项目榜上有名。"2008年是‘十大考古’的旺季,入围的23个项目件件精彩,屡屡‘改写’历史,刷新纪录。"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点评说。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频繁的战乱使生产停滞、人口锐减。大部分铜材用于军事,货币的铸造直接受到影响。三国时各国行使的货币有所不同,行使区域,发行时间亦有差异。东汉王朝统治时期单一使用“五铢钱”的局面被打破。  相似文献   

12.
指南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将士皆迷四方,黄帝遂造指南车以指方向”。又“周初越裳氏来朝,使者迷其归路,周公赐车以指南。”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三国时代魏国著名机械发明家马钧都曾制成指南车,但其造法失传,只留下...  相似文献   

13.
<正>稻药鳅无公害高效生态农业新模式是指充分整合稻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热量资源,对其进行周年性的科学高效利用,将水稻、中药材(泽泻)、泥鳅养殖通过轮作和套作集中于同一稻田,充分利用稻田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一种复种新模式,简称稻药鳅模式。该项研究获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我们经过三年试验,集成了理想的搭配模式和关键技术。稻药鳅模式为"水稻+泽泻套养泥鳅",是对传统的"稻田养鱼"的扩展和  相似文献   

14.
用生态价值观权衡传统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效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文华  刘某承  张丹 《资源科学》2009,31(6):899-904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些优秀模式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但逐渐被当代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替代。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的贡献,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地区,传统农业模式比现代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针对农民和国家两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对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而言,稻田养鱼模式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净收入,但其投入也较高,因此不利于激励农户进行该模式的农业生产;对全社会而言,稻田养鱼模式的社会效益更高,而常规农业在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其社会效益为负值。  相似文献   

15.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肯定了“李约瑟难题”的合理性,对近20年来质疑难题的“无意义说”、“逻辑矛盾说”和“修改说”进行了反思;认为这些说法涉及到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其实质是科学西方主义和近代科学特殊论;主张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理解难题。  相似文献   

16.
茶与医药保健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三国时代的《广雅》一书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蓖器中,以汤沃复之.用葱姜笔之,其饮醒酒”,对茶叶的产地、制作、用法及功效等都有涉及。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已经把茶和医药保健的经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锋”考     
在中国传统农具中,“锋”是什么样的农具,长期以来学术界说法不一,始终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文章首先介绍了有关专家学者关于“锋”的各种观点,然后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锋”作了系统考究,形成了对“锋”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认为“历史上确曾有过名称为“锋”的农具;“锋”应该是尖刃的、不用畜力曳拉的、主要用于中耕的镢类或铲类多用途手工农具;《王祯农书》记载的“锋”可能是古“锋”的一种形式;近代云南大理地区仍在使用的一种尖刃锄,则可能是古“锋”另一种形式的孑遗。  相似文献   

18.
李莉 《百科知识》2010,(14):58-59
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差不多,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下了定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东汉人郑玄更明确地说:同志就是朋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自古讲究服饰美。那么,如何使服装“笔挺”平添亮点呢?这就离不开熨烫衣物的用具─—熨斗。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充分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熨斗的国家。熨斗始于汉代。东汉许慎编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书─—《说文解字》中,就记有“熨斗”二字。据《古器评》记载:“汉熨斗,此器额与分之熨斗无异。盖伸帛之器耳。”这不仅说明在汉代已广泛使用熨斗熨烫丝织物品了,而且说明汉代人们早已知道利用熨烫的方法,可以使丝织物品干挺,并使外形尺寸稳定,外观变得漂亮。时至晋代,用熨斗压烫衣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东汉佛经中表不定数的“所”作了简要分析,表不定数的“所”在东汉佛经中一般更多的是和别的词语组合,构成诸如“少所”、“多所”、“几所”、“尔所”、“诸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