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吴心海先生的《故纸求真》,汇集了作者在过去七八年间,考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若干作家、作品和文坛事件的成果。 该书分为“发现”“颠覆”“求实”三辑,共收集了14篇文章。所谓“发现”,就是把现代文学史上湮没无闻但值得研究的作家、作品及相关事件发掘出来;“颠覆”,就是重新探讨现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论争;“求实”,就是对现代文学史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发现”(质疑的未必全是发现)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梁遇春散文全编》是研究现代散文家梁遇春的必备著作。该书无论是篇目选排还是编者注释处处都体现了编者严谨认真的学术作风。但百密一疏,本文结合梁遇春的生平阅历及学识背景提供了正确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揭露弊端《复活》激怒教会革除宗门托翁无缘大奖王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一生著述甚多,最重要的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长篇小说。《复活》取材于一个...  相似文献   

4.
《现代出版》2011,(4):F0002-F0002
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和作家。他最大的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通常称为《百科全书》),被视为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人。恩格斯称赞他是“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编辑家。“他所编纂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缉要》),在中国史学史、文学史及编辑学史上树起了一窿丰碑。《史记》在中国古代编辑史上取得的成就是划时代的,它使史书的编辑体裁、编辑体例、编辑内容都焕然一新,为后世历史著作的编纂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关于哈姆林·加兰——这位普通的“农民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中国的教科书和相关评论虽然也会肯定,但也常见两个批评,即他在文坛成名和生活境况改善之后,人和创作都日渐庸俗。(请参阅常耀信:《美国文学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杨仁敬、杨凌雁:《美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二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通过文本阅读和背景检阅可以发现,这应该是出于某种担忧、恐惧而产生的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被海明威、福克纳等一批大师级作家奉为集体偶像、“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舍伍德·安德森生前长篇小说《暗笑》在国内出版了,该书为作者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是继《小城畸人》之后又一经典力作。  相似文献   

8.
韦泱 《出版史料》2007,(3):60-62
在现代文学史上,人们通常称钱歌川为散文家、翻译家,因为他一生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从1935年在开明书店出版《北平夜话》后,其散文作品共有二十多部问世。不仅创作,他还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名著,如哈代的《娱妻记》,托尔斯泰的《安娜哀史》,爱伦坡的《黑猫》,萨洛扬的《失足恨》等等。  相似文献   

9.
姜德明先生自1981年以来,共出15本书。《余时书话》是继《书边草》、《书叶集》、《书梦录》、《书味集》、《书廊小品》之后的新著。版权记录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印数仅有1500册,当然许多人都无缘与此书谋面了。 巴金老人认为姜先生是除唐弢以外,收藏新文学书籍最多的一位(见《余时书话·巴金谈书》)。现代文学自五四运动起至建国前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时代和社会风云激荡,推陈布新;作家和诗人群莺飞舞,星光灿烂。姜先生几十年来在津、京、沪等地旧书摊、店里搜寻不已,披沙拣金,辛勤耕耘,孜孜不倦,于散文家之外又成藏书家。随便翻翻他的几本书话,光从几百篇篇目看,也会惊叹他为现在和今后的现代文学史家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以邵洵美、叶灵凤、章克标等作家为代表,以狮吼社、幻社、绿社等社团为主要阵地的所谓“海派唯美主义”不仅是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般认为,正是其鲜明的欲望化叙事和浓郁的颓废风格将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推向了高潮,并强化了后者的文学史存在。“海派唯美主义”由此被称为中国的“恶之花”。然而,通过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文学研究不难发现,在相当长时期内,包括“海派唯美主义”在内的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在各种现代文学史著述以及相关专题研究中都是缺席的,这里固然有意识形态的制约因素(特别是新中国前30年),但也存在学术认知上的缺陷,甚至在新时期的前20年,诸如以下论断仍是学界的普遍看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并未出现过一个唯美主义流派和纯一的唯美派作家。”[1]这种理论空场终于由1997年出版的《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思潮研究》一书得以填补。该著凭借翔实的材料,令人信服地叙述了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发生、蜕变直至消亡的过程,并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文学流派的审美图景和思想风貌,由此从根本上扭转了学界有关中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传统认知。虽然《美的偏至》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但如同我们所见,该著的主要贡献是从由宏大主题叙事(如启蒙、革命、救亡、阶级斗争等)和占主导地位的风格叙事(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所建构的现代文学史的雄伟建筑群中清理出了唯美主义这一被遮蔽的文学院落,从而帮助我们逐渐接近完整、立体的文学史景象。但在此不得不问的是:为何唯美主义不管作为文学流派还是文学史的叙述对象,最终都走向湮没或尘封的宿命?而当它们被重新发现和解读,对于重新认识、评价整个现代文学史、美学史的建筑格局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这一重审过程中,我们又应立足何种立场和视角?显然,对唯美主义文学的研究若只限于满足填补文学史空白的意图是不够的,一种回到初始旨趣的自我检视尤其重要--是怎样一种问题意识激活了我们去重新鉴赏、思考这片被遗忘的唯美主义风景的动力和欲望?这已不单单属于文学史的职能,而更与当下的思想实践乃至社会生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学者型谎言     
这年月,“学者型”三字很香:“学者型作家”更受崇拜,“学者型演员”更吸引入,“学者型企业家”更加可靠……”但也有不香的地方,如学者型谎言。有此等事么?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几月前整版地发表了八名海派学者参加新书复旦版《中国文学史》讨论会的发言。这部“里程碑”式的新书被群起而誉为“石破天惊”、“填补了六十年代以来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代表新时期的研究水平”……虽然读此有种起  相似文献   

12.
深入冰心散文的艺术殿堂──读《冰心散文论》全展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创风格和非凡成就的著名女作家,被人誉为“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作为世纪同龄人,她已在文学园圃中辛勤耕耘了七十多个春秋,不仅写诗做小说,而且始终坚持运用散文这种她“最喜爱的...  相似文献   

13.
1968年,原北京市文联全体干部集中到北京马神庙行政干校大院里蹲“牛棚”。历史竟使三个与萧红关系密切的男人——端木蕻良、萧军和骆宾基蹲在了一个牛棚里。 三人同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左翼作家为主的“东北作家群”,也一向被视为这个群的主力。然而,无论是在与萧红结合之前还是之后,端木蕻良都与这个群格格不入。他的侄子曹革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老叔从来不承认自己属于这个群。”  相似文献   

14.
高长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作家。由于他曾与鲁迅发生过冲突,以及他孤独的性格,在一段时期内,文坛上并不被太多提到,有时提起,也是作为研究鲁迅时的反面例子。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长虹文集》和《高长虹研究文选》的编辑出版,人们才重新认识到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所做的贡献,并逐步恢复他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10年前,被人喻为现代中国官场里程碑小说的《国画》一经面世,迅即风靡全国,我省青年作家王跃文也因此声名鹊起,被时人誉为“官场小说第一人”。10年后,王跃文被媒体称为“蛰伏十年磨一剑”的新作、长篇官场小说《苍黄》出版,却陡起波澜,引来官司缠身,被判赔167万元,受到非议。这起官司的前前后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中国报纸上广泛报道过一个热门事件,人称“中国茶花女服毒案”。事件的主人公黄白英曾经与现代剧作家田汉相识,田汉给她写过一封题为《给一个“茶花女”的信》的信件,劝她不要仅仅学茶花女表面上的放浪形骸,而没能理解茶花女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田汉的这封信在现代文学史上时常被视为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在近代中国产生影响的例证。然而黄白英实际上并未读过《茶花女》,她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茶花女”,大抵是南国社成员万籁天给她取的名号。虽然如此,这一民国初年的社会热点折射出《茶花女》在近代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风,原名郭嘉桂,1919年生,福建莆田城关镇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郭风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半个世纪以来,他执着地坚守在儿童散文这块寂寞的文艺园地上,默默耕耘,并以丰硕的成果表达出他对大自然、故乡和童年的一以贯之的深情。郭风儿童散文创作数量很多,结集出版的有:《搭船的鸟》、《会飞的种子》、《洗澡的虎》、《避雨的豹》、《在植物园里》等。  相似文献   

18.
藏文大型文学期刊《章恰尔》创办于1981年,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当代藏族文学创作的主要窗口和园地,被人们誉为"藏文的《人民文学》",成为藏族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张小龙 《大观周刊》2012,(27):14-14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他在1827年发表的《序言》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 原则。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在《恶之花》这部诗集中浓缩出他的艺术主张—“以丑为美”。两种文艺观既存在着内部“和谐”一面,又呈现出各自“不和”的特质。本文欲从两人“美丑”文艺观中的“和”与“不和”两个方面具体论析二者之间的共性与区别,从而对两种文艺观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最早看到卡尔维诺的作品是他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单就文学形式的创新来说,《我们的祖先》在卡尔维诺的创作中根本就排不上号,但作品塑造的“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在文学史上却是三个不会被忘记的形象。美国小说家约翰·嘉德纳称许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另一位著名的小说家约翰·厄普岱克夸赞他是“最有魁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文集五卷六本,按照时间顺序,基本上包括了卡尔维诺生前最重要的作品,给了我们一个感受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