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多地对《韶乐》进行开发与传播,呈现出“寻根”与“复魅”的文化景观。文章简要分析了《韶乐》的历史传播轨迹,探析当代《韶乐》传播的现状及文化内涵。当代《韶乐》的开发在地理位置上以《韶乐》历史传播为依据,内容上以史料记载为素材并融合了地方特色与当代审美志趣,依托旅游文化产业传播。是对尽善尽美及以德治国理念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古代蒙学课本是指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受教育的儿童所读的课本。这些课本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读一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三字经》相传是宋代儒家学者王应麟编写的。开头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都是大家能够脱口而出的。重要的是它介绍了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仅与数字有关的便有三才、三光、三纲、三传、三皇、三王、三易、四时、四方、四书、四诗、五行、五常、五霸、六谷、六畜、六经、六官、七情、七雄、八音、九族、十义等.涉及到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开创中华文明 ,不是三皇 ,不是唐尧 ,而是五帝中的最后一帝———虞舜。虞舜时代 ,承前启后 ,结束了人类的野蛮时期 ,开辟了中国的文明社会。从虞舜时代启始 ,我们国家在政体、经济、人伦、道德、教化、礼乐诸方面 ,就其总体而言 ,无一不是从这一源头上发展拓新的。《史记·五帝本纪》谓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这就认定了舜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主席曾有一名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那么,“三皇五帝”指的是谁呢? 三皇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它所指的对象有六种说法,司马迁《史记》认为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白虎通》一书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祝融;孔安国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还有认为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是伏羲、神农、女娲;最有说服力的,三皇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它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所以,一般三皇是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上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结网捕鱼,神农氏则教人尝百草治病。他们的活动都在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前期。  相似文献   

5.
当代多地对《韶乐》进行开发与传播,呈现出“寻根”与“复魅”的文化景观。《韶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呈逐渐式微之势,“唯有名字,其声不可得闻”。当代《韶乐》的开发与传播呈现出地理位置以历史传播为依据、创作素材以历史典籍为参考、生产传播以旅游产业为依托三大特点,其文化传播涵盖了文化融合、美学传承和政治隐喻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原始社会,人们是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原始居民常常遇到自然力的束缚和打击。为克服困难,不断探索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并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自然界加以具体解释,因而逐渐创造出一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神话传说。“三皇”、“五帝”等都是历史传说时代的代表人物。三皇的传说,古文献记载有六种说法:①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记》);②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③伏羲、女祸、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④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⑤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⑥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纬含文嘉》)。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我国上古时期一部以占卜形式出现,深藏玄机的伟大文化元典。虽然它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但却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本文从《周易》文本的诠释入手,通过对“周”、“易”、“阴阳”、“五行”、“八卦”的考释与探究,力图印证《周易》是人生与宇宙哲学的渊深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管子》中多篇提及古帝王,如三皇、五帝、三王等,反映了齐人的崇古倾向。古帝王在《管子》中主要作为说理的论据出现。齐人虽崇古却不迷古,他们对古帝王亦有所批判,反映了齐人在认同基础上善假物以为己用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维薛瑄学术思想研究之后,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将开展“三王”研究。 “三王”是指王通(584——617),隋代哲学家,著有《中说》;王通《585——644),唐代诗人,有《东皋子集》传世;王勃(650——676),唐代文学家,著有《王文安集》。“三王”系绛卅龙门人,今属万荣县通化镇。他们在隋唐之际,名望极高,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尚书·洪范》本文中的"五行"没有生克关系;"九畴"中的"五事"、"庶征"也并非统属于"五行";汉易卦气学实际与《周易》占筮学没有多大关系,本质上更近于汉人的《洪范》学;《系辞传》中关于《洛书》与《易》卦有关的说法并不可信;作为汉人《洪范》学与《周易》学结合基础的八卦方位说与五行方位之间的矛盾,说明八卦与五行原本就是两种不相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群众性的艺术。可以说,人们几乎随时都可接触到音乐。因此,音乐对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美感。在历史上,音乐的美使许多杰出人物为之陶醉倾倒。孔夫子听“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中的“如歌的行板”时,竟感动得热泪盈眶;海涅则为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夏传子,家天下”(宋·王应麟《三字经》),这句话可能是从《汉书·盖宽饶传》所引《韩氏易传》的“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演化而来。其中的“三王”,据《辞源》是指禹、汤、文王武王,则所谓的“夏传子,家天下”就是禹传子、家天...  相似文献   

13.
骆霞 《文学教育(上)》2008,(13):134-135
自然,有自由发展之意。其字面上可解释为“本来的样子”。“自然”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源于道家美学。庄子在其《天道》中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渔夫》篇中也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素朴之美”与“天真之美”都是一种“自然之美”。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原道篇》中反复强调美和艺术的本质是自然之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华胥氏与伏羲、女娲故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胥氏是华夏族的祖先,为伏羲、女娲的母族,其活动地域在今陕西蓝田境内。伏羲是“中华人文初祖”,与三皇之一的女娲,均生于成纪,即今甘肃天水秦安。伏羲、女娲被誉为中国的“亚当”与“夏娃”。  相似文献   

15.
帛书《要》的五行与德义观念与传世文献相同或相似。从对五行的论述看,《要》与《尚书·洪范》、《左传》文公七年、《国语·郑语》、《墨子·经说》中的五行内容相同,排列顺序不同,五行内部都不存在相生相克关系,说明《要》之五行可能是早期的形态。从德义的角度看,《要》与通行本《易传》中的《大象传》相似的思想倾向是以德论《易》,在肯定人的德性的同时,并未忽视天道的作用,天道与人事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6.
“虞舜与九嶷”大舜文化研讨会于2012年9月26-27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参会学者70人,参会论文54篇。清华大学教授、海内著名专家李学勤先生的文章《虞舜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以提纲挈领的风格,讨论了9个方面的问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唐之享会长的文章《促进民族融合的伟大历程——试论舜帝南巡的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从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等多方面,探讨舜帝南巡在民族融合中的伟大贡献。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谢玉堂会长的长文《舜葬九疑的新思考)),提出并解答了两个问题:(1)舜在百岁高龄的晚年为什么还要去江南巡狩?(2)舜为什么身葬九疑?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虞舜与九嶷”,会议收到“舜葬九嶷”主题论文14篇,“舜帝南巡”主题论文4篇,合计论丈18篇,是近年来关于虞舜与九疑山关系问题的最为集中的探讨,论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突破,为今后的递进研究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此外,在“舜文化”的文化史研究、“舜文化”的精神史研究、“古史研究”、“家庭伦理、勤政廉政、和谐社会”研究、“舜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文学、诗学、美术”研究等6个方面,也有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周易》——中国古典哲学的鼻祖,中国美学的思想渊源“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为先”。《易》乃是中国文化之发端。相传伏羲作八卦,已开《周易》之先绪。据《周礼·春官》记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而《连山》为夏之易,《归藏》为殷之易。自夏易至殷易,再至《周易》,这说明《易》的思想源远流长,有一个丰富发展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三易同为卜筮之书,有大致类同的构架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哲学、政治的内蕴。而《周易》作为后出的作品,它无疑又是借鉴,吸收了其它二易的内容和方法,是对其它二易的继承和发展。《周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易经》,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上面所说的《周易》就是指《易经》而言;二是《易传》,它是《易经》的最初注解。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易传》与《易经》的关系,二是《易传》成书的时间。这两个问题都关系到对《周易》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的估价。《易传》的成书应早于老、庄,而有的美学史著作把《周易》的美学思想放在老,庄之后进行阐释;《易传》与《易经》本有内在的思想联系,但有的美学史著作却认为“《经》本来是古代用以占卜的书,只有个别地方包含有一些原始的哲学概念”。这样,无形中就贬低了《周易》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贬低了它的哲学、美学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毅 《文教资料》2001,(4):128-131
中华书局点校的《宋书》和《晋书》是目前最通行的本子。其点校工作之精审,为大家所公认。当然,由于点校工作纷繁复杂,要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实属不易。笔者在读《宋书·五行志》和《晋书·五行志》时,发现其中仍不乏可资商讨的问题,兹录数则,略陈浅见,求正于方家。 (一)《宋书·五行志》 1、桓玄始篡,龙旂竿折。玄田猎出入,不绝昏夜,饮食恣奢,土水妨农,又多奸谋,故木失其性也。《宋书·五行志)882页) 按:文中“土水” 当作“土木”,‘’水” 是“木” 的形近讹字。“土木”早已固定成词,意思为“上木工程、建筑工…  相似文献   

19.
<正>冯至先生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言清丽、思想深邃,寄托了作者非同凡响的自然山水观与生命观,我将其概括为:面对自然的“去人文化”视角与对生命恒久如新的觉知。首先,冯至先生在文章中表达了他对人事与自然的独到见解,即自然“去人文化”的思想。许多文人用中国的自然山水作窥镜,追寻千百年前的历史人文,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冯至固然也有如他们一般的人文情怀,但他却抑制住了人事与自然的联结,向更深处挖掘——这是一种精神超越与生命探求。在他的生命视域里,自然与人文是独立发展的,人文可以尽管向前,转动历史的车轮,让人们“在人事里怀念过去”,但自然不为所动,永恒自在,默默地循着自己的时序,不以人事为依凭。  相似文献   

20.
《文讯》是台湾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自诩“坚持可大可久的人道与人文关怀”,型塑兼济天下的性格.继承关怀现实、监督进谏传统,将人文关怀定在文化建设、社会民生和文明建设,开辟学院、民间知识分子可资议论的“公共论域”,依托专题策划、社论、编辑室报告、“人文关怀”等栏目展开,塑造温柔敦厚、渐进节制风格;它的文化建设为“大文化”,形成虚实结合、民间立场与关注社会,进行力所能及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特点。办刊转向后,“公共论域”趋于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