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是山雉 敝人姓翟名暾字山雉号太阳别号麻大烦. 老有人误喊我"瞿老师",很使我感到歉疚.怎么祖上取这么个难写难认的姓,且其义为"长尾山雉"!不做"鸿鹄",做"燕雀"也行啊,虽飞得不高,但总比"雉"强啊!看来祖上开始就为后代选择了一些职业,为育"大雁",甘做人梯.我一定不辜负祖上训诫,一定做一个好山雉.  相似文献   

2.
关于《绿牡丹》传奇的形成与思想主旨,目前学界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弟弟温育仁未能加入复社而托名吴炳撰写《绿牡丹》传奇讽刺,也有学者认为这部传奇非温育仁讽刺复社作,也非温育仁托吴炳作,创作于明万历四十四年。《绿牡丹》传奇是当时科举文人结社的真实反映,带有剧作者故意讽刺之意图,可以三个方面作为佐证:《绿牡丹》创作于无地无社的明代末年,并与一场科举弊案相关;文社宗旨"以文会友"与品评社艺的社集活动在剧中得以展现;社集舞弊,选文刻稿等科举文社活动内幕在剧中亦有揭露。明末科举文社的兴盛对戏曲创作的影响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社集活动促进了戏曲小说的繁盛、文学家结社运动对戏曲小说的推动作用等,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绿牡丹》传奇正是科举文社兴盛的必然产物,既有真实性,又有讽刺性,以上三点即为佐证。  相似文献   

3.
公元1279年,宋元水军在广东崖山交 战。叛宋降元的张弘范领兵打败宋军后,竟 厚颜无耻地在崖山勒石记功:"张弘范灭宋 于此。"后有人增刻一字,改为:"宋张弘范 灭宋于此。"这样,纪念碑就成了耻辱柱:张 弘范是叛将。 某老师六十大寿,几位学生拟一副对 联相送:"诗书满架,桃李盈门。"不料老师 却突然病逝,家人欲取下这副对联,一位弟 子在上下联上各增了三个字,改为"诗书满  相似文献   

4.
晚明文学社群对此期文学复古思潮的兴盛特别是对文坛文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崇祯二年复社联盟吸纳竟陵派加盟其中,崇祯四年至崇祯五年几社文人编选《几社壬申合稿》,以及崇祯六年社盟诸子评点谭元春作品成为此期文坛向复古醇雅文风转变的重要契机。复社联盟此次群体文学活动,少不了社友间的声气之援。但这仅为一种表象。即使复社联盟文人群体评点谭氏作品是为竟陵派鼓吹,但也并非出于社盟诸子真心,而是借此宣扬复社联盟的复古思想。  相似文献   

5.
"一个孩子,哪怕有100种残缺,从他呱呱坠地之日起,就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这个朴实无华教育理念,是我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诗悟的核心在于悟,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鉴赏诗歌,经历了感性、理性阶段后,我们还要讲究一种悟性,一种灵感。关于悟,明人陆世仪曾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其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得悟之后,须继之以躬行,深之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如果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投稿须知·     
来稿内容按顺序为: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1.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及单位请另附纸张书写。2.摘要:是指对这一份文献内容梗概的精确的表达,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也就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介绍性语言和补充解释,简明、准确、完整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以200字左右为宜。摘要不是提要,提要是对文献内容进行简介或评述。3.关键词:是指那些出现在论文的题目、摘要或正文中,对表达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的词。一般为名…  相似文献   

8.
新大纲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小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我在执教《梅花魂》一课时,就进行了一些尝试,利用课内外结合,融美、音、语为一体,上成开放型的语文课,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以及在"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表述和阐释蕴含了"思辨""文化""创新"的含义.这三个词可以看做是高考作文的关键词,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此而言,阅读教学便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在"得义"、"悟情"的过程中,学生不停地感知、感悟着,浮想联翩,感情激荡,最后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我们语文老师只要有一双充分信任学生的"慧眼",完全可以甩开分析主题思想的老路,走出让每个学生都一抒胸臆的新路来.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文学流派病症的必然和流派间关系的紧张,袁中道、钟惺相继以“功臣”解说袁宏道对李攀龙的批判,标志着文学流派批评态度的历史性转向,由贵己贱人转向公心衡鉴。随着流派精英的创始变革意识和大众参与模仿意识的增加,流派必然产生足以颠覆流派的末流。“功臣”说对文学流派的理论建设、共荣意识和批评对象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很少论及杨万里的文气说。杨万里在《诚斋策问》中集中阐发了他的文气理论主张,而《诚斋策问》是杨万里早期的作品,未收入《诚斋集》,是以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当然,这种文气理论也贯穿在杨万里后来一生的文学创作实践和理论建构中。杨万里的文气说是在其哲学气本论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赋予了文气说新的审美要素和审美情趣,提升了“气象”在中国诗歌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合理地将文气、文体和文法有机统一起来。杨万里的活法理论和诗味说都是由文气说发展而来的。其文气说对中国古代文气理论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葛红兵是当代文艺批评界颇具个性的大家,从批评家的独立品格和文学批评自身的独立品格来看,他以充满朝气的新锐性而成了文学批评界一道亮丽景观。全文力图从三维立体坐标轴内外来阐释当代文学批评家葛红兵自群体文化批评到个体文化批评、伦理文学批评到身体文学批评的理论构架和趋势,运用不同的空间视域观察其出于斯而高于斯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作为左翼盟主的鲁迅并没有正式著文批判胡秋原,而是保持缄默。对于其中的详细缘由,笔者试从对文学"同路人"的态度、对真理的执着守护、对普氏理论的共同见识、众多文艺理论问题上的共鸣等方面进行了推测,以求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文论理解的深刻性以及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问题的敏锐性、预见的深远性,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以艾南英的文章、年谱为主要依据,结合复社、桐城派的相关资料,由艾陈之争作为切入点,展开探究艾南英的文论思想。艾南英极力推崇唐宋派,明确了学秦汉以唐宋为桥梁的途径,突出了从司马迁、韩愈、欧阳修到归有光的散文既成传统,强调了平易通达的表现手法。其"以古文为时文"中的义与法、雅与洁等主要文学理论开了桐城派先声。  相似文献   

16.
创作态度论和创作思维论是苏轼文艺创作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态度论方面,他从坚持个性独立出发,坚持自由创作;他还提出自成一家,标举创新精神。创作思维论方面,他的"静空"观、"游于物外"、灵感论等观点中,包孕着很多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一生撰写了大量杂文、文学作品和政治策略性文论(包括拟订语言文字拼音草案等)。其实,这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瞿秋白以写作参与革命行动的政治行为,从而展现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政治品格。瞿秋白文艺探索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政治,文艺是其立足点,而文化则是原点与迷津。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一文,指出人化文评的"固有"特性。本文认为这实有值得商榷之处。人化文评是自魏晋时代才开始出现于古代文论中的批评方法,与人物品评的时代风气有密切的关联。造成人物品评的方法转移至文艺批评领域的因素众多,其中来自批评主客体的时代变化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学史理论是从学实践史和学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对学发展规律的种种见解。学史作为一种学术范型和大学课程在中国出现始于上世纪初,回首年学史之路,不难看出存在着一定的“学史八股”现象, 诸如学史观单一化,研究方法简单化、语言表述社论化等。因而亟须建构并运用多元化的,科学的学史模式理论和方法,指导学史的研究、述和教学。在学史教学中注意在大化视野中把握学史现象,树立以学现象把握的独立品格,引进多元化的参照系统,拓展思维空间等,从而使学史这门传统的大学必修课程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20.
刘耀辉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04-106
陈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位文化名人,曾因与鲁迅展开文学论战,被鲁迅讥讽为"反动帮闲文人"。这样的文化标签使他的历史本来面目被淡化和淹没,其实他那宽厚幽默的文化人格,名列现代散文十八家之一的文学成就,稳健、清醒的行政管理才能,完全有资格跻入现代文化名人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