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历史教学应当通过讲授中国历史上各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简单情况,历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以及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常识”。这里提出了小学历史在智育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可以说小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讲清历史的基本常识。怎样才能讲清这些基本常识呢?重要的是紧扣教材,讲清基本史实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中外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小学历史课通过讲述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点,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并受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际主义教育。但小学历史课时非常有限,基本上要一节课讲完一个课题,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小学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指导学生学好历史,这是小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谈谈我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和具体做法。 一、指导学生紧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学习历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方法不当,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愿学习,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以下四点作法:一、“穿针引线”,沟通历史小学历史教科书是选取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朝代的一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反映  相似文献   

4.
徐凤芹 《考试周刊》2013,(33):138-138
历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一些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更是让学生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塑造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真正体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文章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线索,教学中一些重大的理论观点、历史背景必须讲清楚。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显得十分重要,这是高职教学实践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的粗线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常识,不是全面的系统的介绍历史发展的全貌。因此,教材是以经过精选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内容,组编了“以点穿线”、“以点带面”的特殊的历史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向”和“量”这两个方面实行恰如其分的控制,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任务。实行定向控制。历史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教材编写是“明珠暗线”,但历史的系统性必须保持与维系,只有发挥“线”的作用,才能使学生获得社会历史发展系统的概貌,这是小学历史教学的方向之  相似文献   

7.
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和年代(课本中列出的),是小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往往颠三倒四。混淆不清,考试试卷中的笑话屡见不鲜。在期末复习中,我采用“勾勒历史发展线索图”的方法组织学生复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兴趣盎然,避免了过去单调重复、乏味、机械的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勾勒历史发展线索图”的方法就是以年代(或朝代、各个历史时期等)为线索,将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小学历史课限于课时,只能讲述常识性的内容,但以点穿线,力求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如在教学中能有机地渗透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初步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小学历史课本上册讲的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史。下册讲的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一直讲到八十年代,均按年代顺序讲解。教学正课之前,结合讲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向学生讲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在教学第一课《北京人》时,联系课文中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历史时间”十分繁多,记忆“历史时间”又是学生们学历史最烦恼的事情。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时间”的教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入门教学的特点 从教材上看,小学历史课属历史常识,给学生讲述的只是中外历史上的某些历史事件,如”武王伐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攻克巴士底狱”等和某些历史人物,如”大教育家孔子”、“马克思和恩格斯”等。教材给予学生的只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某些“点”。初中历史课则不同了,它要较系统地讲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讲授历史人物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问题 1.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前提。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我们讲的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  相似文献   

12.
1991年3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作出“要从小学生(甚至幼儿园)、中学生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断地给以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重要指示。小学历史学科如何落实江泽民同志指示,加强进行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教育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小学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历史教育的起点,在整个普通教育的历史教学中占有启蒙教育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从少年时代开始了解祖国辉煌灿烂的过去,略知历史上各社会发展的一些简单情况,历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为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小学时期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最佳年龄段。小学历史教学即要向学生传授生动的历史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又要问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这三大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历史知识是教学的基础,思想观点的教育是灵魂,能力培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小学历史教学如果能给学生一条明晰的历史线索,要比单纯让学生死记住某些历史事件重要得多、必要得多。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两条线——纵线和横线的教学。 相对而言,教师容易把握纵线教学,学生也容易掌握。拿中国古代史来说,对于历史朝代和历史事件的教学,先让学生记住朝代顺序歌,在每讲一个事件时,注意将一事件(点)放到朝代顺序(线)之中,找到它所处的时间位置,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正反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即在某一朝代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反过来某一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不断巩固,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明晰的线索——朝代顺序线和事件线,这就是所谓的纵线。学生这时所记住的朝代顺序和历史事件就肯定不是死记住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历史教学,教师都重视“红线穿珠式”,即:“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思想感情”,但细节教学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5.
小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讲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些大事件,著名人物,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但教师在教学中对历史课本中的生僻字词不应忽视。否则,就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好如下几点:一、注意字形,读准字音历史课本中有一部分带有注音的字词,教师要坚持让学生拼读,并简要分析字形,解释字义。遇到笔  相似文献   

16.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以后在事业上的成才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故事激趣。小学历史教材在编写上具有文字生动、内容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故事性描述,把历史事件的“画面”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淝水之战》、《斯巴达克起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学生的智力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原则以及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和层次性,现行小学历史课只是涉及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也就是在教学中不要求将中外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叙述和讲解,而只要求给学生讲授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怎样把历史事件和人物讲“活”,而又不失历史的连续性,关键就在于教师要正确处理“点”、“面”、“线”之间的关系。所谓“点”就是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面”指的就是某一历史时期的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资源诞生的时代背景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历史事件、历史线索,在传承和弘扬的目的上与“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完全一致,“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与红色文化资源高度契合,因此在“纲要”课的理论教学中可以主要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为切入点,渗透红色文化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可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使“纲要”实践课教学更具鲜活性,利用现代高科技智能化手段宣传红色文化,使“纲要”实践课教学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9.
小学历史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历史教学不但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常识,还应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际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有助于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几年的历史教学、教研实践中,我结合小学历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了一点尝试。下面就其内容和方法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孙超 《考试》1999,(10)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中的第一次,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在我们的复习中一般采取这样的线索来进行复习:革命的准备(包括理论的、组织的准备和形势的渐趋成熟)、武昌起义、建立民国、成果丧失、及维护成果的斗争,最后复习意义和教训。这样固然可以把辛亥革命的基本线索复习得很清楚,但这只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高考需要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事件的深层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发生、特征、性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正确的评价。所以,我在复习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带领学生把这一历史事件放到当时中国的整体情境之中,把中国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