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行业特征而展开。在专业教学中,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道路,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积极探索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途径,推动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阐述了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应用该模式的必要性,并探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文章首先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现状,然后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路径,包括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增强工程化教学的研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强化工程化主题对全面把握专业内涵、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以及专业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介绍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增强工程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是21世纪支柱产业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国内外材料专业教学中都得到很大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比国内与国外该课程主流教材的内容设计和课程教学形式的设计,并结合在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对该课程的调研及旁听情况,探讨了国内外在课程教学策略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课程的特点,并与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全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传统的学科建设和管理外,中外合作办学在国际化背景下己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服务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级重点专业.2014年起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试点学院,制定了更高的培养目标.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文章对比了武汉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概述了当前中西部的地方高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与实践,并介绍了所取得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并与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主修辅修、学位等级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积累性与跨学科的复合性、团队性等特征,分析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现状、理工融合办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理工融合办学的可行性。秉持理工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厚实工程基础、良好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建设理工兼备的师资队伍,搭建理工交叉的实践平台,构筑理工渗透的课程体系,形成理工并重的培养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理工融合办学实践,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立足制造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系统阐述了借助实践思政协同、企业社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细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实现新工科专业人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3.
基础学科本科生是我国基础研究队伍的重要基础,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质量,进而影响我国基础研究队伍的水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手打造的"华罗庚数学实验班"旨在突破工科思维,探讨理科拔尖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依托工科优势,探索理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体现行业特色,全面提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依托与中科院的合作平台,探索适合工科学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力争在3年内把"华罗庚数学实验班"建设成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云南大学为例,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具体做法。通过设置3个特色课程群,实现学生个性化分类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使学生成为行业认可的人才;通过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CCF CSP),实现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标准化培养;通过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中学”转变,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为相关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进入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交通工程科技人才。新工科为高校教育开创了新局面,强调教育与产业对接、与未来相连、与国际接轨、与创新个性交融,也对交通工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建设中仍存在学科壁垒、校企隔阂等瓶颈问题。因此,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明确培养目标、突破学科界限、深化产教融合、革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结合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引入木文化概念,通过木材标本采集展示、木文化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和木材科学科普宣传等,为适应木材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探讨面向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木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理工科的教材编写为例,分析了教材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编《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材的特点,探讨了以教材为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本科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依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通过研究校级人才培养标准的建构思路和方法,归纳现有行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结合学校特点提出了该专业的校级标准,同时提出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改革与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工科院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科教协同平台、融合工科专业特色打造新型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科教协同、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培养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伴随国内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在新工科的背景之下,以多方协同培养智能制造型人才为宗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绳,在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中国工业4.0战略的前提下,摸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方协同的智能制造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培养框架,培养符合对口行业需求、多数企业需要、社会高标准认可的智能制造型新工科人才。实现知识与能力配套,专业与行业接轨的双赢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