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对于语言保护,家庭语域一直是而且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从家庭语言政策的视角出发,可以对比出城市和农村家长家庭的语言使用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庭语言选择上,方言的使用有明显差异。根据两个地区语言期望调查,所有的家长都认为他们的孩子必须学习普通话,而大多数家长对学习方言和方言保护不太关心。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是社会现代化的需要,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方言形成冲击。普通话和方言是共生共荣的语言交流方式,都是汉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推广普通话不能仅仅停留在不消灭方言的层面,更要积极主动地对方言进行保护。本文从语言生态观的视角,论述了保护语言多样性,维护语言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从语言规划的角度对方言保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言源于方言;何为语言与何为方言没有明显的概念界限;语言与方言在相互理解的程度上也没有明显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既有历时变化,又有共时差异;语言不是自给自足的,在语言接触中会相互影响.上海方言来源广泛,变化迅速,领先创新,并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依据上海方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分析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上海方言在变化,但不会消失,我们应努力营造多语并存,和谐发展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5.
德昂族汝买方言较早评定为濒危小语言支系,但目前研究无法准确描述汝买方言的生命力。以小语言生命力重估为视角,以瑞丽勐秀乡南桑汝买自然村为个案,描写和分析汝买语使用现状,剖析其母语保留与语言兼用的成因,窥探汝买方言使用中心区语言活力一角,为科学评估当前德昂族汝买支系小语言生命力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指出:南桑村买方生命力映射出汝买方言使用中心区母语保留型的语言活力状态,重估濒危小语言活力需持整体观;汝买人语言使用类型透视出族群语言关系的复杂性,汝买方言在语言接触中发生着突破语言孤岛困域的运动;母语使用中心区汝买语言认同存在代际差异,汝买青少年群体母语认同弱化现状值得担忧。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方言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做研究,主要论述方言与儿童语言习得的关系。从方言运用环境、方言的特点、语言表层语音能力、深层内外部语言转换能力、心理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方言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方言与普通话教育之间的关系,探究克服方言对普通话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方言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再度勃兴,再度引发了两派对方言运用的不同争论。笔者以为,关于方言节目,讨论方言与普通话必须在语言规范场和语言规范度中展开,本文藉此为基础,探讨内蒙中西部方言小品的语言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对《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利用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去阐释。而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本质教学、语言结构教学、语言演变教学等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借鉴意义和解读价值。  相似文献   

9.
方言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被视为一种结构上依附于更高系统(如语言)的语言变体。方言翻译的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功能理论等。方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涉及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领域。国内外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有方言的翻译方法研究、方言翻译的文化研究和方言翻译语言学理论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10.
巴蜀语言的分化、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秦灭巴蜀以前,巴蜀语言可以说既是巴人、蜀人的语言,又是巴国、蜀国或巴蜀地区的语言,是与华夏族语言(即汉语)不同的民族语言。秦灭巴蜀以后,由于秦、汉时期大批华夏族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言开始分化,一是部分巴民、蜀民避居山野,继续保留巴蜀语言;二是多数巴民、蜀民受华夏族同化,与华夏族融合,其巴蜀语言逐步形成为古汉语的一支——巴蜀方言。尔后的蜀语或蜀方言,以至明朝、清朝所形成的四川方言,正是沿着巴蜀语言和巴蜀方言的轨道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新晃汉语方言与其他语言和方言的频繁接触影响和加速了它的变异.这种变异在外出求学和工作人员的语言中尤为突出,有些变异是暂时的,有些变异则体现了这种方言总体性的变化方向。新晃高139班40名同学1997—2007年问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变异能为我们探讨方言的变化趋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对湖南省临武县的语言(方言)分布情况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绘制了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地图以及语言(方言)的人口分布、行政区域分布表,分析了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语用主体对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场景环境以及对使用普通话和方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新时期语用主体使用普通话和方言情况的一些新变化,即:语用主体对语言使用的场景环境区分较为清楚;对使用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较为平和。这些变化反映出了语用主体对语言和谐的潜在的心理期待。这种朦胧的语言和谐意识对促进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接触中方言特征的易位研究——以临沂方言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是我国现行语言政策下语言接触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方言会逐渐变异,甚至可能出现典型特征的易位现象。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临沂方言的一些典型特征发生了变化,而文化、年龄、职业、性别等社会因素对语言易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事件对国家应急语言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我国急需建设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方言作为特殊的语种,对完善这一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探讨应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定义和特征,提出了方言参与应急语言服务体系的概念模型,阐述了方言服务对象、服务需求以及不同情形下的任务类型,最后从预案、数据、技术、人才、实践等角度提出方言参与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语言规划是对社会语言问题提供管理对策,对语言问题做出有组织的、主动的反应和调节.普通话的推广(以下简称推普)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语言文字政策.普通话与方言的复杂关系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语言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通过分析推普背景下川渝方言节目盛行的原因,提出协调推普与方言保护之间的关系仍是中国语言规划的重点之一,而对方言区讲话人开展语言培训将是协调推普和方言保护关系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方言区的语言生活呈现了一系列新特征:各地方言呈现衰变趋势,语言生活开始由单言语社会向双言语社会过渡。文章重点分析了方言衰变及双言语社会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在方言区提倡双言语制,是解决语言矛盾、语言沟通问题的重要一步,同样也是对方言的尊重。最后文章讨论了新时期双言语社会的语言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连虽地处东北,但是却不属于东北方言区,而属于胶辽官话。大连方言与满语、山东方言、俄语、日语有过语言接触。本文就以上各方面对大连方言所发生的语言接触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语言接触对大连方言的影响及大连方言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阳泉高中生对普通话和阳泉方言语言态度的调查问卷,从语言评价、语言使用、语言倾向、语言预测和男女性别差异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阳泉高中生对普通话和阳泉方言的态度。目前的状况是阳泉方言和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学视角看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的多样性、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角度来看,方言电视节目有助于保持语言及文化的多样性,能调动民众自觉保护和发展本地语言文化的积极性,方言电视节目是普通话节目的有益补充和调剂,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但方言电视节目应把握质量、避免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