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扎特在巴黎傅荣编译从莫扎特的《书文集》中可知,莫扎特曾两度去巴黎。第一次是在他7岁时,第二次是22岁时。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来到巴黎。他的父亲莱奥波德曾预先在圣·奥诺雷街的公证人勒努瓦尔先生处订了一套房间,但他们并没有在那里居住。因为...  相似文献   

2.
左岸,左岸     
<正>再度向导游提出了关于"左岸"。导游说这是第一次有游客向他提到"左岸"。他说你想去的地方在圣杰曼大道上,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左岸最著名的咖啡馆。只是,这要你们自己去,因为在这个晚上将有更多的人去观看"红磨坊"的巴黎艳舞。为了左岸。来巴黎怎么能不去左岸?于是决心开始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旅程。之所以总是惦记着左岸,是因为我知道左岸对于"人文精神"和那些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的工作时间李有观编译拿破仑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对时间抓得非常紧。在巴黎期间,他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一个人在书房里工作到5点,然后再去休息。7点钟让人把他叫醒,起来后,经过一番仔细的洗漱,又重新回到自己的书房,在那里度过整个上午。在这段时间里,他和...  相似文献   

4.
土耳其笔记     
郝岚 《世界文化》2013,(10):38-41
在键盘上敲下关于土耳其的第一个字符之前,我从那里刚刚回来不久,她的样子却已经在我心里反复设想和描绘了很多年。开端相信吗?土耳其名列我儿时出境漫游梦想的第一个。当我在恰那卡莱的车上与一位澳大利亚的女士说起这事时,她瞪着眼睛说,这真不平常,她的第一个梦想是去巴黎。是啊,谁不想去巴黎呢?在我人生必去的几个地方名单之上,巴黎当然名列其中,可是排不进Top5。为什么是土耳其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坦白说,这像很多孩子的梦想一样,没有什么堂而皇之的理由,如果说出来或许还会让你觉得"无厘头"。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中国的一个城乡结合部,我们所住的那个小镇,父母任职学校的家属宿舍属于一个叫做"幸福队"的地方。大体说,在那个地方度过童  相似文献   

5.
走近法国     
一、梦幻巴黎远离了北京灿烂的冬日,飞机穿过愁云惨雾,降落在细雨缠绵的巴黎。异国情调以及机场内飘散着的那丝不易觉察的9·11事件后的紧张气氛,告诉我们已身在异乡了。来不及多看几眼巴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一个名叫SOISSON的小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舞蹈团本次巡演的首站。抵达旅店时天已黑了,一番忙乱之后,旅途的劳顿让我们很快酣然入睡。第二天一早醒来,空气清新得发凉。在乘大巴去剧场的路上,才突然惊觉小城的美丽。窄窄的街道在古老的城市中蜿蜒,一些路面还铺着长满青苔的砖块。而在道路两旁,宁静的房屋在清晨…  相似文献   

6.
巴黎的夜生活都有什么内容和形式?相信每一个巴黎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去餐厅吃饭,去酒吧喝酒聊天。听音乐或跳舞,参加私人聚会,听音乐会或看歌剧、话剧,看晚场电影。健身、打球,还有就是去近年刚兴起的卡拉OK一展歌喉……都是巴黎人夜生活的方式和内容。可以说,所有不同要求、不同条件的人,都可在巴黎找到适合自己的夜生活。选择的多样性,决定了这个浪漫之都、艺术之都夜生活的丰富和高质量。每周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导玩”期刊,是初来巴黎必不可少的指南。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去美国佛州求学。在那里,我遇上了这辈子最让我心动的他,我们曾经分开,但我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很好。1996年,我耗尽了父母的积蓄来到向往的城市。在美国读书真的比想象中要苦得多,不到两个月,我就花完了所有的存款。在同乡的介绍下,我来到一家小小的中国餐馆打工,在那里我遇上了他。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5-95
台北“故宫博物院”《物华天宝特展》近日在奥地利历史悠久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展出至5月13日。据报道。包括器物、书画和图书在内,《物华天宝特展》共展出代表5000年华夏文化的116件珍品,这是近年来继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华盛顿;法国的巴黎和德国的柏林、波恩之后,台北故宫“国宝”再度远渡重洋的展示。  相似文献   

9.
蔡莉娴 《世界文化》2009,(12):30-31
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应朋友之邀去俄罗斯游玩。先抵达圣·彼得堡市,在那里,我们参观了国家美术馆、圣·彼得大教堂,欣赏了芭蕾舞,瞻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碑,游览了冬宫和夏宫等著名詈点。我们还在彼得保罗要塞乘船,在涅瓦河上观光古典又迷人的圣·彼得堡市容之后去了莫斯科,由那里回国。十多天的旅游虽不算长,却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10.
康军 《世界文化》2023,(1):48-51
<正>书店往事从伦敦乘坐“欧洲之星”号快速列车几个小时就抵达巴黎。在去往巴黎圣母院的塞纳河桥边,就是闻名遐迩的莎士比亚书店。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访巴黎,刚刚参观完圣母院的我无意间向导游问起,这附近可有一家叫作莎士比亚的书店?那位台湾女博士导游高兴地指向车后说:“下坡几步就是,您可以去看看,给您五分钟!”我听罢拉起女儿就跑了出去。  相似文献   

11.
在首都的冬日里很难找到一个无风的日子。每天蛰居于暖室中,很想领略户外的风光。在一个星期天,有三级风,天蓝蓝的,阳光灿烂,我和两位朋友相约,中午到北大未名湖畔消闲。我们内心更加愿意到北大原来的校址沙滩红楼去(早年我们在那里上学),可是岁月沧桑,那里已没有任何一点高等学府的风味,只好到未名湖畔来。这里原来是燕京大学的校址,北大从沙滩迁来,大约是1952年左右,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桌布     
李威 《世界文化》2007,(2):24-25
就在1966年圣诞节前的那个星期,我的丈夫比尔被派到法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工作。小镇名叫卡尔文,是一个以采矿业为主的地方。那里有一家美国人办的塑料厂,我丈夫到那儿去做技术主管。当我们带着三个孩子不远千里地举家迁移到那里的时候,对那陌生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觉得这真是一次非常奇特非常有趣的经历。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对那里的一切失去了新鲜感,继而便陷入了由于环境不适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之中。  相似文献   

13.
凡高临终居住的小屋在巴黎以北30公里处,塞纳河支流奥瓦兹河畔的一个平缓的小山丘上,有一个人口不足4000人的村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它以艺术家之村闻名于世。那里环境幽静,景色绮丽,它吸引着众多的画家,如塞尚、毕沙罗、科罗等都曾在此地居住过。凡高...  相似文献   

14.
发现巴黎     
我和我的朋友佩吉以前都曾去过巴黎,但是每次去的时候不是作为青年的监护人就是和其他成年人一起,通常看到的都是旅游景点,听到的都是导游们背熟了的千篇一律的介绍。而这一次将是我们第一次去旅行——没有责任,没有约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以前的旅行总是去看那些著名的纪念碑和“旅游景点”。虽然旅行指南声称对游客们来说,当地的地方文化既粗糙又无关紧要,但是对巴黎人来说就不同了。这一次我们想要发现真正的巴黎。我们用了许多时间在一些小商店和名不见经传的博物馆及教堂里流连。我们沿着运河和一些狭窄的小巷漫…  相似文献   

15.
《寻根》1997,(1)
童年:痖弦的故乡情结皇冠编辑群『夏天,我们就在池塘里游泳。我们那里游泳,没有什么自由式、蛙式,都是狗爬式的,家乡叫做「打扑通」。夏天常常淹大水,从河的上游就冲下很多东西来,我们就到水里边去捡,有木头椅子、板凳、西瓜田里的西瓜……,捡了以后就好宝贝。『...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去意大利旅行,那里的人找零钱的方法使我们感到新奇。他们随时都能找出零钱来。这要从我们在邮局买邮票说起。我们付了钱,他们递过来几  相似文献   

17.
<正>去蒙马特高地,没有别的目的,只想到那里的咖啡馆坐一会儿,喝杯咖啡。因为那里曾经容纳了上天给这个世界的一大批艺术家。雷阿诺、凡·高、高更、马奈、毕加索??他们都在这里度过他们年轻的、默默无闻又充满幻想的时光。卢梭、左拉、雨果都曾在这里流连,寻找他们的灵感。据说,毕加索刚到巴黎不久,他和几个年轻朋友经常到这里的跳兔咖啡馆消遣。那时他们还没有名气,口袋里没有几个钱,很穷,几个人待一个晚上,只用一瓶啤酒、一份火腿肠。  相似文献   

18.
1921年。德国柏林。著名电影导演F.W.茂瑙正在约法的电影制片厂内拍摄他的吸血鬼片《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开头的几场戏,他的制片人和美工导演A.格劳为物色扮演男主角吸血鬼奥尔洛克伯爵的演员人选和他纠缠不休。但是茂瑙不急于告诉他。于是,编剧H·卡莱恩、摄影师沃尔夫冈·米莱尔和男演员G·冯·范根海姆随摄制组起程,一同去斯洛伐克的外景场地。在那里,茂瑙给大家介绍了男主演M·施勒克———吸血鬼奥尔洛克的扮演者,并向人们解释施勒克在俄国戏剧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手下接受过训练,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施勒克都将以吸血鬼…  相似文献   

19.
1848年是欧洲革命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政治示威使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柏林等大城市陷入一片混乱。就在这同一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一次离奇的事故导致了一场小小的革命,这场革命并不是根  相似文献   

20.
肯尼迪遗孀的最后港湾白敬萱杰奎琳·肯尼迪·翁纳西斯每隔几个星期就要到纽约的一位医生那里去进行一次检查。为了不让别人认出来,她总是披着斗篷,由老伴、64岁的莫里斯·坦佩尔斯曼陪着在早晨7点钟到达那里。坦佩尔斯曼让杰奎琳在外面的人行道上等着,自己先去候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