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介也将其娱乐功能充分发挥。受众享受电视媒介带来的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在过度的娱乐消遣当中放纵沉溺,渐渐失去了理性的、富有逻辑性的思考能力,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语言将或成真。本文分析电视媒介娱乐传播现状,探究电视媒介过度娱乐化背后的原因,以期对电视媒介娱乐传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2019年全国居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数据,对当下我国居民媒介使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以概括为:手机是全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接触率与使用频率均位列第一;微信是渗透于各种场景、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几乎所有需要需求的"超级App";晚间是媒介消费的高峰时段,而电视在晚间时段仍然保持着"第一媒介"的地位;信息类App的接触率在一天之中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娱乐类App的接触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与2014年相比,手机的全民娱乐和信息选择倚重度大幅增加,体现出移动平台日趋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谦 《当代传播》2003,(4):26-27
在研究与观察西方大众媒介时,我们会发现值得注意的动向之一是,媒介无论是在类型上抑或是传播内容上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或本土化特征.就美国而论,新闻传播学者童兵指出,由于"多年的经济增长和安逸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得那里的公民只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失去对世界事务和国内政治事件的兴趣.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新闻传播也日益向娱乐化、本土化倾斜".  相似文献   

5.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从多方面论述了娱乐是如何成为电视表达一切的方式。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一切公众话语都逐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伴随传播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步发展,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政治化现象步入中国,并且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内容、传媒的议题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取向都要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些研究中寻找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民族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民族传播的研究置于"媒介化社会"的语境下,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媒介化"、"日常语态"和"超越乡土",并阐述这三个基本分析概念的彼此关联。最后,文章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进路应该把握住"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和"媒介意义"三层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中国,因特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工具,这种媒介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已不满足于从传统媒介上得到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消遣,甚至于不满足于欣赏那种单向的电视化和娱乐节目,希望自己能有所参与,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化娱乐。这种强烈的参与意识,迫使从事传统媒介工作的人们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创造出一种新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形态,使得观众的参与性随着各种互动性节目的出现而更加强烈、更加有兴趣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E时代”的电视节目将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形态,它将如何传播?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11):40-51
在西方学术语境中,"媒介仪式"和"媒介事件"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概念。媒介事件着重阐释大众媒介在特殊时刻整合社会的功能,取向于功能主义的、新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媒介仪式着重揭示大众媒介建构社会中心的神话,取向于反功能主义的、后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同时,二者又存在一些共性,它们都以电视传播为范例探究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都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媒介(传播)的仪式性特征。媒介事件理论的动态发展,尤其是仪式性的消退,使它与媒介仪式的共性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东三爻这一典型的城中村土著居民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游离于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之间,其媒介使用情况也兼有两者的特征。城中村土著的媒介使用情况呈现出"参与式传播"的端倪,恰当运用这种传播方式,营造良好媒介生态环境,将更好地服务于城中村的改造与转型工作,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视媒介传播的有效性,是指电视通过一定传播手段向受众传递的讯息是否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是否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引导作用,是否对受众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电视媒介自身而言,传播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是否满足自身的传播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灾难性事件的电视报道,是电视媒介传播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电视媒介必须采用不同于常规的报道手段和传播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也是灾难事件报道中电视媒介能否实现传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崔鹏娟 《今传媒》2010,(11):72-73
电视媒介与奥运会的结合是奥运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电视媒介利用自身优势,在奥运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话语权,而奥运电视转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电视媒介话语权的执行过程。本文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例,结合"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来对电视媒介的话语权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态,电视媒介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事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确认秩序的重要仪式功能,考察电视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特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2008年度"未成年人影视收视行为调研活动"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从未成年人媒介接触度、未成年人对电视媒体的整体印象及对新闻类、社教类、娱乐类电视节目的具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对未成年人对电视媒体的基本认知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将未成年人对电视动画与广告内容评价与消费意愿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进而对电视动画与电视广告在未成年人价值观及消费行为塑造上的作用进行科学评估.为使本次调研结果更具宏观指导性,本文亦提出了从节目创作角度,以尊重为前提进行理性细分;从媒介管理角度,以疏导为目的进行有机调控;从媒介素养角度,以"免疫"机制为基础普及媒介常识等优化电视传播对未成年人影响力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是南疆地区维吾尔农村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信息窗口.本文基于对于南疆地区一个维吾尔村庄的田野调查,试图较完整地描述该村庄的大众传媒形态和媒介生活图景.调查结果表明,"Y村"的大众传媒形态存在"电视独大"报纸受众有限"、广播和电影也深受村民喜欢的媒介局面.研究南疆维吾尔农村大众传媒形态和村民媒介生活状态是准确把握南疆维吾尔农村大众传播的特征,进一步优化南疆维吾尔农村信息传播形态方面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政治传播研究对娱乐要素或娱乐因子的关注极少,很大的原因在于,政治被理所当然认为是"严肃的"、"理性的",而娱乐和游戏被认为是"消遣的"、"感性的"。从媒介的角度出发,《哈利波特与千禧一代》引导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思考,媒介中的娱乐要素如何转化为政治要素;媒介、政治、娱乐三者如何互动;以及媒介如何塑造"一代人"的政治观念,媒介在代际差异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李玉峰 《新闻世界》2009,(1):121-122
电影《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娱乐媒介制造成了电视明星,却又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不受节制的滥用所产生的焦虑,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后现代娱乐方式存在的媒介失控产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质浩 《东南传播》2015,(12):118-119
近年来,电视新闻产生了普遍的娱乐化现象,表现为弱化对严肃信息的传播,新闻报道目的是追求社会轰动效应等。担负着社会责任,具有向公众传达信息功能的电视新闻出现娱乐倾向无疑是对新闻界以及社会的伤害,有必要深究电视新闻娱乐化表象下的原因。笔者主要从电视媒介本身特性,媒介经济,受众需求角度对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进行解析,希望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外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媒介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电视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但电影的满意度高于电视,而书报与网站的使用频率与满意度较低.在媒介内容偏好方面,最吸引外国人的节目类型是新闻、电视剧与动画片.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新闻世界》2011,(12):118-119
电视和互联网,因其独特的媒介特性以及使用的普及化、功能的丰富多样化,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求知、娱乐、交流的需要,其作用力渗入到家庭里的每一个角落,并由此对整个家庭的生活模式、人际关系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是从电视和互联网这两种普遍的电子媒介在现代家庭中的普及以及功能的发挥,研究它们对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以及邻里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