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关注写作内容"儿童本位"下的习作指导,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指导,既要有童心,又要无痕。"有心"指的是教师在指导习作过程中,明确习作的目的,掌握本次习作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无痕"是指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关注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写作的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要让学生写真实的事,写自己的话。所以,教师与其在"怎么写"上滔滔不绝,不如"默默无闻"地把精力花在"写什么"上。教师不妨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显得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习作(写话)提出:"(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缺乏热情。在练习过程中,不少高年段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在40分钟完成一篇习作。说到底,就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那么如果能让学生把日常的习作变成一种习惯的话,习作教与学就不会让教师和学生头疼了.习作训练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要求是,教会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照实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4.
田建华 《学周刊C版》2010,(10):116-116
小学生习作指导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习作理念的转变,教师要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习作就是用笔说话,就是让学生写最想说的话,放飞童心,放飞思绪,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那么,怎样具体指导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而低年级写话能力则是小学习作能力的基础,是小学习作教学大厦的奠基石。可以说,写话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话水平,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呢?"百变"写话是我对写话教学  相似文献   

6.
陈颖 《云南教育》2001,(19):25-26
小学生的习作练笔活动是一项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是认识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材料时进行习作构思习作构思的结果则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于小学生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还有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研究作文指导的艺术性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基本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导”要有明确的目的小学生的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练笔实践教师在每次指导前要做到目的明确。第一要对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张誉 《教育文汇》2009,(11):34-3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指导小学生习作,应注意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同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几年来,在指导小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想像能力,让他们放飞想像的翅膀。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那么,我们要想培养这些农村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提出:小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现在的小学生见闻广、接触的东西很多,生活丰富多彩。可是,写起作文来,他们又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学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材料来写。为此,我在指导学生选材时,重点在"选"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学生习作,就是写自己的见闻和认识,小学生对客观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怎么认识的、怎么体会的、怎么思考的就怎么表达。在习作过程中,学生的真情实感缘于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真实才是孩子文字的第一品格。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培养孩子在表达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新大纲” )指出,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笔。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善于启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心理开放,让学生乐意去练,自觉自愿地写,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一、让学生自觉自愿去练习写作   小学生对写作文有这样一种现象:无话可说——怕,假话连篇——编,东拼西凑——抄,华而不实——空。突出的特点是被动而作。新大纲对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教师从题目、内容到教学要求,从指…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提出:小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现在的小学生见闻广、接触的东西很多,生活丰富多彩。可是,写起作文来,他们又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学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材料来写。为此,我在指导学生选材时,重点在"选"字上下工夫。一、选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对很多事物和景物都很好奇。但是,在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早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而我们的教师尽管已经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了习作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可是,我们小学生的习作说空话假话、表虚情假意的顽疾,仍然根深蒂固。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届届雷同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脑海中可供写作的材料内容不足。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决定着习作指导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为正确定位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修订版大纲”隐去了“作文”的提法 ,将低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之为“写话” ,将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之为“习作” ,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练习用笔来说话。这种定位既符合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实际 ,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练笔 ,应该围绕训练点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可以当堂完成 ,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  相似文献   

15.
樊莉 《成才之路》2014,(35):87-87
正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习作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对习作望而生畏,对习作不感兴趣,习作水平较差。因此,有必要加强小学生习作指导。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拙见,请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和研究专家批评指正。一、加强小学生习作的审题指导小学生习作,首先要审清题意,然后按照题意和题目的要求去写。不审题,盲目地写,最容易"跑题"。如《我和老师》,本  相似文献   

16.
<正>新的课程思想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写话与习作明确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和"乐于书面表达"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指导写话的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好奇、好表现、爱活动、爱想象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引导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北师大版三年级上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生作文指导应指向关注生活、实践生活、品味生活,从中积累素材,写好纪实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课标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为学生提供的是满汉全席——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  相似文献   

19.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写“下水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小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本文主要通过三方面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进行了指导: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小学生授之以"渔";其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积累习作知识;最后,注意训练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