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词性、词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探讨多/少的对称与不对称性,我们发现不仅‘多/少’+名/动/形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其构成的粘合短语很多/少、不多/少也会有对称与不对称之分。通过分析,简要的说明了与多少相关的表示数量的词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和“少”在作状语时,语法上有不对称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意义不对称,结构对称;意义不对称,结构不对称。以认知语法理论、“三个平面”理论方法为指导,对“多/少 VP/AP”中的不对称现象进行考察和描写,并进一步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3.
“上”、“下”是一对反义的方位词,“上”在数量上比“下”占优势,具有不对称性。通过语料可证明它们分布的不对称,并能解释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爱”“恨”是一组对称的反义词,但在语言的使用中,“爱”“恨”却是不对称的。从具体调查来看,“爱”“恨”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句法成分层面以及语义层面。基于此,在探究“爱”“恨”不对称表现的同时,阐释“爱”“恨”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期对反义词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动词重现紧缩句是汉语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句法结构。在考察“V1也V1P”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结构中后现动词带宾语与带状语、补语的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解释不对称性;分析与结构相关的标记模式及“V1也V1P”结构不对称的显著性。为进一步研究动词重现紧缩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上/下+宾语”在意义与形式上存在着不对称现象。本文以形式和意义两项维度对“上/下+宾语”的不对称性进行了分类考察,并由此总结、归纳了“上/下”的语义特征。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从意象图式、形式语义、认知功能等方面对动词“上/下”带宾语的不对称性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关于现代汉语“+NP”和“很+NP”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比较,说明二者都具有强化语义的作用,是两个意义相对的结构,但是在使用中具有不对称性。文章还对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对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大”和“小”都具有修饰动词的能力,但是动词的各小类与“大”和“小”的搭配情况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很多动词能够受“大”修饰,但是不能受“小”修饰,即使有些动词能够既受“大”修饰,也受“小”修饰,也具有语义争语用上的不对称。这种现象主要与人们的认知规律及“大”和“小”意义的宽窄有关,“大”具有很多“小”所不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称谓名词的研究多囿限于类别、词缀等问题的探讨上,较少针对某一特定封闭域进行定量分析。其实,即使词法模式相同的称谓名词内部也存在异质性。以“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为例,聚焦于词汇化结果这一向度上观照,这类词存在四种语义类别:描述人的内在品性、突显人的社会地位、强调人的属性特征、标指人的身份角色;聚焦于词汇化过程这一向度上考量,“大+X”与“小+X”在音节数目、组配能力及语义生成机制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对称性,这些不对称现象可以从“大”与“小”的语义特征和有无标记两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0.
杨芳 《初中生学习》2011,(11):37-37
提线木偶、蔓花生和氨基酸L-丙氨酸——这些名字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左撇子。《右手、左手:大脑、身体、原子和文化中不对称性的起源》一书中,作者克里斯·麦克马纳斯列举了大量类似左右不对称的例子。这种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即不对称)的属性。叫做“手性”或偏向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中有很多“不对称现象”,“数词+度量衡量词+形容词”结构就是其一.用标记理论可以解释这种不对称现象:无标记项可以指称整个量级上的各个量;还可以不包含“比较”的内蕴.同时标记现象的产生又能从认知方面找到原因:认知突出性、范畴内部的不对称和认知过程中的“经济心理”.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作状语和补语具有不对称性,即使是作补语,其内部也存在很大的不对称,可从“高量级、谓词性”的角度,从意义、形式、语体、量级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正>改进作业设计是“双减”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业设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纵观“双减”之前小语作业的现状,存在研究不够,盲目训练的趋向,可概括为“六多六少五不”现象:即“拿来”的多,自己设计的少;机械记忆的多,涉及能力的少;单项练习的多,综合练习的少;一般性的多,有所创新的少;纸笔作业的多,其他作业的少;作业体量偏多,考虑质量与效果的少。导致作业功能不全,目标意识不强,难度把控不好,类型不够丰富,差异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初中英语中表示“多”的词有many/much,alotof/lotsof,anumberof,some/any等。表示“少”的词有few,little,afew,alittle,abit,abitof等。它们的区别如下:1.many/much作形容词(许多)时,many修饰复数可数名词,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例如:(1)Hehasmanyfriends.(2)Thereisn’tmuchteainthecup.many作名词/代词时,表示“许多人(物)”,much作名词时表示“许多、大量”,作副词时表示“非常”。例如:(1)Manyofthemaredoctors.(2)Eatingtoomuchisbadtoyourhealth.(3)JacklikesChinaverymuch.2.alotof=lotsof“许多;大量”,既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  相似文献   

15.
动词重现紧缩句是汉语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句法结构。在考察“V1也V1P”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结构中后现动词带宾语与带状语、补语的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解释不对称性;分析与结构相关的标记模式及“V1也V1P”结构不对称的显著性。为进一步研究动词重现紧缩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很"、"极"、"甚"三词在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VP选择的不对称;充当程度补语的不对称性;有"不很/甚 形"、无"不极 形"、构成双音词的情况不对称等几个方面."很"、"极"、"甚"三词作为程度副词呈现了明显的共性与个性.对不对称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语法差异的揭示和汉语类型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法语和英语不同,区分阴阳性,阴性和阳性有系统地对称互生。但事实上,法语中阴性和阳性之间表现出多种不对称性。语言中的阴阳性和现实中的男女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些不对称性恰恰说明了两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在汉语中广泛存在.这种不对称是多样的,造成它们不对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从方位词到动作动词再到趋向动词,“上/下”的义项通过隐喻投射发生词义延伸,且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英汉语言中"X+fy"和"X+化"的词化模式、对称与不对称性及其句法特征的异同为研究内容。研究发现:英汉语言中都具有"名词+fy/化"和"形容词+fy/化"两种词化模式;但存在语内和语际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英汉语在句法上存在差异。"形容词+fy"和"形容词+化"的句法相似,"名词+化"具有句法特殊性。英语两种词化模式所得到的动词都具有及物性,一般能带宾语,被动语,部分副词,祈使语。汉语中"形容词+化"和"名词+化"句法功能有差异,"形容词+化"能作谓语,不作宾语,用于被动句,不用在祈使句中;"名词+化"一般可作宾语,能用在被动句中,可受部分副词修饰,不能作谓语,不用在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有机化学讨论对映异构现象时,对有机分子的“不对称性”、“非对称性”和“手性”诸概念,现行的教科书提法较为混乱。有的认为,手性碳原子也叫不对称碳原子。有的也倒过来。这就好象把手性和不对称性等同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