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昆曲角色演唱的发声机能状态包括真假混合声的机能状态、真声机能状态和假声机能状态。其中真假混合声的机能状态又包括真假声相接的机能状态和真假声相溶的机能状态。各种声音形象的运用都有其特有的审美基础。  相似文献   

2.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古代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者必先涮其气”的说法,在民族传统唱法中,也认为气息足歌唱的基础,认为“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因此,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声乐训练中,不能只强调打开喉咙而忽视打开口腔,打开口腔是打开喉咙的前提。而人的真声和假声两种发声机能在年龄阶段上表现有差异,其两者之间的过渡在美声唱法中的换气要求是无痕迹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梁姚姚 《广西教育》2008,(27):50-51
音乐教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声音训练时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真假声结合方面的训练都比较差,不是太真就是太假,真声唱得很“实”,假声唱起来发“虚”,声音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因为在训练中没有解决好混声的问题。童声训练中真假声很容易脱节通常是因为歌唱者发声时没有保持高位置的发声,也就是经常说的头声,以致在唱假声的音域时声带闭合不好,不能保持真声的力度,因此假声就会“虚”。由此可见,头声是解决混声的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对儿童声乐训练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女声歌唱并不完全是运用假声,形成假声“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出假声“误区”,应从调整呼吸做起,逐步恢复真声机能,产生正确的混声音柱,使自己的声音更完美。  相似文献   

6.
女声歌唱并不完全是运用假声,形成假声“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出假声“误区”,应从调整呼吸做起,逐步恢复真声机能,产生正确 的混声音注,使自己的声音更完善。  相似文献   

7.
七、头声区如何练习? 头声区的发声均在较高的音域范围中进行,声带的机能状态处于短、窄、薄,混合着大量比例的假声成份。高声区主要采用头腔共鸣,声音越往高处其泛音含量越  相似文献   

8.
一、“咽音”的来源在欧洲,中世纪时教会的唱诗班先是由童声代替女声,后改由阉人歌手代替女声.阉人歌手虽有男性健壮的体格,但嗓音上却保持了女性化的效果.这些阉人职业歌手往往有很高的演唱技巧,他们唱起高音、装饰音、快速乐句毫不费力,常常无限度地炫耀演唱花腔技巧和复杂的华彩旋律.他们使用使人难以置信的轻巧、灵便的“头声”音色,极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因此,在十七、十八世纪阉人歌手曾一度独霸欧洲舞台,形成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歌唱发声方法,被称为“美声唱法”.十七、十八世纪在声乐史上被称为“美声学派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就形成了如今我们常说的传统的意大利学派的训练方式.当时的教师和歌手都使用“一种通过独特办法,但具有明显特征的发音机能所发出来的声音,它处于发出真声或基音机能和发出所谓假声机能之间的一种机能状况”、(荷伯特·凯萨利著《随心之音》)“有一段时间,传统学派训练出来的每个教师和歌手都使用这种机能声音,并用基音和假声与它混合起来.”(尚家骧《美声学派概述》).当咽音与修饰过的真声机能和假声机能(不是虚声)混合为一体时,声音就变成极为珍贵的美声了.  相似文献   

9.
歌唱艺术是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它不仅可以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来表达故事与心情,还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技巧、音色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女高音在歌唱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高音是歌唱技巧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介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女高音在发声、呼吸、共鸣三方面的培养及训练过程中的几点总结。  相似文献   

10.
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共鸣系统作为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决定着歌唱者歌唱方法的方向性和正确性.半声作为歌唱发声的一种极具功能性和表现性的形式,在发声技巧上隐含着歌唱发声的基本规律,它在功能上促进并完善歌唱发声体系的形成.本文根据哲学的观点,针对歌唱发声基本规律的普遍性以及半声的特珠性,分别从歌唱发声规律的呼吸、发声、共鸣,半声基本要素、半声功能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进而说明半声和歌唱发声内部基本要素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特珠性和普遍性关系,说明歌唱者要充分协调歌唱发声和半声的内部关系,去丰富、完美自己的艺术嗓音.  相似文献   

11.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的混合整体,它既含有明亮、结实的真声色彩,又具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真声是人的自然音域,不用什么力量就可以唱出来的声音,声音虽然结实,但音域狭窄;假声虽然能唱的很高,但声音虚弱,没有力度和质感。真假声脱节,就会出现音色不统一,音量不均衡。沈湘教授说:“不管是真声还是假声,任何一种机能在唱的时候都不能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科目中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属专业必修课程。学习声乐知识,提高声乐水平,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未受过正规系统的声乐训练,因此教师应从"声"与"情"两方面出发对其进行最基础的训练。一是要了解发声原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二是要融情入声,提升艺术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的洗溪方言和河蓬“死客话”属于湘语性质,它们的声调是个三域六度系统,存在两种比较特殊的发声态:嘎裂声和假声.嘎裂声存在于阴去调中,表现为前低后高的凹调.假声存在于阳去调中,这种现象在湘赣语中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生理本能,人的呼吸在没有发声需要的条件下是维持身体代谢的活动,但在歌唱或说话时,则一面呼吸、一面发声同时承负着代谢与表情达意的双重功能。也就是说,呼吸的气流是言语音声赖以形成的原始动力。另外,人们的呼吸在日常话语状态下和在歌唱语言情境中状态也是存有区别的。人们的日常言语是由意识支配的,但这时的呼吸则往往是一种不受主观控制的无意识反射活动,而歌唱时,呼吸气流流量的强弱和缓急均要受到科学的安排和严格的控制,所以,歌唱时的呼吸是发声生理活动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关键所在。“气为声之本”,只有掌握,运…  相似文献   

15.
高亚东 《考试周刊》2010,(17):47-49
在实际播音中,气息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作发声动力.它还是一种极重要的表达手段。气息是“情动于内”“发声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只有在“气随情动”的情况下,声才能随情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气息控制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性技巧。播音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那就是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  相似文献   

16.
这里说的“h”,是指我国现代汉语声母中的“h”,即“喝、河、贺”等带有“h”声母字音的呼吸发声方法。依笔者之见,在歌唱过程中采用倒吸“h”和直呼“h”(即“h”进“h”出)的呼吸发声方法,这不仅在歌唱发声中具有良好、优越的机能作用,而且也是歌唱发声中一个十分特殊、重要的呼吸方法和技巧。因此我认为:“h”的歌唱呼吸法及其教学,值得歌唱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延长演唱者的艺术生命、丰富人声的艺术表现力、扩宽音域、发展高音区等作用,同时它还是形成歌唱技巧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演唱中应用假声时要注意不同乐曲的不同音区真假声混合的比例,在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教会学生使用假声,在学生本声的基础上发展假声的机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相关声乐文献与演唱实践,主要论述了美声唱法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内涵;歌唱的呼吸与发声在古今中外声乐文献中重要性与科学性;歌唱呼吸与发声是以人体生理学、发声学的真正认识为基础,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共同实现歌唱的气息与发声的。  相似文献   

19.
歌唱不仅是一种由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歌唱机能协同参与的运动,而且还必须调动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艺术歌唱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其中,注意心理在歌唱活动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其本体所蕴含的功能属性,对于能 否迅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来提高演唱质量,以及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在歌唱中掌握好科学的呼吸状态和精准的呼吸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歌唱时必须掌握好生理机能的训练和强化,掌握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通过长期而艰苦的呼吸与发声训练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