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父母和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遥远的童年了。  相似文献   

2.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父母和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遥远的童年了。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  相似文献   

3.
捍卫童年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入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父母和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遥远的童年了。  相似文献   

4.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世界。"或许亦可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童贞献给了成人社会。孩提的伟大在于:那是个怎么做梦都不过分的季节,那是个深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人在一生里,所能给父母留下的最美好的馈赠,莫过于其童年了。公正的上帝,曾送给每个生命一件了不起的礼物——嫩绿的童年!可惜,这嫩绿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并没什么价值,结果丢得比来得还快,褪得比生得还快。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教育》2008,(11):26-28
他,17岁从教,53岁离世,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整整22年。他一生写了40多本书,最著名的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他就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6.
正苏霍姆林斯基(1918一1970)是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他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认为,"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他主张,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孩  相似文献   

7.
童年,每个人都曾拥有:幸福的,快乐的,痛苦的,辛酸的……但是,无论你的童年如何,都应好好珍惜,细细体味,因为人生只有一次童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把他自己的童年写成了自传小说,书中的阿廖沙就是作者自己。读完《童年》,感受颇多。对我来说,我无法想像在俄罗斯19世纪的社会中的人会那样残忍,可以无情地鞭打自己的老婆、孩子。高尔基的《童年》在我眼里不只是一部小说,而是俄罗斯民族的生活画卷,是那样充满奇异色彩。外祖父喜怒无常,可以毒打他,可以扔下他不管,也可以疼爱他;外祖母对他爱不释手,当成宝贝似的教他识字,讲故事…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0):17-18
之一:童年不能没有音乐乐曲,这人类感情的语言,传达给儿童心灵的不只是世间的美,它还向人们展现人的伟大和尊严。孩子在欣赏音乐的时刻感到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的心灵,那是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心灵中紧绷着心弦,您若能触动它们,就会发出很有魅力的音乐,这里不仅指音乐这个词的引申涵义,而且也指这个词的直接涵义。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金生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一辈子为少先队做好事的人。1959年至2002年,陈金生一直在峰峰矿区第二小学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43个春夏秋冬里,他把人生最辉煌的年华献给了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少先队事业。退休后,他仍然痴心不改,坚守在星星火炬旗帜下,为少先队增添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童年和少年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的人,不可能有具体的人生理想。从小立志,实质上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所谓“志”,就是度量一个人伟大或平庸的尺码,是人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放驴的日子     
有时我想,没放过驴的孩子简直就没当过孩子。我一想起童年放驴的日子,就觉得自己的童年是绿色的。 十一二岁时,放了暑假或逢星期天就去放驴。和我一起放驴的是我最亲密的小伙伴,他的名字叫“有粮”,比我小一岁。我不知道大人为什么给他取了那么一个名字,可能是1963年收成好吧,要不怎么能“有粮”呢?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06,(Z1)
“休闲教育”引发五大问题: ——今天的孩子该怎么玩? ——什么游戏最有孩子缘? ——“童年宝贝”怎么越来越少? ——现在的孩子怎样交朋友? ——学习和快乐真的很矛盾吗? 杭州市“红领巾休闲博览会”带您走进“休闲时代”,帮您破解孩子们“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之一: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很可能,孩子从书本、从教科书、从课堂上吸收的一切之所以被吸收,恰恰是由于书本以外周围还有一个世界,小儿从出生直到他能自己开卷阅读,就是在这个世界里迈着不轻松的步伐走过来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载于《育人三部曲》第13至14页)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有这样一个人,小时候学数学时只能从1数到9,数学老师给他讲了好多遍,他怎么也不会,最后数学老师不得不告诉家长:“你们孩子没什么希望了!”可是这个孩子却说:“那我将来可以当拳击裁判呀!”后来这个孩子果真成了全美著名的拳击裁判,他就是富兰克林。  相似文献   

15.
1月7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做客凤凰网,探讨最让家长头疼的家庭教育问题。他提出要“捍卫童年”,捍卫童年的核心是捍卫儿童的权利,这是一个法律概念,跟法律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原则。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捍卫童年就是要捍卫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淘气,是他生活的全部有人说,男孩子贪玩不是坏事,不爱玩的孩子就是生病了。我的儿子小亮没生过病,所以他的生活内容就是玩。小亮5岁那年,我家外边正修路,他总是跑出去玩沙子。有一天,他用废弃的沥青块做了个“钢盔“戴在头上,美得四处炫耀。不久“,钢盔”晒化了,跟他的头发粘在了一起,怎么也弄不下来,没办法,只好给他剃了个光头儿。别人家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了故事,可我儿子的童年却有太多的“事故”:他从头到脚,处处有伤痕。旧的未愈,新的又添。对他的玩,我从来没限制过,有时还陪他玩。我认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只要正确引导,让他在玩中学…  相似文献   

17.
作家毕淑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体验,谁就能改变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的蓝图。”在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父母最先画出成功的抑或失败的第一笔。如果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位伟大女性,那么,这个成功的孩子后面也都同样站着一位伟大的父亲或母亲。他们的伟大表现为对孩子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雕刻”上。理解孩子的欲求给孩子一个世界,他就可以创造出无数个世界来还给你。无数事实验证了这一教育规律。范霍夫小时候非常喜欢做化学实验,有一次,在老师下班后,他悄悄潜入教学楼,撬开了实验室,拿出了仪器和药品做试验…  相似文献   

18.
珍爱童年,珍爱生命中的每一段历程。——薛涛我的童年在辽北起伏的平原上度过。那时候的大平原实际上是被各色的野生花草覆盖。那时候每个家庭大都有几个孩子,一聚就是一群。我们常常叫喊着冲进田野,一进去,我们便被花草吞没了。我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我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弟弟中,最小的一个算“计划”外的,我们就叫他“三多”。他自己便真觉得自己在这世上活得“理亏”,性格一天天的腼腆起来。腼腆的性格当然挨欺负,连邻居的公鸡都欺负他。那是一只厉害的公鸡,总是欺软怕硬。比如,明明是一群孩子,它可以放过任何人,却偏偏不肯饶过小弟“三…  相似文献   

19.
一个男孩来到路旁的修鞋摊前,他把双手插在口袋里默默地看着修鞋老人给他修鞋。过了一会儿,老人对他说:“我想你该做点什么。”男孩说:“我帮不上你什么忙!”老人问:“为什么?”男孩从口袋里拿出双手:“你看,叫我怎么帮你?”他的两只手残疾了,全部扭曲着。老人看了一眼他的手,摇摇头:“不,我说的不是让你用手帮我做什么,我只是想让你和我说说话,其实这才是我最需要的。孩子,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了,能给我讲讲你的经历吗?”望着慈祥的老人,男孩讲述了童年时高压电怎样夺去了他的双手,这些年来所遭受的岐视以及自己逐渐养成的冷漠……听完男孩…  相似文献   

20.
捡麦穗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那歌声总是余味悠长;童年是一帧美丽的画,画里挥洒的是五彩斑斓;童年是一道渐行渐远的风景,风景里有天真的孩子气、最亲最爱的人和难以忘怀的温情。本期推荐给大家的是一组童年恋歌。当代作家张洁的《捡麦穗》表现了一个小女孩儿单纯无邪的心愿和卖灶糖老汉对孩子的呵护疼爱。《伟大的日子》是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回忆童年的一篇文章,在一个“伟大的日子”里,她幸遇到了一位从此改变她一生的引路人——安妮·沙莉文老师。现代作家李广田的散文向来取材平凡朴实,《悲哀的玩具》把一位老祖母煞费苦心为孙儿营造快乐所做的努力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