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由于蠕虫病毒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破坏能力,每次爆发都严重扰乱了人们对计算机与网络的正常使用.通过分析网络蠕虫病毒的危害及其传播特征,设计了基于honeyd的未知蠕虫检测与预警插件,该插件可集成到honeyd系统中,部署到网络上进行未知蠕虫的检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电话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流行,无线蠕虫已经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目前已经有一些概念验证型的蠕虫被发现,其中Cabir and Commwarrior两个蠕虫成功地在现实网络中进行了传播,但其传播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3.
蠕虫病毒传播机理研究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蠕虫病毒对于网络数据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首先阐述了分析了蠕虫病毒的传播机理,并分别针对网络型蠕虫病毒和主机型蠕虫病毒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蠕虫病毒的设计模型,以推进对于蠕虫病毒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蠕虫病毒作为传播于网络的新一代病毒,具有极大破坏力和危害性。根据近年来几起网络病毒案例,分析了蠕虫病毒的原理及特征,阐述了其攻击方式及传播方式,并为个人上网用户、小型局域网用户、网络运营商提供了对蠕虫病毒的相关防御举措,有效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陆娅莉  胡伟 《考试周刊》2007,(18):113-114
本文阐述了蜜罐技术的主动防御的优势,对蠕虫实现欺骗和诱导,收集新型病毒特征,检测蠕虫的变种,自动检测和预防新型蠕虫的爆发与传播,最终有效弥补入侵检测系统对未知蠕虫攻击的识别问题。本文所设计的基于蜜罐技术的蠕虫检测系统极大程度地提升了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蠕虫病毒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知巨大的破坏能力,每次爆发都严重扰乱了人们对计算机与网络的正常使用。通过分析网络蠕虫病毒的危害及其传播特征,设计了基于honeyd的未知蠕虫检测与预警插件,该插件可集成到honeyd系统中,部署到网络上进行未知蠕虫的检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7.
去年8月,美国18岁的杰弗里·李·帕森制造的“冲击波”电脑蠕虫病毒席卷全球,瞬间造成大量电脑中毒,部分网络瘫痪。什么是蠕虫病毒呢?小朋友们都知道“电脑病毒”,它是破坏电脑系统正常运行的程序,大多通过移动磁盘来传播。而“蠕虫”也是一种电脑病毒,只是它是通过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的。说到这儿,我们有必要先说说网络。网络就是通过通信线路和协议,将多台甚至全球的电脑相互连接起来,以便世界各地的电脑能更快捷地互传信息和资料,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其为信息高速公路。而“蠕虫”病毒就好像是一条能快速繁殖和传播自己的虫子,通过网络这条…  相似文献   

8.
当前Internet蠕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模型和检测上,但在实际的网络中,最终的目标是遏制和消除Internet蠕虫,而这两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给出了三类Internet蠕虫主动防治技术:接种疫苗用于遏制易感主机数量;强制关机用于遏制已感主机数量;双向疏导用于遏制蠕虫传播流量。在蠕虫防治的不同阶段(预防阶段,检测阶段,遏制阶段,清除阶段),这些技术可以分别单独形成自动蠕虫防治系统,也可以组合在一起构成更大规模的自动防治系统。在清华校园网的应用实践证明,利用主动蠕虫防治系统可以有效防治蠕虫并缩短蠕虫防治周期时间。  相似文献   

9.
结合对网络危害很大的蠕虫型病毒的传播机理的分析,提出利用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有效截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配置实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蠕虫病毒在P2G网络中传播的特性,提出一类具有非线性免疫策略的P2G网络蠕虫传播模型.计算得到基本再生数R_0,并证明,当R_0<1时,无蠕虫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_0>1时,正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并分析了非线性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网络蠕虫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安全威胁日益增加.首先给出了蠕虫病毒的定义,讨论了计算机蠕虫病毒和传统病毒的联系和区别,利用网络陷阱技术对蠕虫病毒进行了剖析,为反蠕虫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影响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大,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像,网络舆情事件与传统的舆情事件相比,网络舆情分布广、传播速度快、并可进行互动式交流等特点,不仅吸收了传统舆情的优点,还弥补其传播范围窄、传播速度慢、互动式交流差等缺点。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理性的引导,是现今从们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遭受病毒攻击安全问题,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层的休眠/监听机制,使用SIR病毒传播模型分析病毒传播的动态过程。研究表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媒体访问控制机制能在客观上对病毒传播起到抑制作用,降低网络病毒传播速度,减少网络病毒感染节点数。仿真发现,在媒体访问控制机制下,通过增大节点通信半径,增多网络活跃节点数,以及增加节点平均度等方法来改变网络结构,都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播,降低病毒感染规模。该文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物联网概论"相关课程实验中,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病毒的传播过程,为制定病毒免疫机制解决网络病毒攻击隐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Internet上的黑客软件、网络病毒针对TCP/IP协议设计的特点及Windows终端与Windows终端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IPX协议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特征,提出外网Windows终端服务器选用一网卡只加载标准的TCP/IP协议与Internet相连,另一网卡只加载IPX协议仅与内网Windows终端相连的组网方案,阻隔黑客软件攻击与网络病毒传播的通信通道,研究电子商务系统内外网络安全隔离新型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教育应用逐渐走向纵深,使得学习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亟需探究符合时代背景、面向新型学习环境的教与学交互理论,探究如何设计学习环境来应对新兴技术支持的学习情境。通过分析学习情境的基本特征,探究多空间融合后学习情境革新带来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的变化。基于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等对教与学影响的思考,最终提出学习情境的描述框架。学习情境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现象,基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储存技术等的应用,学习情境客观存在于虚拟环境中,成为一种具有目标性的长期存在的学习活动,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学知识传播与知识共享,并可以实时进行学习分析、导航、评估、反馈、调节等,学习情境成为学习的连接器和促进有效学习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蠕虫病毒和缓冲区溢出的基本原理,针对目前在信息安全专业中开展计算机病毒实践教学的难点,给出了一个缓冲区溢出蠕虫病毒的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网络委婉语是极具时代特色的语言,以含蓄的表达实现特殊的语言效果。本文从模因论的雏度对网络委婉语的模因传播过程、模因类型和特征进行阐释,为更好理解网络委婉语的演变及成功的语言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渠道、信息处理平台,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当今社会多了舆论载体。我国的互联网在媒介中功能定位逐渐清晰,但其影响是双重的。作为政治舆论的传播方式,其主要功能是:政治意愿传播、维护公民权利、支持国家外交。要充分认识政府加强对互联网舆论进行引导的意义,增强引导的主动性和方向性,进而,实现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卖现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