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彬 《收藏界》2012,(4):45-48
两周早期玉璜的肜制与西周中、晚期有所不同。两周早期玉璜的形制直接从商代晚期同类器中承袭而来,两者自然有着诸多共性。如玉璜多为扁薄弧肜体,流行使用龙、龟、鸟等动物作璜体造型。动物的形构简约.强调仿生写实,不讲求璜体造型两侧的对称平衡,璜体两端、内外缘部多根据表现动物彤构的需要而雕琢有扉牙装饰。  相似文献   

2.
杨玉彬  邢伟 《收藏界》2011,(12):50-52
史前玉璜的形制与类别 史前玉璜的形制复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同类器形态差别较大,同一地域的流行器在不同历史阶段也多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杨玉彬 《收藏界》2013,(1):30-32
(接上期)西汉中期玉璜西汉中期玉璜不仅数量众多,流播地域亦十分广泛,表明此期已经步入汉代玉璜制作与使用的繁盛阶段,同时玉璜的形制、纹饰较西汉早期亦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西汉中期,早期流传下来的双首合体龙形玉璜仍继续流行。江苏徐州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的双首合体龙形璜(图12),体扁平弧形,两端龙首末端平齐,龙嘴微张,舌内卷,上、下吻宽度相同,杏仁眼,眼睑向左右两侧外出细阴线眼尾纹,耳后竖,耳下部雕琢一束细阴刻绞丝弦纹鬃毛,龙身雕琢精整疏朗的谷纹,外有凸弦纹边阑。本式璜标本还见于河北定县八  相似文献   

4.
杨玉彬 《收藏界》2013,(2):26-28
西汉晚期玉璜沿袭中期同类器的风格特征,但从已发现的实物标本看,已呈数量骤然减少、质量逐渐下降、形制纹饰更加简约粗制的趋势,表明这一时期玉璜的制作与流播巳从西汉中期的繁荣兴盛阶段急剧转入衰弱期。由于制作不精,许多器物巳失去了西汉中期玉璜形制纹饰简约传神、朴实生动的风采神韵而显得机械呆板。  相似文献   

5.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2):47-49
汉代玉璜的形制、纹饰与雕琢工艺技法,直接从战国同类器中沿袭、衍变而出,两者前承后续关系明晰而共性颇多,因故研究者论及古代玉璜发展演变史多将其归入一个大类并说。汉代玉璜的特征及其兴衰演变轨迹,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叙述。西汉早期的玉璜,出土数量多、形制庞杂、制作精细,与战国中晚期玉璜的  相似文献   

6.
杨玉彬 《收藏界》2012,(9):33-38
经春秋一代数百年物质与技术条件的丰厚积累,到了社会剧烈变革、生产力迅速发展进步、思想文化繁荣活跃的战国时期,玉璜制作与使用也步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的高峰阶段。较前代同类器而言,战国玉璜的形制与艺术风格均发生了剧烈变化,不仅数量众多、形制繁杂、流播地域更为广泛,还出现了出廓式、镂空式、层叠式、分节套合式等诸多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崭新品种。以下依据形制与纹饰图式的区别,将常见的战国玉璜(珩)大致分作以下几类。出廓式玉璜  相似文献   

7.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0):38-42
战国是古代玉璜发展繁荣的一个高峰期,较春秋时期同类器浑圆紧凑的造型和"繁密铺陈,柔和缠绵,稳静而版式化"的构图风格而言,战国玉璜造型则生动多变,棱角刚劲有力,构图活泼奇巧,充盈着强烈的动感与生机。此期制玉工匠推陈出新,创造出一大批"出廓型"、"镂空透雕  相似文献   

8.
武贞 《收藏界》2013,(5):26-29
装饰用玉西汉时期装饰用玉盛行,东汉时期用玉制度逐渐完备。两汉中山国出土装饰用玉主要为各种玉佩和玉具剑饰,以及一些不明器物上的玉器饰件。其中,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组玉佩,由珩、璜、冲牙、环等佩饰构成,除珩外,均呈对排列,佐证了汉明帝所创佩玉制度。  相似文献   

9.
宽鳍鱲     
王长工 《钓鱼》2014,(13):16-16
宽鳍鱲是一种淡水溪流常见的小型鱼,地方俗名有很多,常见的如"溪哥""桃花鱼"等。属鲤形目,鲤科,鱲属。体延长而侧扁,腹部圆。头短,吻钝,口端位,稍向上倾斜,唇厚,眼较小。鳞较大,略呈长方形,在腹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向后伸长的腋鳞。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8,(5):100-104
中国古代玉器的生产贯穿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整个历程。玉器风格在六朝与隋唐之前后有明显不同:魏晋以前,玉器的生产受制于封建礼制,有森严的等级和形制限制;从隋唐开始,产生了清新活泼、贴近生活的世俗化玉器体系,器形以实用的玉佩饰和玉器皿为大宗。在玉器皿中,除了传统的碗、杯、盘造型,还有一种肖生式的玉器皿。  相似文献   

11.
卮是战国.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实用饮酒器,其形制一般应由器盖与卮体两部分组成,卮体圆筒状,直壁,深腹,平底,三矮足,体中部一侧有环状扳手。玉卮是卮类器中最珍稀昂费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2.
杨玉彬 《收藏界》2012,(2):35-40
商代的玉璜,仍保持着体呈弯弧状、两端或拱背近外缘处多钻有穿系孔的传统特征,但形构、纹饰、内涵、功能、制作工艺较前代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商代后期,种群数量的增加、形构纹饰的嬗变、内涵功能的复杂化,表明玉璜在这一时期的礼仪用玉、佩饰用玉、  相似文献   

13.
刘英杰 《收藏》2012,(13):88-89
在古玩市场见到几件据说是红山文化玉猪龙的藏品,经与真品对比分析后发现不过是仿品、赝品。虽然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出土较多,但大多延续着同样的风格和形制,通过对比,仿品、赝品不难鉴识。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真品(图1)属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为岫岩软玉雕琢而成,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卷曲如  相似文献   

14.
杨玉彬 《收藏界》2012,(7):32-35
春秋玉璜的雕琢技法标新立异、变革迅速,无论是开料、打扎技术,还是阴线刻、不减地浅浮雕工艺,都较商周同类器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此期治玉工艺成就的取得,与当时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和铁器的广泛应膈推动了治玉铊具技其相关设备、工具质地与结构的改革创新相父,  相似文献   

15.
李元梅 《收藏界》2011,(3):129-130
此瓷器应称为:"乾隆年制"蓝料楷书款瓷胎画珐琅镂空高颈人物纹罐(瓶)。此瓷器的考证,依"眼学鉴定方法",从其形制、纹饰、画工、色料、款识、胎、釉诸方因素来鉴别:一、从该瓷器的形制来看:其造型十分别扭,如罐似瓶,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16.
卢侃 《收藏界》2012,(6):37-42
中国清代外销瓷不仅在器形方面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烧造顾客所订购的形制,而且在纹饰及工艺等方面,亦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本文拟探寻清代外销瓷器上的纹饰以及添加工艺所表现出的"西洋味"。  相似文献   

17.
泰山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杂质矿物有磁铁矿、碳酸盐、滑石、绿泥石、斜方辉石、云母、黄铁矿、褐铁矿、硫镍矿等。泰山玉矿床是由富镁超基性岩受高温气体要液体作用变质而成,属变质超基性岩浆矿床。泰山玉分为泰山碧玉、泰山墨玉及泰山花斑玉三种类型。泰山玉矿属变质超基性岩浆矿床,多呈不规则扁豆体,产于蛇纹石花、蛭石化强烈处,呈似板状断续赋存于蛇纹石岩与脉体的接触带。  相似文献   

18.
卜珩一  胡勇 《收藏界》2012,(12):33-37
湖南省益阳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批新石器时代至战国的出土玉器,其中不乏精品,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可作为断代的标准器。本文遴选数件予以剖析,供大家鉴识。■新石器时代玛瑙璜《周礼》有"以玄璜礼北方"的记载。璜,《说文解字》把半璧形玉器称作璜。文物考古界则习惯把形同璧或  相似文献   

19.
韩建武 《收藏界》2014,(11):40-46
(接上期)2、实用器:西周主要有玉簋、玉等盛食器,玉束发器、玉掏耳勺、玉、玉、玉搅拌器以及玉斧、玉铲、玉匕首等实用工具。但馆藏实用器较少。玉:《说文》释曰:"锐端可解结",西周玉形似牙角状,也用于项饰中。长安县花园村出土的长尾玉鸟当为玉。  相似文献   

20.
高功 《收藏界》2011,(4):113-116
在门类众多的文物收藏品中,玉器无疑是各类器物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完成了对玉的认知和理解,识玉、治玉、用玉、玩玉已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之中。在名目繁多的玉石品种中,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很早以前就受到人们的宠爱。中国古代诗人屈原写道:"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