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钢琴曲演奏的关键问题是中国民族风格的把握,准确把握作品风格才能达到对作品的完美再现。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国音乐文化之目的。该文从中国风格钢琴曲的音乐创作、作品内涵及作品表现等方面,分析论述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艺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曲目众多,广博精深,每一首都深深的打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由此,本文将以“中国风”为切入点,对中国钢琴作品独有的特征,其音乐曲式、风格特点和中国风格作品的演奏技巧三方面入手,以多首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为例,探讨如何正确、形象的演绎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从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中国风给予钢琴作品别有洞天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从演奏中国作品的风格来说,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是多样性的;中国的民族特色在钢琴作品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其特殊的音色变化具有民族化的内涵;中国钢琴音乐为世界钢琴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是旅外中国女作家中的优秀一员,本文选取其三篇代表作品,论述严氏近作的深层意蕴,认为其作品展现的是移植到异域土壤上的中国世俗社会变异得略显滑稽的形态和其深处闪烁的中国世俗文化的幽光。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的小提琴音乐工作者将西洋的小提琴音乐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民族气质和审美情趣相结合,融入中国民族音乐的特性,创作出一大批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以他们中的优秀作品作为范例,通过追寻这些作品创作取材的来源,诠释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的独特性质。  相似文献   

6.
民族语言是形成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础,是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高师声乐科目中强化民族语言教学,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民族语言教学,首先应树立民族语言文化意识,深入研究中国民旅音乐的风格,准确把握中国作品的演唱特征;其次,重点抓住歌唱中的“字”、“味”、“声”、“情”与表演;再次,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的修养。  相似文献   

7.
以《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为例,论述中国钢琴作品风格彰显的问题。通过解构其演奏形式及意境,对其中国民族风格特征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并认为具有中国民族音调的反映民族的风情特点与文化底蕴的中国钢琴作品,应归为“中国民族风格”作品。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钢琴教学中,中国作品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际工作中,不仅教师忽视了中国作品,学生也对中国的钢琴作品没有浓厚的兴趣。认真分析,主要原因一是认为钢琴是源于西方的乐器,不能充分表达中国作品的意境;二是有些学生认为中国作品质量不够高,不想弹;三是不适应一些作品中的五声音调的指法,不愿意弹;四是不了解作品的内涵与风格,不感兴趣。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钢琴教师着力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思想,并努力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国单簧管学派,首先应当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其次要借鉴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探索并确立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演奏风格。本文回顾了主要的单簧管中国作品,中国特色的演奏技法形成的过程,认为第二届单簧管中国作品试奏会是建立单簧管中国学派的里程碑。金光日老师积极倡导中国作品的创作、演奏,潜心研究单簧管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为建立我国的单簧管教学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葛浩文译本中翻译语料的考查,探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厚译、省译、直译等方法再现原作意象,以上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6,(4):64-70
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地赞誉与关注,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笔者认为,此作品之所以在学术界被广泛研究,与其中国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汤亭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创新使其作品极具特色。汤亭亭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岳母刺字等的运用与改写,对表达作品主题与实现政治诉求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女勇士》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学生电脑》2009,(8):30-31
电脑平面设计 作品:《飞着去上学》 百里水点评:很有想象力的作品,线条运用了中国剪纸的风格,大面积的红与黄的色彩搭配,透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气息,再加之汽车、螺旋桨的现代元素展现,体现了中国文化与现代气息的恰当融合。  相似文献   

13.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钢琴音乐在中国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以前,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更是推动我国钢琴艺术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本文从钢琴音乐的不同创作阶段对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进行探析,以其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将传统的民俗艺术渗入到文学创作中,形成独特的汪氏美学风格:是具有中国韵味儿的语言风格,是极尽唯美的诗句写意,是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淀的一篇篇具有民族意味的民族美学史。以后期作品为例,其民族性上的探索体现在作品统一的中国风格,书写的是中国文化、中国人、中国魂。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的标志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国外的新思潮不断动摇着我们的审美价值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或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因而,尝试去探寻中国传统图形所独具的造型魅力,总结我国传统图案的文化特征;"文而化之"进行设计作品的独特创新,剖析社会上已有的商业作品,定性传统图案之特征,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来成就中国设计之大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汇聚了传统的人文思想和哲学观念。中国画风格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和吸取,特别是在建筑动画中的应用,结合了动画的形式来演绎出中国画在建筑中的体现。本文旨在说明中国画风格在建筑动画中的应用体现,对中国画的展望和风格作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由于作家具有不同的创作个性,所处不同的时代,所属不同的阶级、民族,经历了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中国古典诗词具有作品风格、作家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阶级风格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在翻译中,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无疑是一个让译者们在实践中反复思量的问题。翻译风格中的障碍消除,应以坚持不懈地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为原则,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培养和强化译者对作品风格的感悟能力,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钢琴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无数音乐家的努力,如今我国的钢琴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盛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我国的钢琴作品的风格深受民族性格的影响。本文从此方面基于民族性格来分析中国钢琴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