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新契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与方法,提出整体推进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建立教师参与机制,形成校本课程开发动力;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校本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创新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校本课程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结合学校与学生的需求,在分析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薄弱点后,开发了涉及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等领域的《地球的孩子》课程。由于纸质教材成本高、更新慢,评价得不到很好落实等原因,我们设想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校本课程平台,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集成资源呈现、教师备课上课、学生互动学习三位一体的课程平台,克服传统课程的缺陷,使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在校本课程信息平台开发的同时,注重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融入创新教学模块,促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王慧 《中小学电教》2008,(11):58-58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探究、发现、创新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深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浅谈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设置改革,探寻信息技术课程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设置问题,摆脱常规国家教材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束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为契机,以更生动、更丰富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校园课堂为主阵地,把教学主体的角色交给学生,找回他们在国家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性。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信息技术走向全球化,这告诉我们这些正处在信息时代的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来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6.
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的基本途径,程序设计类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程序设计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应用与日俱增.为有效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文章以Python校本课程为例,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项目学习法,开发了系列的课程资源,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显示出很大优势.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就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资源、教学素材和思想品德课程能容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开发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创新的课堂模式、新颖有效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构建有效的教与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以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进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教学,不仅能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教学的实践,还有利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目前,如何在初中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还处于探究阶段,在初中开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应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以《智能餐车》一课为例,尝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以期为广大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信息技术走向全球化.这告诉我们这些正处在信息时代的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来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10.
马斌 《教学与管理》2012,(36):141-142
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更新速度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与发展。现代计算机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问题式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主题网站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架构校本课程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可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专题网站的作用,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逐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学科教学亟需课程之外的优质校本课程。对此,乌鲁木齐市信息技术工作室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小学、初中、高中课程中拓展部分与学科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开发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计课程大纲及教材。大纲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目标、内容与结构和教学模式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并进行师生评价。通过研究发现特色校本课程在核心素养社会参与维度的实践创新、技术应用、问题解决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基础教育改革为信息技术教学确立了更加明确的教学理念: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那么如何能够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创新素养隐性课程进行开发,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创新空间和平台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基础教育改革为信息技术教学确立了更加明确的教学理念: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那么如何能够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创新素养隐性课程进行开发,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创新空间和平台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山阳区各中小学已开设有二十余个信息技术社团,"信息技术社团"活动可以丰富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重在过程,重在参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区属各中小学根据学生兴趣、教师的专业特长,为社团开发符合学校特色和适合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社团校本课程,这将有助于学校信息技术社团的良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量身定制"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社团校本课程时,应注重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6.
潘刊 《成才之路》2009,(20):88-88
一、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教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学生学习计算机不仅要会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计算机当作自主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培养一种创新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起步较晚,未能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大多是移植了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这就迷失了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开设创造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交叉融合其他学科,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大信息技术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