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须弘 《地理教育》2022,(z1):200-202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纵向流经全国8省35座城市,并将我国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东西向的水系联系起来,构成了我国南北水路交通大动脉.  相似文献   

2.
最悠久、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全长1794km。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相似文献   

3.
位于淮河下游之淮安,因又控扼古今泗水入淮之河口,所以春秋时期前即已是江淮间与河淮间水运交通要津。春秋至战国期间建成鸿沟水系,自也成为沟通江、淮、河、济“四渎”之运河水运枢纽。隋通济渠与唐宋汴渠建成,使淮安在黄河、淮河与长江,以至钱塘江间水运枢纽地位得到加强。后至元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通航,特别是明、清时期,漕运总督设于淮安府,使之成为指挥漕运的中枢所在。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又名南北大运河。她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  相似文献   

5.
淮安是淮河、运河交汇枢纽,明清时期的"运河之都".淮安"诗城"有2000多年韵文历史,作家数量多、层次高、雅集风气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作家群具有执着的传承与创新情结.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孕育了明清新思想,明清思想浪潮是围绕在运河两岸展开的。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运河两岸社会观念的变迁,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在明中期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萌发出了新思想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运河两岸是中国在那个时代思想最活跃和最有朝气的地区,也是思想变化最敏感的地带。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或出生和成长在运河两岸,或在运河两岸地区求学、游历、任职。其思想产生、成长于运河,传播于运河。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政治之河、军事之河,更是一条涌动的思想之河。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为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南北交通要道,长期的开凿、漕运、维护和管理使得大运河成为南北文化传播交汇的重要通道,也是南北不同区域方言接触的重要通道。研究有关语言资料可以发现,山东、河南和江苏运河沿线地区的方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其方言的声母、韵母和词汇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应该是大运河留下的语言"印记",可称之为运河方言特征带。  相似文献   

8.
运河史话     
我国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道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是沟通我国江、淮、河、海四大水系的一条水运动脉。它从北京到杭州,全程长达一千七百多公里。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它与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交织在一起,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京杭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河道,在我国运河史上是开凿最早、变化最大的一段河道,也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整治得最好、通航条件最好、运输最繁忙的一段河道。它从西北斜贯东南,沟通淮河、长江、太湖水系,北起邳县西北边与山东省台儿庄交界处,南至吴江县南边与浙江省王江泾交界处,全程长六百多公里。其中位于淮阴杨庄水利枢纽以北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教版)有一幅题为“扬州大运河”的彩色插图,“扬州运河”指沟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河道。这段运河最早在公元前5世纪由吴王夫差连接江淮间自然湖泊开凿而成。当时名邗(hán)沟、邗江等;隋唐又称山阳渎、官河、漕河;宋元称扬州运河、楚州运河;明清称淮扬运河。而尤以邗沟和山阳渎最著称。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是在隋代定型的。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  相似文献   

10.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但其历史上的多次决溢改道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黄河夺淮入海,形成今天所见之废黄河,改变了淮河下游的水系状况,使原来“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的淮河成为一条易患的河流。河水屡次决口泛滥,随地漫流,使淮阴长年涝害,原先优越的自然条件彻底改观。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黄河夺淮也给历史上的运河漕运带来不利影响,成为两淮商埠衰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睢""涣"皆水名。东周战国时期,二水共同的源头是"大沟"——中原运河水系干渠,亦即鸿沟。"睢涣之间",最初应是"睢濊之间";"濊水",应是"涣水"或"浍水",浍河的原名。"睢涣之间出文章","文章"二字的本意,应是"锦绣襄邑"之"锦绣",亦即"襄邑织文"之"织文"也。"出文章""出人才"等是睢、涣二水留给后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长江是我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流域内于支流水量丰沛,终年不冻。长江干流是沟通西南、华中和华东的运输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主要通航支流有岷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巢湖水系和太湖水系等,并通过京杭运河苏北段和淮河水系相连,构成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运输系统。长江水系(包括苏北、皖北)通航里程约7万余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其中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航道仅4000余公里。  相似文献   

13.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漕运对徐州的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漕运的畅通促进了明清小说和地方戏曲的传播,明清时期徐州兴盛的科举教育、繁荣的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也都与便利的漕运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漕运对徐州地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徐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为背景,对淮南经济功能区的划分、工业结构的调整及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得出形成淮河以南的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加工业为辅的经济功能区、沿河电力经济功能区、淮河以北煤炭开采及加工及现代农业经济区;建立加工、煤炭、电力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结构;围绕工矿区和现代化农业基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水路、铁路、公路物流通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直隶景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属漕运码头、商业重地、河工枢纽,其由明代与清初的直隶州降为散州,既体现了其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变迁,也是国家漕运政策、地域社会冲突、自然环境恶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景州作为运河城市在明清五百余年的风云变幻,充分显示了交通因素在城市发展中的影响,也反映了运河对城乡的辐射作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历史上,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由于年久失修,大运河的运输能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京杭大运河沿线是我国最富庶的农业区…  相似文献   

17.
试论秦汉时期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汉时期是我国运河开凿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运河沟通不同的水系,连接重城要镇,形成了广阔的水运网,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代,淮安形成了诗歌兴盛的局面,这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运河的枢纽地位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员,促进了淮安文教事业与诗歌的兴盛。运河独特的风物人情构成了淮安诗歌特有的表现内容。而其南北融合、真实性的艺术特点,亦由淮安地处京杭运河中部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淮安诗人由此走出狭小区域,赢得了当时诗坛大家的认可与称道。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在国家鼓励植棉政策的引导和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山东西部地区,特别是运河沿线地区的植棉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山东西部三大棉花生产区域——东昌、济宁和曹州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大,棉产量和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运河沿线的驿站设立了许多驿站,主管这些驿站的驿丞形成了与运河沿线以外的驿丞的一些特点,他们来源相对正规,薪俸收入也相对稳定,驿务相对繁忙,明清时期数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