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夏宇旭 《兰台世界》2013,(12):1-1,4
猎犬是契丹人狩猎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追逐野兽,不获不归.契丹猎犬很有特性,且形体细长,契丹人对猎犬的驯养方法独特,造就了诸多契丹名犬,对契丹人狩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2.
辽政权瓦解后,绝大多数契丹人被纳入金朝统治之下,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大约有150万契丹族人口留在金朝。这些曾为统治民族的辽朝遗民在金代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特别是他们对西辽的投奔,成为金朝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直是金朝统治契丹人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并对金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辽政权瓦解后,绝大多数契丹人被纳入金朝统治之下,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大约有150万契丹族人口留在金朝.这些曾为统治民族的辽朝遗民在金代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特别是他们对西辽的投奔,成为金朝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直是金朝统治契丹人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并对金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契丹人受佛家思想影响较深,由辽人金后继续发扬辽朝笃信佛教的传统,契丹人对佛家思想的参悟,促进了佛教在金代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辽朝地处我国北部草原地带,独特的气候条件塑造了契丹人特有的文化习俗,大漠多寒多沙的气候使契丹人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服饰文化和饮食习俗,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淑然 《兰台世界》2017,(20):97-100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地区,生活着高句丽、靺鞨、契丹、契丹族、奚族、室韦、霫、流鬼、乌洛浑等众多少数民族。其生产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兼农耕、畜牧。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东部、河北东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由于本身的民族血统,和国力的强盛,初盛唐统治者表现出对各族一视同仁的进步而开放的民族观。为维护统一安定,唐王朝针对东北各族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民族政策。包括战争、羁縻州府、和亲和封赏政策,交互使用,加强了中央政权对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契丹之称,最早始于《魏书·契丹传》。唐天复三年(903)耶律阿保机被拜为于越,掌握部落的所有军政大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后改称辽,从此开始契丹族庞大帝国的统治历史。在契丹民族的历史上对古城沈州建立做出贡献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太宗耶律德光。首先,辽太祖是沈州古城建造的奠基人。建私城是契丹民族的特有社会现象,在契丹没有建国之前,契丹人通过战争掠取私奴和关内流人的投附,在他们统治的区域内让私奴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形成村落,聚村为城,这些地区便成为了契丹贵族的私城,称为头下城,是军城,这样每个城都属于某个…  相似文献   

8.
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相似文献   

9.
蒋诏宇 《兰台世界》2014,(10):101-102
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物馆》2009,(3):46-46
2002年6月10日至10月10日,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契丹王朝——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华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展览设计者在对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文物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后,没有采用以往常见的“草原文化”主题,而是将视线集中在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之上,以契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线索,  相似文献   

11.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随即以摧枯拉朽之势开疆拓土.迅速占领辽朝大片领土,不到十年把辽朝从历史的版图上抹掉.其统治下的绝大多数契丹人成了金朝臣民,从此契丹人由统治民族沦为被统治民族.他们被金兵追击时和在金朝统治下,总有一种亡国之戚,特别是受挫时,总想寻求保护,在金朝周边政权中,契丹人对西夏有强烈亲近感.他们与西夏的亲密关系对夏金关系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辽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汇合使辽代契丹人的婚姻制度及由此而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带有鲜明的时代、民族与地域特色。在汉族社会中,人们为了延续祖先香火,两性之间的婚配原则上都是以男性子孙继承宗庙而使血统不断。这种目的的婚姻在契丹社会中也是存在的。但契丹人的婚姻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个比甲骨文更难破译的“世界之谜”;这些古老的“契丹小字”中保存着许多极珍贵的历史资料,解读了它,就能把人带入一个神奇世界…… 大辽兴起,契丹小宇横空问世 据史料记载,契丹族是东胡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原游牧于辽河上游,曾臣属于突厥和回鹘。他们以聚族分部的形式,过着“随水草、就畋猎、仰(氵重)酪、车帐为家”的游牧生活。唐朝末年,契丹势力不断扩大,不少中原人来其境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掌握了种植庄稼、编织、冶铁、煮盐和建筑房屋、城郭等技术,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契丹民族对其先源民族宗教信仰的承袭情况、契丹民族萨满教信仰的表现和萨满教信仰对契丹民族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古代契丹民族的萨满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俄语中,"契丹"写作Китай,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的意思。通过对史书资料进行细细的梳理与研究,可知契丹人与西域各部族有着较深的渊源,其中,尤以与突厥、回鹘等族群关系较密,这从政治、婚姻以及文化等方面都能考察得出来。  相似文献   

16.
自北魏太和三年(479)至阿骨打劝立金州(115)近七个世纪的时间里,契丹人在阜新地区繁衍、生息,并在这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契丹文化,本文针对此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李琳  张慧 《兰台世界》2014,(2):145-146
自北魏太和三年(479)至阿骨打劝立金州(115)近七个世纪的时间里,契丹人在阜新地区繁衍、生息,并在这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契丹文化,本文针对此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辽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王朝。辽建国后,加快了南下扩张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契丹人受到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辽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王朝。辽建国后,加快了南下扩张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契丹人受到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美丽富饶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自古就是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乐园。距今7000年左右的北方细石器文化和大量栩栩如生的岩画广泛分布在各地,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壮观的原始文明。在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中也可窥见出锡盟地区先民的踪迹,自西周以来大量的典籍记载了这块土地上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足迹。先后有匈奴、东胡、鲜卑、乌桓、契丹、突厥、高东、世真、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狩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