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国子监的琉球官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琉球官学的设立清代的国子监国子监是清代的最高学府。它是仿中国古代的国学制度设立的。国子监最早叫国子学,始设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是专门为贵胄子弟而设立的大学。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者同设。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宋亦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分别称国子监。明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俱国子学性质。清沿明制,于顺治元年(1644)设国子监,一应事宜,由礼部掌行。顺治十五年改由本监自行  相似文献   

2.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隋代.国子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形成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涌现了一批非常敬业的管理人员,对后世的影响较为深远.  相似文献   

3.
凌道明 《兰台世界》2011,(10):30-31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隋代。国子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形成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涌现了一批非常敬业的管理人员,对后世的影响较为深远。  相似文献   

4.
论文简要介绍了国子监的概念和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分析了五代国子监刻印儒家经典的缘由、过程及五代国子监刻书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中央刻书机构中,汴梁国子监可谓是一枝独秀。汴梁国子监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后代刻书的典范。汴梁国子监刻书大多是在汴梁雕版并印刷的。汴梁国子监刻书为宋代的科举取士、刻书业的全面发展、印刷术及汉文化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汴梁国子监刻书在宋代乃至整个刻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国子监刻书是从五代时期开始,宋代兴盛。作为中央政府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宋代开封国子监在官方刻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对北宋开封国子监刻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国子监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学,全国就这么一所。从元代迁都大都(今北京)到清代.国子监在中国历史上有600多年。这里以明朝为例,说一说国子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梁占修 《兰台世界》2013,(19):159-160
<正>明朝是档案制度大成的朝代。除了继承前朝的档案管理众多优秀的制度和经验之外,还修建了皇史宬,并完善了黄册制度,首创票拟批红制度。明代档案管理工作者在长期的档案管理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主动创新,完善一系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代对于国子监监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档案的管理大致相同,分为档案的收集、处理、归档和利用,是一种链条式的管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梁瑞 《出版广角》2015,(10):28-29
宋朝国子监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及中央管理部门,由于宋朝比较重视教育,因此图书出版也深受朝廷的重视.国子监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管理全国的出版业,监管学校教材以及科举用书的出版,审查图书出版的内容,阻止盗版书籍以及禁书的出版.宋朝国子监对国家出版业的维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国子监"十三经碑林"展厅内,有一通明代"国子监题名记"碑。碑通高206cm,宽85cm。碑身断为三截,左下角亦断。该碑系就元碑洗磨后重刻,原在国子监辟雍殿东厢正堂之右,南向。由于久经风雨剥蚀,碑文磨泐殆尽,幸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该碑拓片一通(北京8370-1),额题"国子监题名记",篆书;上截右题"国子监祭酒司业题名记",记文大部分清晰可辨;中刻祭酒题名,碑文大半磨泐不辨;下截刻司业题名,字迹完全磨灭,记文与题名俱楷书。  相似文献   

13.
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明、清时称成贤街),与国子监为临,是国子监的一部分,原称国子监孔庙,是皇帝举行国家祭孔典礼的场所.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的.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以后经多次重修.庙门内苍松古柏,遮天蔽日.东西均有碑亭,两侧还有198方进土题名碑.刻有5万多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著名的有连中"三元"的3名状元商铬、钱藩、陈继昌,赛金花的丈夫、状元才子洪钧,还有军机大臣翁同龢等.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官府的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恬《书隐丛说》谓:“官刻之书,至明极盛,内而南北两京,外而道学两署,无不盛行雕造”。此外“官司至任,数卷新书与土仪并充馈品”。这说明明代官府刻书的兴盛和普遍。以中央而言,沿历代建置有国子监刻书,明朝国子监有南北两处:一为南京国子监,一为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称为南监或南雍。史称“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入元都收图籍”。(《明史·太祖本纪》)把所藏宋元雕版尽入南监,故梅《南雍志·经籍考》说:“本监所藏诸梓,多自旧国子监而来。”南监就是根据这些版片,加以修补印行,即后世所称的“三朝本”,其中以《十七史》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15.
<正>一、云南青花瓷器烧造的历史背景元朝建立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元朝廷即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中规定,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在地方则分别设立"路学"、"府学"、"州学"、"县学";并在中央及地方分别设立"国子监"及"儒学提举司",负责以宣传儒学为主要宗旨的文化教育事业。元王朝在云南首次建省,这就结束了云南长达数百年的地方割据局面,使云南成为中央王朝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  相似文献   

16.
清代伊始,清政府设置了教育机构——国子监。之后,出于加强儒学思想统治的需要,清代统治者不仅将国子监看作是一个教育机构,更将其作为宣传儒学思想、祭祀孔子等先儒先贤的神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阚敏 《图书馆学刊》1996,18(4):33-35
明代国子监的出版事业阚敏(清华大学)国子监刻书历史悠久。自从五代后唐的冯道主持刻印九经以后,经宋元,到明代发展到了顶峰,刻书数量之多,收藏之盛,都是空前的,虽然明代国子监刻书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它在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埋没的。一...  相似文献   

18.
在唐朝,图书编辑出版业是较为发达的,这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较为开放,统治者对文化的态度也较为开放,这就给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合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本文从唐代国子监的基本情况谈起,分析国子监学官对唐代的图书编辑出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议"监本"     
对我国五代、宋、明之国子监刊刻印行书籍的活动情况做了考证与介绍.  相似文献   

20.
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国子监是当时的中央机构,也是最高学府,其职能是培养高级人才、负责出版教材和各类书籍,对教育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收稿日期: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国子监是当时的中央机构,也是最高学府,其职能是培养高级人才、负责出版教材和各类书籍,对教育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