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取了唐宋诗歌这个研究视角,通过对唐宋诗歌中有关踏春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来更深一步认识古代的踏春运动,进而促进我们对古人踏春运动的了解,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朝是节令风俗文化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宋代女子运动深受其影响。本文介绍了节令风俗背景下宋代女子运动中较受欢迎的郊游踏春、荡秋千、放风筝活动,总结了其运动特点,希望能够对宋代女性运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清代诗歌,我马上想起“余霞散成绮”的句子。大约是内忧外患的刺激使然,或许是“否极泰来”的规律使然,唐宋以后的古代诗歌,在经历了元、明的衰落之后,到清代又得以复振。其作者之众,数量之大,流派之多,在唐宋之后的历朝中首屈一指,并且其中有许多是独具个性的名家,创作出许多佳作。 然而,清诗的研究却不甚景气,同唐宋诗歌研究的热闹景象相比,清诗的研究显然处在“灯火阑珊处”。即使是成就卓然的一代大家,所受到的关注也还比不上唐宋的二流诗人,吴梅村就是一例。 吴梅村是一位极富才华和创新精神的诗人,他用所擅长的…  相似文献   

4.
阮仁菊 《新闻世界》2009,(9):169-170
漫步诗歌的海洋.我们往往惊叹于诗歌的华美和动情。也往往苦恼于诗歌的深邃和晦涩。诗歌如此,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亦是如此。由于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范围越来越广,从前些年的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这些常见诗歌到近几年来的秦汉诗、元明清诗、元明清词等不常见、不出名的诗歌,从知名诗人的诗歌,到不知名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蹴鞠运动起源于上古时期,发展于汉魏,繁盛于唐宋,衰亡于明清.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的考证,可以发现,蹴鞠运动的兴衰受制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诗歌的彼此交流和影响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如西方诗歌给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新诗以巨大影响,而唐诗对本世纪初兴起的美国新诗运动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亦十分深刻,二者皆可视为中外诗歌相互影响与渗透的佳例。据今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共计收录张旭诗歌十首。今据考证,其中有七首与宋人重出,另三首也在疑似之间。造成这种重收互见的原因,可能在于最初辑录者对书画作品中诗歌之误判。与其说洪迈误判了张旭、蔡襄二人的诗歌,毋宁说他误判了他们的书法作品;与其说洪迈在辑录诗歌时出了问题,毋宁说是在书画鉴定上出了问题。而陶宗仪、文徵明等人的题跋鉴定,又误导了我们今天对所谓《张长史缣素四诗帖》的辑佚工作。张旭伪诗现象,不是孤例,在唐宋时期的总集、别集编纂中,往往有之。  相似文献   

8.
王全章 《兰台世界》2012,(30):25-26
西夏蹴鞠运动是随着唐宋时期中原地区蹴鞠运动的发展而逐步传入的.蹴鞠活动流布于西夏民间,贯穿在西夏军事系统,繁盛于宫廷贵族之间,促进了西夏军事强盛和民间体闲娱乐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是一部成书于南宋末年的诗歌类选,因旧题“后村先生编集”而有《后村千家诗》之别称。面世之后,曾在普通知识分子及一般民众当中产生过相当影响,不仅其中所收录的作品常常被民间  相似文献   

10.
郭荣娟 《兰台世界》2012,(33):79-80
抛球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球类游戏的发展密切相关。抛球始于先秦,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宋时期,蜕变于元明清时期,综合考察了古代抛球运动的发展情况,这将对今天球类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茅坤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藏书家,其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对明清后世文士的影响深远。基于创作环境和自身文学理念的原因,其对唐宋文的产生了一种特殊情感,笔者称之为“唐宋情结”,这在他的文学理念、文学作品和文学收藏中有着体现。本文通过四部分的阐述对茅坤的“唐宋情结”进行了探究,分别为“唐宋情结”产生的背景,“唐宋情结”产生的原因,“唐宋情结”的形成过程以及“唐宋情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追溯一下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发展历程,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汉乐府诗歌,从建安文学到杜甫的诗歌,从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到陆游、龚自珍的诗歌传承,他们均以各自独特的艺术实践,体现着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孙韵 《兰台世界》2012,(21):45-46
辽金时期,受中原地区影响,马球运动蓬勃开展起来,但与唐宋时期推崇娱乐功能不同,其主要强调以练兵为根本目的,并在日后的攻伐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伊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本世纪西方诗坛最有影响的大诗人之一。其巨大影响主要取决于这样一些事实:作为现代派诗歌运动的先驱,庞德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倡导并参与的意象主义、漩涡主义运动至今仍是研究西方现代诗歌的重要课题;他为 T.S.艾略特删改著名的《荒原》一事至今仍被传为文坛佳话;他本着“日日新”(源出中国古典《大学》)的精神献身于诗歌事业,不仅把诗歌当作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而且对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在传播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交际甚至大于语言交际,尤其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旨在以唐宋词漓篇为例加以分析非语言交际的运用,以期提高鉴赏能力,拓宽唐宋词的研究视野,进而将更多优秀的诗歌及其承载的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肖林桓 《大观周刊》2011,(21):119-120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自谓“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以此在唐宋以来“以禅喻诗”的诗歌理论上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念。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前人对诗、禅、人、乃至时代的因缘关系的忽视,今作解读,以期正确把握严羽诗禅说之正义。  相似文献   

17.
李艳芳 《青年记者》2012,(18):46-47
提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今天的人们大多认为无非是个扫墓祭祀的节日.其实,传统清明节的“习俗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①如扫墓祭祖、踏春游戏、禁火吃寒食、插柳植树、饮酒游乐等,其中扫墓祭祖、踏春郊游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民间习俗.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恢复放假传统,人们开始重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各大媒体也适时予以关注和报道,凤凰、腾讯、新浪等一些门户网站还特地推出清明节专题,可见清明节正恢复其原有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杨涛 《兰台世界》2016,(10):159-160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繁盛时期,艺术高度成熟,《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清明上河图》分别代表了唐宋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和再加工,这两幅绘画作品,清晰地描述了唐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是产生于宋元之际的唐宋诗歌选本,其中大量诗作仅见于此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向为学界所重。该书的校勘及版本研究,已有学者加以探讨,但由于日本成篑堂文库的藏本尚未得到调查,故仍留有余地。笔者旅日期间对成篑堂文库所藏元刊残本以及前人未曾利用的龙谷大学所藏室町注本进行了调查,多有所获。经过全面校勘,楝亭本包括明抄本的古本来源及相关文字的改动得到了具体清理,使对该书的异文取舍得到了版本依据。成篑堂藏本与北京大学藏本同一系统,然刊刻较早,故有不误之处,且有三卷可补前者之不足,使元刊本的文本面貌得到了更完整的呈现。本文通过校勘证明,龙谷大学藏本是一个新发现的版本系统,文本面目独特,颇具校勘价值。可以认为,通过这两种稀见版本,特別是龙谷大学藏本的利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的文献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伍珺  王艳 《新闻爱好者》2011,(24):143-144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无论是议论政事,还是个人抒怀,都显得生动活泼、行云流水、姿态万千。其实,苏轼的散文,除了自然流畅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艺术上达到了一种文体和艺术之间的渗透与融合,融入了诗歌和绘画两种艺术手法,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有一种诗情画意的体验。本文从诗意美和绘画美两个角度,分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