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赵蕾 《兰台世界》2013,(11):95-96
武当武学和道教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发现武当山武术存在地方武学和地方宗教相结合的特点.本次研究对祭祀使用的“干戚舞”在武当山武术形成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武当武术是起源于武当山特殊区域。根据龟、蛇、虎等动物形态特征,创制的象形拳,是武当武术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文章对武当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加以厘清,对武当武术的动物神灵崇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么长青 《兰台世界》2011,(12):62-63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在中国武林中,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在中国武林中,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到武当山旅游的人,大都冲着那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绝伦的武当武术而去的.如果能了解武当建筑与明朝永乐皇帝的一段渊源,那游览起来就更有兴味了.  相似文献   

6.
地方台办春晚应办出地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台办春晚,没有央视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有着"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有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法宝"——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特色菏泽是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文化艺术人才辈出。邀请地方艺术家演  相似文献   

7.
彭湃不仅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享有盛誉的"农民运动大王",同时也是有名的体育大王。彭湃早年在广东海陆丰地区积极发展体育活动,发展地方武术等,对于促进当地体育发展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武术档案是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武术史研究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档案不仅可以突破当前武术史研究的范围,而且能够提高武术史研究的水平。因此,武术档案资料的搜集必须系统全面,武术档案的归纳整理必须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9.
"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武术影视作为世界影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向世界展示了东方独特的技击术和技击文化,同时也在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本文通过对武术影视和电视以及相关武术娱乐节目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宏观的分析,对武术影视和电视传媒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0.
促进武术项目进军奥运会,一直是我国开展武术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但在我国全面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当下,武术传播应有更高追求,既不放弃争取进入奥运会的目标,同时要把武术文化传播作为今后武术全球化传播的核心任务。在此框架下,我国当前的武术传播策略存在欠缺之处,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手搏",也称作"拳搏"、"相搏"、"角力"、"拳勇"等,指的是人类早期的徒手搏斗武术。在"徒手搏斗"这个称谓产生之前,人类的徒手搏斗的武术已经产生,它是在原始先民的田猎活动中,在与野生动物搏斗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武术技艺。  相似文献   

12.
梳理历代武当山志的编修源流,展示历代武当山志的编纂成就,既有助于把握武当山山志体系的构成和山志文化的特色,也有助于彰显道教宫观山志独特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武术传承之忧 "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婕如此判定河南武术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清初,由于统治者严令禁止少林寺及其他任何寺院的僧人习武,同时还禁止民间习武,对少林武僧和民间武术高手加以严格防范,导致少林寺许多武术高手流落民间秘密传授武艺,这反而促使少林武术从寺院的狭小空间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许多习武之人掌握了少林武术。同时,在清朝统治者禁止少林寺僧人习武的背景下,反而激发了僧人们的逆反心理,少林寺从公开习武转为地下习武,而且进一步将少林武术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奇葩。清初嵩山少林武术文化具有显著的自身特色,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十分讲究"武德",且在佛学和儒家学说的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禅武"文化和爱国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15.
刘丽君 《兰台世界》2012,(12):48-49
明代是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民间武术活动空前活跃,开始形成多种风格的流派,并留下了大量研究武术技术与学理的著述,为后世研究武术、推动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潘燕 《传媒》2015,(21):37-38
2015年4月18日, "中华武术文化全球推广"战略合作签约发布会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ERC东方广播中心与上海体育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中华武术文化全球推广项目".2015年7月14日,莱茵达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签署了《关于体育产业之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在体育产业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传播武术文化的使命和任务.可见,在全媒体时代下,武术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武术类杂志作为传承与弘扬武术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武术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长期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紧密相连,深受社会背景变革的影响和制约,不断流传演变. 一、武术名称的流变 原始人手持各种武器,做种种击刺动作演练,称为"武舞","武舞"恐怕是"武术"萌生阶段较正式的名字了.  相似文献   

18.
拳种是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身份标识和形象符号。追溯源头,梳理脉络,对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科学认识和有效实施武术"非遗"保护和"武术进校园"工作至关重要。岭南地区武术拳种的缘起几乎都是借传说宣示拳理。主要受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国武术仿佛不"奇"不"绝"就产生不了大家和高人,广东武术拳种在追寻本门派的缘起时也争相效仿;广东远离"皇城"导致的多种先天不足,激发出岭南人的危机意识,强化了广东武术拳种简捷实用、继承创新、务实求变的性格特征,助力了本土武术拳种流派风格的雏形;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驱使,是广东武者人生价值的主流体现;防身自卫,除暴安良,保一方平安,习武练拳成了普通民众生存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理想信仰、民族自尊、家国情怀是广东武术弘扬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武术高手,并且一生从事武术教育活动。孔子以"仁"作为其武学教育的核心思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提倡"教民以仁战"。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之初"国人多弃体育技击而不讲,则致社会个人积弱愈甚",学校大力推广西洋兵操,中华武术有被遗弃的可能。武术界人士发出了在学堂里开设武术课程的呼声,众多民间武术名家走进学堂传习武术技艺,为中华武术的推广提供了多种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