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对档案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即加快档案保护中心及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加强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加大档案保护人才的培养与评价等.同时也提出了发展之策和建设之道,即通过推进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档案保护中心运行机制,提高其运转效率;改进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方式,促进档案保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完善档案保护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档案保护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尊重人 ,以人为本 ,是现代思想的主流。针对我国档案工作中人文关怀不足的现实 ,打出了人文主义档案精神的旗帜。本文先回顾一下档案人文思想的历史 ,然后论述档案人文思想的内容 :馆舍建设、档案主体、阅览室里的人文关怀、收费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原则,对档案保护理论与实践进行重新审视,认为数字时代档案保护理论与实践要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可以进行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将单一的档案实体保护观,扩充为兼顾实体与信息完整的档案安全观;引入顶层设计理念,加强保护技术与管理协调发展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拓展视野,加强合作,树立"大保护"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公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心理及思维观念均发生了很多变化。文章以现阶段档案利用需求与档案服务之间的矛盾分析为切入点,研究后疫情时代下档案服务的策略。提出搭建“一站式”档案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便捷度;以数字技术赋能资源开发,增进服务深度;增加人文关怀,提升服务温度。文章对档案需求与服务的矛盾分析是本文的创新点,对档案服务平台可行性、适用性、安全性的详细论证是文章的重点,提出以数字技术赋能档案资源开发、加强档案服务的人文关怀的观点,是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实践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李玥 《北京档案》2023,(4):40-42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档案是北京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记录。深入开发名城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记忆传承作用,充分体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为北京名城保护提供参考。近年来,数字人文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从数字人文视角思考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档案开发路径,以数字人文技术赋能,可以为名城保护档案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一、档案科技法规的制定与健全档案科技法规体系的必要性 1.是依法管理档案科技工作的需要 档案科技工作包括了很多方面,其中各项活动需要法律加以保护.实施"科教兴档"战略,必须优先发展档案科技,实现优先发展档案科技,需要法律加以确认;档案科技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需要法律加以调整;参加国际国内档案科技合作与竞争,需要法律加以保护;为了避免档案科技成果的非法或非正常渠道使用,也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因此,只有加强档案科技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大执法力度,才能使档案科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保障档案科技工作各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档案科学技术进步,保障档案科技事业顺利、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托案例和网络调研,将阿联酋国家档案馆档案工作的近期特点归纳为档案服务彰显较浓厚的人文关怀、档案宣传注重外交功能和时机把握、档案合作规模宏大且时间持久、档案技术应用兼具前瞻性与审慎性,并针对我国档案工作实践,提出档案服务赋能社会和谐发展、档案宣传提升"双向"档案意识、档案合作优化效能及理性对待信息技术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理念,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指导作用.文章研究了人文关怀理念在《规划》中的主要表现,即根本利益的保障、法定权利的保障、职业情感的重视和职业发展的保障等,并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其提出的相应任务,可为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理念在制定政策和规划中的依据作用及推动相应档案工作开展中的动力作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数字人文具有赋能档案遗产“活化”保护的作用.数字人文赋能下的档案遗产“活化”保护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客体复杂化、方法复合性和环境发展性的变革特征.为充分释放数字人文的赋能作用,助力我国档案遗产保护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从构建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协同组织体系、完善基于客体复杂化的资源整合体系、搭建基于方法复合性的靶向策略体系和构筑基于环境发展性的动力保障体系方面规划其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0.
陈宇 《北京档案》2021,(8):28-31
明确数字人文及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内涵,解析目前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误区.通过提炼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的价值目标,确立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从完善跨学科研究体系、构建档案整理开发自动化体系、优化知识服务体系、加强网络文献资源采集和信息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际档案大会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组织召开的世界性档案专业会议,在促进全球档案治理和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人文合作、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历届国际档案大会主题进行分析发现,国际档案大会主题在人文、管理、技术、国际交流等视角分别呈现出从档案世界走向社会生活、从微观管理走向宏观治理、从物理空间走向数字生态、从业务联合走向命运共同体的演进趋向。历届国际档案大会关于人文、管理、技术和国际交流的倡导与实践,为新时期我国档案工作和档案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具体来讲,就是在人文方面提升档案赋能社会发展的能力,在管理方面建构具有时代适应性的档案治理体系,在技术方面推进技术驱动的档案管理创新,在国际交流方面强化全球档案治理的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航空工业档案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航空装备发展服务"的职责使命,贯彻实施《档案法》,提升依法治档水平;优化档案资源体系,打造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库;加强档案开发利用,提升利用效能;构建安全屏障,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等加强航空工业档案工作的具体措施,努力为航空强国建设提供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美国档案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得益于美国联邦系统对于档案接收工作规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程序的同时,更得益于其文化传统积淀、文化价值观影响、档案管理机构优质服务等为档案捐赠者、档案利用者所营造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塑造的档案管理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历史观认识偏差、社会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机构未能得到应有尊重等是我国馆藏档案资源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加以研究解决,以期使我国的档案资源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档案保护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论述了档案封存的作用效能,从基础性条件,技术方法、质量评测和探索性工作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原件保护的档案封存技术。并探讨了档案封存的未来发展,以期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时代,老字号档案与数字人文的结合是现阶段档案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老字号档案的概念出发,论述了老字号档案的三种价值形态,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数字人文与老字号档案保护和开发融合的初步实践案例,并以此为基础从建设主体、资源储备、技术融合、社会宣传四个层面提出了数字人文背景下老字号档案保护和开发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档案馆如何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通过"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档案馆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开辟档案宣传栏、完善方便师生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等,围绕"三个体系"建设开展工作进行了实践性的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数字档案保护为视角,依据档案保护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梳理了各种灾难对数字档案的破坏程度;其次,分析了数字档案灾难的成因;最后,从存储载体、保护环境、防治技术、标准与规范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数字档案灾难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吴加琪 《档案与建设》2017,(12):12-15,28
数字人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历史文化遗产是其重要的研究对象,档案部门保存着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承担着保存和传播社会记忆的文化职能,这决定了档案部门是数字人文重要的合作伙伴 文章介绍了数字人文的内涵,对档案工作参与数字人文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了档案工作可以在档案原始资源提供、开展技术合作、推进档案数字人文项目、培养数字人文档案馆员、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方面参与数字人文建设.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成为人文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数字人文视阈,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客体以及开发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新时期社会转型、价值导向、新社会语境及多元叙事体系的变迁解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透析数字人文视阈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主体构成、跨界合作与创新资源开发方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人文与档案学跨学科背景下,通过探讨“数字人文”等概念的内涵,调研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现状及数字人文对现有服务体系构成要素中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凸显基于数字人文视角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通过列举实践案例以论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最后从管理、技术、法规维度构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