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 《兰台世界》2013,(12):12-13
开封作为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东南近淮河,地势较低而平坦,河流在这里作放射状南北分流,可开凿南北向运河,沟通各河流之间的联系.其发展演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运河成为开封的城市特点,运河的兴衰影响着开封战略地位的升降.  相似文献   

2.
紫禁城墙外,是宽宽的护城河。护城河水的源头是京西玉泉,玉泉水经过颐和园、运河、西直门的高梁河流到市中心的后海。然后从地安门的步梁桥下引出一支水流,经过景山西门的地道,进入护城河。  相似文献   

3.
1917年夏秋之交,天津及其周边暴发了罕见的大水灾。其原因有三,一是天灾,连日大雨汇聚山洪导致运河决口,海潮使海水倒灌;二是人祸,防洪设施老化,河道淤塞未及时疏通,泄洪无力;三是天津属于河流汇集处,其漥地地形不利于排水。  相似文献   

4.
元代漕运以海运为主,河运管理制度较为粗疏混乱,围水垦田、私决堤堰等造成江浙运河频频缺水而难以通航。元代对江浙地区淮扬运河、练湖、镇江运河及苏杭运河的治理,多以疏浚为主,虽难以根治,但有效地维持了运河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地方报纸是在地方诞生又是在地方生长的。抓住城市特点,宣传城市优势,是城市报纸能否办出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封的优势是什么?开封日报如何办出地方特色?在讨论中我们提出《开封日报》要姓“开”。所谓姓开,就是要立足开封,以我为主,写开封事,有开封味。要办出开封味,就要认识开封,研究开封。开封是一个具有近三千年历史的七朝古都,是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北宋时期,建都于一百六十八年,人口上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史书上早就有“一苏  相似文献   

6.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由于为官与经商,他曾南来北往数次行走在大运河上,留下了大量且系统的与运河有关的诗歌。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窥探元代对运河的治理,了解运河的变迁,看到一个元代士人眼中的运河风光。  相似文献   

7.
刘芹 《档案与建设》2020,(3):73-74,93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沿岸城镇傍水而居,因河而兴。运河沿岸地区民众对运河情感复杂,既爱又怕。民众对于运河女神露筋娘娘、渔民保护神耿七公的神化膜拜,充分展示了运河沿岸地区民众无处安放的信仰寄托以及对美好的向往追求。  相似文献   

8.
开封的城市发展在宋代以后进入了衰落期,尤其是清代,持续发生的黄河水患不但破坏了开封赖以发展的农业基础,还摧毁了大量的城市建筑,使开封失去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开封的城市发展在宋代以后进入了衰落期,尤其是清代,持续发生的黄河水患不但破坏了开封赖以发展的农业基础,还摧毁了大量的城市建筑,使开封失去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常州运河历史悠久,常州城市发展史也是一部常州运河开凿疏浚史。泰伯、仲雍、吴王阖闾、夫差、范蠡、春申君黄歇等都为先秦时期常州地区的运河开凿和疏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开封的美食     
河南有个开封.开封最出名的是什么?港台两地民众的答案很可能是包青天,因为连续剧《包青天》曾在港台流行,主题曲第一句便是:“开封有个包青天。”但如果问河南人.答案很可能是开封有座第一楼,小笼包子天下第一。这个推论是有佐证的.当我在“开封第一楼”吃包子时.人山人海,而参观包公祠时,就我们一行香港作家河南访问团而已。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1月20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河南省著名作家、编剧王少华创作的汴味长篇小说《门神门神扛大刀》首发仪式在开封举行。这是一部有着浓郁中原文化特色的作品,以开封朱仙镇年画、开封盘鼓、官瓷为背景,描写了当年开封  相似文献   

13.
淮安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城市,凭借着独特的运河交通优势与商业贸易,吸引并聚集了一大批外来文人,分为漕运官员、过路文人与寓淮文人三大类型.这些外来文人与当地文人进行文学互动,组织文会,诗文唱和,促进了当时地方文化的繁荣.他们以运河为背景的诗歌创作,展现了运河特有的历史面貌,成为关于运河的珍贵记忆.  相似文献   

14.
继《丝绸之路》、《话说长江》之后,我国电视工作者又推出第三部长篇电视系列游记——《话说运河》。它讴歌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奇迹中国大运河。创作者以运河的历史变迁为线索,挥洒有致地将运河流域的风物,民情民俗,经济文化的历史与新貌编织成“章回”体裁的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从去  相似文献   

15.
开封南书店街58号,一个不起眼的小店,招牌是中国开封朱仙镇年画艺术馆。一旁新开业的羊汤馆,锣鼓喧天,艺术馆在一旁静静地享受着寂寞。  相似文献   

16.
《开封民立报》创刊于1913年5月,同年7月间被袁世凯在河南的代理人张镇芳以武力强行封禁。《开封民立报》的创办人陈伯昂,清末曾留学日本,在日本东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留日期间,他曾在进步刊物《河南》杂志任编辑发行等职。1912年8月间,陈伯昂来到开封,奉孙中山的函示,在开封设立国民党河南支部。同时经过半年的筹备,《开封民立报》1913年5月20日创刊,社址在理事厅街,陈自任总编。  相似文献   

17.
汶上县档案馆馆藏的清代《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总图》于2002年3月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入选的珍贵档案文献,对清代运河文化的研究和治理运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杭州日益受到世界瞩目为运河文化走向国际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而传播手段则是"走出去"的关键一环。以往,运河文化的传播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体,但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向我们展示了优化传播途径的可能。通过分析国内外人工运河的传承与发展经验,结合当下热点技术,我们对新媒体传播运河文化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9.
少奇同志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开封? 刘少奇生命的最后27天是在开封度过的。 1969年10月17日夜,开封南郊军用机场,一架伊尔214型飞机慢慢着陆。舱门打开,中央文革专案组人员招呼工作人员爬进机舱,将一个裹着棉被的重病患者抬了下来,放进救护车里,然后在一个轿车引导下,悄悄驶进了北土街10号市人委院内。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作为贯通南北的唯一航道,实际上成为当时南北物资交流的大动脉。特别是明中叶直至清中叶的三四百年间,运河的商品流通量远远超过其漕粮运输量,它在全国商品流通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对运河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漕运功能,至于运河的商品流通则很少见有专文论述。明清时期运河商品流通的规模如何?其内容与特点是什么?以及它在全国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等等,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