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爱 《兰台世界》2013,(10):61-62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武力逼迫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些条约的签订中,很多传教士作为翻译人员参与其中,他们利用语言的优势,在翻译文本中做手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日益尖锐。1904年2月,日本突然进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和朝鲜仁川港的舰队。1905年1月攻陷旅顺口。以后俄军在辽阳、沈阳等屡屡败北,当年9月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获得了沙俄在我国东北南部的全部特权,包括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和沙俄开战,战后,对中国又以战胜国的姿态,于1905年12月迫使清王朝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条约中不但使清王朝承认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版权观念产生较早,但版权的立法保护却落后于西方。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算是中国版权立法建制保护的开始。在此之前,中国已开始了版权保护的多种实践。除了在国内采取不同的版权保护措施,还通过签订中外商约对外国人的版权实施了有限保护。1903年签订的中日、中美商约,都加入了版权保护条款。其实,关于中国实施版权制度的舆论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被英帝国主义的大炮彻底打开了。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但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条约中大部分内容已是老调重弹了。在条约签订的半个世纪前,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就曾向乾隆皇帝提出过相同的要求,当即遭到严厉驳斥和拒绝,  相似文献   

5.
徐泓 《出版史料》2010,(2):118-126
一、引言 自从英国殖民主义在1840至1842年和1856至1860年发动两次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又迫使清廷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两国,又迫使清王朝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等。  相似文献   

6.
1996年是为实现“九五”及2010年目标打基础的起步之年,也是出版工作向优质高效阶段转移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中国出版成就展、中国少儿出版物成就展中,湖北省连获“双佳”;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版权贸易成果喜人,签订和兑现版权贸易合同9项,达成意向30项,全年又有100多种图书对外合作出版或签订版权贸易协议;在第七届全国书市上,实现订货3314万元;中共中央宣  相似文献   

7.
戚珺 《北京档案》2012,(2):57-58
正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历史。外强入侵,国无宁日;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独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国家,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帝国败给了日本"蕞尔岛国",在日本的马关春帆楼,上演了令中国人耻辱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与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确定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不仅使中国财政和经济生活更加恶化,而且使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族贵族统治集团,在全国人民中乃至统治集团中要加孤立,成为国内各阶级和阶层的众矢之的。清政府妄图摆脱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继续欺骗人民,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贸易中所签订的各种合同,一贯是使用英镑、美元、马克等自由外汇来计价。在60年代中,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几种西方货币日益贬值,而那时中国市场物价平稳。在这种情况下,于1968年我国对外贸易开始试行用人民币计价。由于当时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使用外汇人民币做为计价单位,买卖双方都可受益,因而世界上的大银行为了促进与中国进行贸易,先后在中国银行开立了外汇人民币的存款帐户,以便利他们国家的商人与中国进行贸易,收付货款。从此,在国际贸易中,除了用各种自由外汇签订的合同外,又出现了以外汇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合同了。之后,外汇人民币的使  相似文献   

10.
94年前老报纸的故事:
  1912年至1928年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轮流控制着政府大权。自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至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控制着北洋政府大权。他为了扩充与壮大自己的势力,与日本政府于1917至1918年,秘密地签订了总额达5亿日元的一批借款,其中西原龟三代表日方与段祺瑞政府签订的八项借款就达1.45亿日元。通过这一借款,段祺瑞政府将我国山东和东北的铁路、矿山、森林等大量权益出卖给日本。1918年5月6日,日本陆军少将与段祺瑞政府代表靳云鹏,在北京秘密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的军事协定》,19日中日双方又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的军事协定》。两个“协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日本在战争期间可以进入中国境内,中国应派兵支援。通过协定,日本派出大批军队进入中国东北,中国面临被日本独占为附属国的危险。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记录了《国民公报》因披露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真相而被查封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1909年最早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并用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的武器和作战效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次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战争。战争中,英国仅仅动用不到两万人的军队,便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成,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拥有四亿人口和八十万军队的中国为什么会战败?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应当作政治、经济、军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向苏联提出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但苏联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签约,虽然中苏已经复交。1936年,情况起了变化。11月25日,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苏联感到东西方法西斯的威胁已是迫在眉睫,同时又担心中国向日本妥协,自己更加孤立,两面受敌。遂开始积极主动地调整中苏关系,开始向中国提供军援,以借助中国的力量在东方将日本拖住。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爆发后.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盟友德国法西斯政府,没有选择站在日本一边,而是继续对中国提供军火.成为抗战初期中国军火的最大供应商。希特勒纳粹德国对中日两国的态度.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时尚人物     
10月30日是马拉多纳的生日。这名现年43岁的球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成就了一个可能永远都不会被超越的神话。如今,他要来中国了。一名中国商人与他签订了50年的合作合同,将与他一起开拓中国市场。他还将担任一所设在中国的“马拉多纳足球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属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3月25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工行北分就为其提供了50亿元授信额度。再加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初,东西文明冲突和东亚国际秩序变动之际,中国传统华夷体系面临条约体系的严峻挑战。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企图不承认中朝宗藩关系,以便解除称霸亚洲的绊脚石。朝鲜“壬午兵变”后,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巩固其经济垄断地位。清政府为了应对日本挑衅,同朝鲜签订《中朝水路通商章程》,并明文规定其“属邦”地位。然而,日本巧妙利用“甲申政变”,先后与朝、清签订《汉城条约》和《天津条约》,对朝鲜问题上获取与清朝同等地位。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逼迫清政府终止中朝藩属关系。本文以上述几个主要条约为线索,阐明了清末中朝宗藩关系演进和嬗变。  相似文献   

18.
1926年11月,北京政府在面对比利时公开正式反对的情况下,废止了中比于1865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堪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冯彦华 《大观周刊》2011,(42):21-21,44
风险防范控制贯穿于合同签订、履行和纠纷处理的全过程,“防患于未然”更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为此,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就要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耶稣会士张诚在《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中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条约的签订。本文从张诚在谈判中身份的再确认,三次会议期间翻译及四次谈判破裂时斡旋的活动进行研究,肯定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