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从文为现代人描绘了一个神奇、浪漫和多情的湘西世界,本文基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沈从文文学作品的独特性,不难看出他将现代的美学观念以及对湘西的人生和生命形态都进行了对照、追寻、思索。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湘西世界,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湘西人古朴、纯真、强悍的人性美,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有益于人们健全人格的塑造。而沈从文散文的生命意识,对人们精神品格的塑造也具有指导意义。沈从文的散文体现了对生命的救赎功能。  相似文献   

3.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力作,也是其对人生探索较为成熟、对湘西世界描绘得最为酣畅淋漓的一部经典之作。本文立足于沈从文对书中人物在时代大风暴下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上,从他们怎样对待生活、对待生命、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力作,也是其对人生探索较为成熟、对湘西世界描绘得最为酣畅淋漓的一部经典之作。本文立足于沈从文对书中人物在时代大风暴下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上,从他们怎样对待生活、对待生命、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具有对立与对照的性质,代表沈从文不同的生命理想与情感取向。沈从文对都市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包含着一种犀利的文化批判眼光,从中传达出沈从文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其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人生经历中的漂泊经历规范着沈从文生命中的漂泊体验必然凝结为对生命自由和生命意义永恒的追求,幻化的沈从文的创作中具体体现为浓郁的乡情乡愁和人生飘忽、生命脆薄的感慨,精神漂泊的痛苦使沈从文在追求现实生命自由的理想的幻灭中走向对纯抽象的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7.
“性”,是文学题材的特区。沈从文在二、三十年代致力于描绘一个性的世界,乃是将性作为一种描绘生命形态的手段,一种衡量人性的尺度。可以说,沈从文的这种写作是对中国自然性爱文学传统的赓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深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小说中构建起的湘西世界总是以本真和原初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乡土风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那里的人民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性的美。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原生态描绘。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描绘,既表达了他对湘西水乳交融的情怀,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对美好人生的倾心与向往,又曲折的反映了他的写作理想和社会理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另外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其中性本能更是对人类生命形式有重大影响。在二、三十年代 ,沈从文从生命个体的性本能欲望出发 ,细致描摹了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的生命存在。沈从文对生命本能的描述 ,传达了二十世纪中西文化思潮接轨的讯息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的艺术世界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构成对照与互见的关系,但在整体上往湘西生命形式偏移,这种整体性偏移固然显示出沈从文一定程度上的湘西地方主义立场与乡下人的观察视角与眼光,但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他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出他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以写实记闻、回忆联想等手段,将湘西的现实形象与历史记忆有机交融,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而又含义隽永的湘西民俗风情画卷,不仅艺术地呈现了湘西人民群众雄强的生命形式,深刻表达出对湘西政治经济和社会人生发展的沉痛和隐忧,而且营造了一个充满文化记忆的文本世界,从而在现实描绘和历史映照中完成了湘西民俗文化记忆的再现和重构,实现了对湘西民俗文化的历史反思与意义传承。沈从文的湘西民俗文化记忆凭借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审美视角显示了现代文学书写的选择魅力和价值重构姿态,从而使其湘西系列散文在地方历史文化记忆的修复与提炼、地区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愈显珍贵、愈发灿烂。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在以湘西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中,塑造了一群蛮悍而真诚、粗犷而纯朴、重义而轻利的水手形象.在对他们酣畅淋漓的生命形态的描绘中,沈从文挖掘他们至善至美的人性,从而表达他的无法言说的温爱,寄寓他的"重造民族品德"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著作繁多,在其作品中最独特的是对女性形象“梦”的描绘。借助弗洛伊德关于焦虑梦的原理,从焦虑状态下的撕裂背离与彻底妥协两个方面对经典女性形象的梦境进行分析,以探究沈从文的生命特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沈从文小说《边城》思想倾向的哲学化理解 ,分析了人生命形式演变过程中“常”与“变”、“必然”与“偶然”、“理性”与“情感”的矛盾 ,揭示出沈从文对民族品德的关切与探索 ,表达了他对人性向自然复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废名、沈从文的乡土作品大部分都是描绘和谐、纯朴的乡土生活,以此表现本真人性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深切关注和思考,传达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寄托他们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6.
李佳 《现代语文》2009,(8):99-100
沈从文把“生命”作为人生世界的核心,信仰生命、探索生命是其创作的基本主题。为此沈从丈对生命的不同形式进行探寻,从而昭示生命的本质。本文把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按原始自由的生命形态、自在蒙昧的生命形态、自主自为的生命形态进行分类,并对其生命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风格即人。从表现内容到艺术形式,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文体风格是鲜明而独特的。他小说的特异性,也使作为艺术家的沈从文从现代作家群体中凸现出来,表现出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 沈从文是主观情致非常浓厚的作家,他的创作旨意就和鲁迅、废名、萧红等乡土作家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他不是要表现现实的乡土人生,而是借乡土素材的特殊性,表现一种理想的生命形式。以他对生命的个性化理解,”重新安排一次”人生,“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种理想主义倾向,以及对生命的神性理解,使他的生命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沈从文笔下的《萧萧》被评论者片面地解读为底层人民对生命意识的毫无自觉。但作为作家小说创作成熟后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萧萧》成熟地表现了其所竭力追求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试图借助萧萧这一自由、快乐的童养媳形象表达对自由生命的赞扬。这个敢于冲破陈规旧俗的童养媳在实现个体生命欲望的同时,展示了旧中国妇女缺乏的坚韧美,这种美蕴藏着浓厚的风俗民情,让人感慨和向往。  相似文献   

19.
庄子认为死亡是人生的一种回归形式,同时又强调生命至上。而这样一种乐死重生的生命哲学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沈从文一方面以“生命”为“信仰”,同时在面对死亡时却表现出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情致。因此,无论是庄子还是沈从文,对待生的执着和死的从容都体现出了超凡脱俗的睿智。  相似文献   

20.
舒莉萍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3):76-79,93
通过对沈从文作品中展现的人的原始性、蒙昧性和真与美的人性分析,反映沈从文先生对生命本真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