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规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在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拓展课程的学习领域、划分学习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等方面,改革力度大,有创新,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就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而言。如何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则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健康第一”是当前社会时代下体育课程和健康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体育课程和健康课程长期以来的课程目标取向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与增强体质、运动技能学习、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学习评价体系及与该课程本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如何理解“健康第一”主流价值取向和如何在体育课程实施中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健康第一”思想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访问座谈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心理评价、社会评价、《体育与健康》理论和运动能力评价五个方面,评价方法应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进步度评价、达成度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评价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下,对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分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关系以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思考。认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实践为主要途径,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内容,传承运动文化,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学生成为‘文化化’新人为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应确立逻辑起点,层次目标应具有可检审性和操作性;协调和平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需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体育本质属性的要求,但体育课程对健康功用范围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我国基础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 ,也是面对 2 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影响深远 ,意义重大。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 ,研究性学习还是个新生事物 ,广大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种种误解 ,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解释 ,以便使研究性学习健康发展下去。误区之一 :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科研活动”。“探究性”(或研究性 )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点 ,但这并不能说研究性学习就是“科研活动”或“科学研究”。因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重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三类领域:“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生中的成功开展对后两者的实施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三者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国家教育都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照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差异,以期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涵,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研究等对策,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在于其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体验课程、植根于生活的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学生成为课程开发者,它是对以传递间接经验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反动,倡导以尊重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观念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走出了二元论,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健康第一”思想和《纲要》的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访问座谈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心理评价、社会评价、体育与健康理论和运动能力评价五个方面;评价方法应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进步度评价、达成度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1.
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和需要有所提高.对该课程的价值、作用、地位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同。他们渴望了解运动方法和保健养生知识;需要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教育型、锻炼型及能力培养型的《体育与健康》课。为此.针对上述的调查对现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授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适应进入WTO后的新形势.更好的实施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研究;探索当前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建立高校公共课程内容体系以及课程设置中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课程应突出健康美、实用性、可持续性、个体需求和体育文化等价值。加强科学的、实效的教学方法研究,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进一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休闲意识,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4.
借助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关于中学生运动参与现状的调查问卷,本课题对安顺市初中生的运动参与状况,主要从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认识,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以及对运动负荷测量方法的掌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研究对体育教学中运动参与目标的达成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后,全国高校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健美操以它独有的健身、健美特征及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被全国各高校列入新的课程体系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回顾十年来健美操项目在高校中取得的成功同时,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它在服务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研究拟在通过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课程的设置现状分析,探究健美操课程设置中增设社会实践环节的可行性研究,旨在为完善高校健美操课程设置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认为:高校体育工作的重心由体育课堂教学向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方向逐步转变,培养学生主动、自主、经常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才有可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基于这一认识,结合四川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性对策:(1)加强阳光体育理论研究,提高认识;(2)阳光体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3)优化师资配备,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以满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高校体育培养的目标与任务出发,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近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系的原则、内容和实施方法,旨在培养全体学生在健身、娱乐、文化、社会、生存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储备,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形成健康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改变了将人生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概念,产生了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对中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转变观念,使学生形成以终身教育思想为主的课程目标;(2)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角度,把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于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上;(3)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重构课程内容;(4)重视发挥体育课程评价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高校地掷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意义和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理论探讨,指出高校地掷球运动在推动地掷球运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发展意义,在高校普及地掷球运动是促进此项运动实现全民健身项目,提升地掷球运动知名度的最佳途径,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国家体育总局和高校领导提供参考,从而引起地掷球运动得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访谈法分析探讨了中国与日本的体育保险在发展历程,制度建设,参保意识、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找到了我国体育保险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希望能够为我国体育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