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历来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代表。本文从神话的历史进程、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几个角度展开中希神话比较。来说明中国注重伦理,崇尚“德”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希腊注重探索求知、崇尚“力”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历来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代表。文章从神话的来源、本质、思想观念、神的形象塑造等几个向度对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文化精神是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一种文化的精神特质。从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出发,可以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多重解读: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文化精神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文化传统,即一种文化的精神特质,或一种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来说,文化精神体现为民族精神,进一步具体为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4.
武松与桑地亚哥分别是东西方硬汉英雄人物中的典型代表。由于所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的硬汉形象及“硬汉精神”同异之处共存。从作品文本层次中的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以及文学意蕴层面比较这些异同,有利于深入了解中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异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根植于相应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本民族意识性。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将映射出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中华民族文化中,孔孟儒学是其主流,对民族行为影响深远,然而,独尊儒术的教育不足以发展民族体育,培养民族体育精神,必须在挖掘中国传统儒家内核的同时,融合各民族文化特质,并在协调传统与现实间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6.
夏斯 《儿童音乐》2016,(4):56-58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观念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体现了具体民族的精神特征。在文化观念研究过程中,语词的重要地位得到学者广泛认可。自然现象“雨”作为一个常量观念,体现了俄、汉民族的文化习俗、精神等特质。基于语言文化观念理论,以及“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和“俄语国家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对比俄汉文化观念词“雨”,从词源、构词等角度分析“雨”“дождь”两词的异同,进一步探索其在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物哀"是日本古典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从审美反应机制、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作用关系、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审美目的论等角度都突出体现和代表了日本美学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质,同时呈现出与欧洲古典美学传统在不同层面上复杂微妙的对应和对立,而这些都源于东西美学不同的文化背景、精神实践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中考察西方与日本美学传统的不同进路与深层特质,促进东西方美学的理解、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9.
师发玲  李瑜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24(2):110-112,F000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和特色的集中体现。基于高校图书馆实践的文化性,从文化视角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化特质,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的功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物词汇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每个民族的风俗、社会文化等也会在动物名称中有所体现。基于此,通过对东西方传统文化中"猪"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出东西文化中对动物名词的理解差异,并折射出东西方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便进一步消除东西方交流的障碍,更好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特质。青岛作为一座近代崛起的城市,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势。在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本乡本土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原生态文化更多地集中在城市的北部,李村大集、够级扑克等等,都代表了青岛人的创造精神,给青岛这座城市注入了古老而又时尚的文化元素,成为青岛引以为傲的民俗文化品牌。弘扬民俗文化,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因文化、民族、地域的不同,因人们生活形态、历史背景、文化礼俗等的差异,使各民族对色彩的感受与象征意义会有所差异。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文化对比中,探求文化发展对色彩象征意义的影响,以便于东西方文化更好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民族文明在不断演进和发展中民族精气神与性格充分交织,以此延续民族历史并促进民族内部团结,是民族在不断发展中生成的思想与理念特质。诚然,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均会受文化生态环境影响,在民族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各民族均凭借自身特殊的传统文化属性和特点与其他民族形成差别,传统文化属性与特点是民族精神内涵集中且重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是两部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代表性作品。虽然由不同的民族书写各自时代的强者,但我们从中却能体会到二者在精神气质上的相似,以及文化内涵上的差异。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对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特质进行了概括,主要有和谐元素、宗教元素、群体元素、乐感元素,并对现代饭店文化的内涵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民族文化四个特质对饭店文化内涵四个层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窦娥冤》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古典悲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的伦理特质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机制深刘地影响着戏曲作家的创作动机,规范着他们的创作手法,从立意到构思再到艺术表现,中国古典悲剧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民族文化精神打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他一生下来,就落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现实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中华文明的琼浆玉液哺育着他的成长。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质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传统文化对每个成员的熏陶和影响具有必然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并已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就要注意东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德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美学中心的代表,曾经在审美精神领域携手走在世界的前列。可是在近现代,中国逐渐失去了这种精神,目前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奉行的实用理性和工具理性原则又使人们的审美精神几乎推向灭绝。席勒、尼采等人的哲学、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德国文化美学之特点,文章试图从文化的层面上,借对他们哲学、美学中的审美思想的深入分析与反思批判,找出应对我们目前局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产生于各民族日常生活的舞蹈艺术,象征并代表了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我国的民族舞蹈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本文笔者就从我国高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的意义出发,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舞蹈教育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