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变文是唐代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它已经具备了成熟小说的特征,是唐代与文言小说并行的通俗小说。佛教变文来源于佛经故事,题材与内容都是讲神魔之争,它的基本特征是神变、斗法。佛教变文创造了一个人神混合的世界。形式上,佛教变文散韵结合,善于铺陈,这些写作手法被明代神魔小说所直接继承。所以,佛教变文就是唐代的神魔小说。  相似文献   

2.
《封神演义》是我国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借用武王伐纣的故事描写了道教的派系纷争、正邪之战,其中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道教尊神、民间传奇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在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全新的塑造。文章以小说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和文化传统,着重分析了《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阐教和截教的对比,揭示了所谓正邪背后的"神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明代后期的神魔小说,无疑是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等的影响,还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等的营养。本文就神魔小说对《山海经》神话构象意识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粗浅探讨,认为《山海经》创造神话的构象意识成为了明清神魔小说塑造艺术形象的范式,同时,明清神魔小说对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凯瑟琳.波特的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均采用了意识流和细节描写的人物塑造手法,另外《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复数的叙述角度和象征隐喻手法,《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采用有限全知的叙述视角和对比手法,两位作家娴熟巧妙地运用相同和不同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使表现手法这个"形式"完美地为内容服务,从而刻画出两个个性鲜明、独特、丰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刘成 《文教资料》2011,(12):12-13
魏晋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先河,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从《世说》怎样抓准特点塑造人物,把握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人物内心,通过环境塑造人物,个性口语突出人物等方面对《世说》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神魔小说继承了神话、志怪小说的特点,采取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人性、神性、动物性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等艺术形象。与悟空、八戒相比,沙僧缺少恰当的动物原型,因而显得暗淡无光。  相似文献   

7.
“以幻为真”这一神魔思想是《西游记》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特征。《西游记》深受真与幻浑然一体的神话传统的影响。宗教信仰承担过神魔思想传播与发展“因素”的角色是无可辩驳的。人们对进入神魔小说中的历史人物的关注促进了神魔思想的传播。别具一格、神奇夸张的神魔人物与光怪陆离的风物环境、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促进了神魔思想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心态描写与讽刺手法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金瓶梅》在艺术上的创造及其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本文认为,《金瓶梅》的人物塑造已基本摆脱了以前小说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创造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使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金瓶梅》不仅描绘出人物细致的心理活动,还揭示出人物心理深层的潜意识,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态反映,如嫉妒、迁怒、焦虑等,进而写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心史。出于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不满,《金瓶梅》形成自己特有的讽刺风格。讽刺手法的多样与讽刺内容的广泛,使《金瓶梅》成为中国长篇讽刺小说的嚆矢,给后来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解读狄更斯小说人物创造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宇容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57-60,69
全文从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解读狄更斯人物创造的方式,探求他对神话和18世纪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其人物是否属于"典型"范畴置疑。神话象征手法及其神话的时空观,以及18世纪流浪汉小说故事性与平民化的特征对狄更斯的人物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与他的创作偏好相结合,如市民世界的象征性和细节化的漫画手法等,形成了其特有的同时有着缺憾的扁形人物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反复"是张天翼短篇小说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修辞手法,大致可分为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内心想法、话语腔调的反复等,这种手法的运用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增加讽刺的力度、深化小说主题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给张天翼的作品增添了几分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优秀的小说。分析这些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应当抓什么,怎样分析?这里就双册教材中的几篇小说谈谈个人的看法,供教师们备课时参考。抓住每篇小说塑造人物的最鲜明、最独特的艺术手法进行细致的认真的分析,是中学语文中小说人物分析的主要方法。要找出每一篇小说人物塑造的独特的艺术手法,必须认真钻研作品,并将几篇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对照中,用全力抓住各自的“个性”,细致地分析好“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要明确小说这一文体,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性的东西。可见,人物形象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自然成了教学的突破口、切入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往往通过设置情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起来。各种手法、情节和环境等对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14.
《娇红记》是元明早期中篇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在人物塑造、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娇红记》艺术效果的取得与其叙事方式紧密相关,它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笔手法"的运用,二是叙事角度的选取,三是叙事时间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推进情节发展、开拓独特意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是艺术以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不可忽视的手法。鲁迅小说《风波》中的细节描写对深化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旨具有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1954年出版以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及独特的艺术手法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推崇,小说成功的人物塑造为突出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人物语言设计、心理以及行为描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邓友梅小说包含着浓郁的鲁迅因子.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在邓友梅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得以生存和繁衍.同时邓友梅小说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手法也延续了鲁迅传统,邓友梅通过那五、邵清远、玉宝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社会大背景的描绘,批判了国民劣根性,进而达到批判封建文化的目的,延续了鲁迅的批判立场:在艺术手法上,邓友梅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和白描语言手法的运用构建了故事和人物的载体,也是对鲁迅艺术手法的承继.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他善于进行心理分析,采用内心独白、现身说法、自由联想和写信等手法,以精神分析为透视点,将心理描写与现实主义手法结合,用激情、冲动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淋漓尽致的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当下对《西游记》的阅读与教学中仍存在概念化、标签化、单一化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既定的概念、摘下固化的标签,在阅读中读出神魔小说的本来趣味,读出神魔人物的凡人真性,读出神魔世界的辩证深思。  相似文献   

20.
从其叙事、人物塑造、情节构思方面入手,分析了洛奇在<小世界>创作上,大胆采用现实主义传统的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情节构思手法,对后现代小说创作模式进行了有力反拨,充分肯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二十一世纪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预示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二十一世纪文学创作的强势复兴巳成定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