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广韵》中反切声相同或相通、韵同、调不同的异读字共1694字,本文对这些字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平上去入四声之间的相转证明了古有四声别义;第二,我们推测,《广韵》异读中平去相转但又不辨义的字可能与方言有关;第三,浊上变去,这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揭示了《广韵》中包含有时音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广韵》“下”存在异读,异读原因别有来源。根据诗文押韵情况分析,“下”上古本只一音,本义表示名词“底也”,后引申而有动词“行下”义。动词“下”异读始于魏人苏林,自此“下”异读词性词义分别清楚。  相似文献   

3.
《广韵》异读字中含有大量反映中古时期各地方音的信息,由于现存资料有限,还不具备系统研究这种语音现象的条件;但是对传世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的零散材料进行收集,通过考证的办法,还是可以窥见其中的部分现象,通过对这类现象的考释可以为中古时期的汉语语音史研究积累基础性材料。  相似文献   

4.
《经典释文》保存了大量的异读,这些异读从出现位置上可以分为同条异读和异条异读。按音义搭配关系可以将这些异读分为音近义别、音近义通、音近义同3类,我们发现同条异读和异条首音异读是性质差别很大的两类异读。同条异读中,音近义同占据很大比例;异条异读中,音近义别占据很大的比例。由于字形的分化,《经典释文》中的异读能直接反映形态的已经很少,研究上古汉语形态必须把异读和词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了解宋初通语及方言的语音面貌,我们有必要对《集韵》、《广韵》的异读作系统的比较研究。要解决如何以异读所反映的语音信息建构历时语音层次,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异读间的比较,找出音类间的差异,然后通过考证其文献来源,之后再探讨语音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韵》“重”有“直容切”、“直陇切”、“柱用切”三个读音,其中“直陇切”和“柱用切”两个读音是否区别意义,古今音兼注的古汉语字词典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论文从《广韵》出发,根据《经典释文》“重”注音所显示的音义关系证明“重”的“直陇切”和“柱用切”两个读音是辨义的读音。  相似文献   

7.
《广韵》异读字中含有大量反映中古时期各地方音的信息,由于现存资料有限,还不具备系统研究这种语音现象的条件;但是对传世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的零散材料进行收集,通过考证的办法,还是可以窥见其中的部分现象.通过对这类现象的考释可以为中古时期的汉语语音史研究积累基础性材料。  相似文献   

8.
《广韵》、《集韵》相同的字形有18910个,《集韵》新增字共有11864个字形,以单音字或只出现一次的字形占多数,《广韵》所收字在《集韵》中基本能找到.《集韵》所收字形的规模,大约为《广韵》的1.5倍,即《集韵》新增字形占自身所收总字形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总的来说,新增字形对小韵增减及音系结构的影响不大,异读字也只在新增字形里占少数.《集韵》有规范字形结构的行为,同时,字形结构标准多以《说文解字》大徐本为主,《集韵》收字能在《经典释文》中找到直接来源根据的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9.
《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作者贾昌朝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参考《说文解字》,对《经典释文》所录存的巨量音切资料进行了会集系联,从中选取了经籍中常用的1100多组异读词,并逐一作了音义上的对比与分析。将《音辨》异读音义与《释文》进行比较,可以管窥贾氏选择异读字音义的原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部分异读字的考释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得到异读字的来源主要有读音来源和材料来源两种情况。在分类方面,通过分类目的和分类原则的确定,得出异读字可以分为文字现象和语言现象两类:反映文字现象的有形体借用、声符类推、声符讹读三类;反映语言现象的有规律音变、例外音变、构词音变三类。  相似文献   

11.
《全明散曲》韵谱与《中原音韵》韵谱交错参差的深层次原因,主要与周德清建立的音位间架、明代曲家选取曲韵脚字的倾向性有关。《全明散曲》韵谱收字不包含异体字,就字在《全明散曲》韵谱中出现的频率可分为:常用字、非常用字;就《中原音韵》韵谱收字的系统性可分为:系统性失收字、零星失收字;就其为前代或同时代韵书收编的情况可分为:《广韵》或《集韵》所收字、明代字书所收字、明代曲韵书所收字。《全明散曲》韵谱收录了四例具有方言特征的入韵方言词。  相似文献   

12.
研究汉语音韵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而谐声字无疑是众多材料中的重要成员。本文以《广韵》中从"奇"得声的谐声字为材料,分析其声韵调,并试图发现其内在规律,明确《广韵》中特殊谐声关系的存在,揭示谐声字在音韵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依据汉字形体演变规律,结合文献用字,采取“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方法,对《广韵》中的“棴”、“(康瓦)”等疑难字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4.
《广韵》颁行31年之后又出现一部大型官修韵书《集韵》.二者虽处同一朝代,时间相隔不远,但在收字归韵、编写体例以及反映出的语音特征却表现出相异之处.作者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集韵》与《广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韵上的某些特征,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互注”异音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互注,是多音字的异读在不同处的加圈异注,即又音互见。该书为1419个多音字头共加3048圈,这些异读主要有同义异音、专名音变、音变构词三大内容。该书作为科考用书具有简明、通用的特点,对《广韵》、《经典释文》等的异读有传承也有取舍和发展,运用了加圈互注的音义分析方法来辨音明义并考词定字,反映了音变构词批量生成古今字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广韵》颁行31年之后又出现一部大型官修韵书《集韵》。二者虽处同一朝代,时间相隔不远,但在收字归韵、编写体例以及反映出的语音特征却表现出相异之处。作者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集韵》与《广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韵上的某些特征,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潮语十五音》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潮语十五音》与《广韵》的音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将《潮语十五音》所收例字与《广韵》进行逐一对比,按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的顺序对比了《广韵》的声母与《潮语十五音》声母。其次,对比了《广韵》与《潮语十五音》韵母系统,并重点考察了不同发音部位的声母对韵母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二者声调系统的异同。通过与《广韵》的对比,明确了《潮语十五音》语音系统中声、韵、调各要素的来源,为确定《潮语十五音》的音系性质、深入研究该韵书准备充分的证据与材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广韵》中从尧得声的谐声字的谐声规律,明确广韵中特殊谐声关系的存在。通过在各方言中和中古、上古读音的比较,揭示其语音发展痕迹,并显示谐声在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布后直到2001年的16年间,有多处文言文异读字的标音与《审音表》的规范标准相抵牾。例如:初中《语文》第一册《卖炭翁》,将“翩翩两骑来是谁”的“骑”标音为jì;高中《语文》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对宁乡花明楼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进行描写。本文指出,具有相同音韵地位的一类字,在青少年文白系统中的叠置情况已与中老年的有所不同,通过对两代人文白系统的比较,可以看到宁乡花明楼方言文白异读的历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