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培养初期的二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特别重要。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审题时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读题,看清题意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有时同学们拿着题目来问我 ,我只要把题目读一遍 ,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们怎么解答 ,他们就笑着说“会了”。原来 ,我读题时 ,注意把关键字词读得很重 ,又拖得很长 ,突出了题目的中心。可见 ,读题对指导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不读题就做题的学生是很少的 ,但同样读题 ,有的学生只是走马看花 ,根本没有理解题意 ,有的学生只读开头 ,不等读完 ,凭自己的想象便胡乱做起题来 ,结果这些学生往往都做错了 ,因此 ,审题中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读题。我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做到三读 :一读 ,知其梗概。这是了解性…  相似文献   

3.
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不认真审题,尚未全面理解题意,就列式计算,结果往往出错。如果要他把题目再细读一遍,他才恍然大悟,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这说明认真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点:①能正确,流利地读题,不读破句,不添字、漏字;②弄清题目中字、词、句的含义以及数学术语、数字、单位名称等,理解题目中讲的是怎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小,解答数学题或考试时大多由教师读题目要求和题目内容,学生边听边解答。有经验的教师读题时会有意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习惯。如果忽视了低年级审题习惯的培养,就会使部分学生形成依赖性,养成不良的审题习惯,甚至导致他们不会审题。我把不良审题习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一个学生拿着一道应用题来到办公室问老师.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解答,只是把题读了一遍,谁知道这学生听后笑了“:我会了!”就跑回教室了.这老师用什么妙法把学生的疑难很快地解决了呢?原来这位老师读题很有“门道”,还很有表情呢.比如在读“今年比去年多生产多少斤”时,把“多”字读得很重,又拖得很长,于是,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可见解答应用题,不能忽视读题.怎样指导学生读题呢?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妨培养学生边读题边审题的习惯.除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读题有困难可由教师代读或者领读外,对其他年级学生,更多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特别是默读的好习惯.对初学或还没有熟练掌握的应用题最好要做到三读——一是初读,即了解性地读题.通过初读弄清题目中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二是复读,即审题性地读题,要反复默读、边读边想.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题中难懂的或容易混淆的词语,如“:照这样计算“”增加到”与“增加了”等;2.弄清题中没有明显给出的数据,以及与运算无关的、多余的数据;3.弄清某些倒叙的题目的题意,如(1“)妈妈今年28岁,比爸爸小5岁.爸爸今年多少岁?”(2“)某书店上月卖出儿童读物1568本,还...  相似文献   

6.
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通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分析原因,在抱怨学生粗心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和审题习惯及审题技能的欠缺。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有效的思考方法作保证。因此,读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读题"?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读数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朱成星 《学子》2013,(3):55
一、要加强习惯的培养不良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理想,在计算方面表现得大为突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1.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认真读题,长期以来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学科需要重点关注的,与数学学科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良好的阅读题目习惯与审题能力在数学上更为重要。学生许多计算错误就是因为看题不清,有把数字看错了,有的把运算顺序看错  相似文献   

8.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有时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更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做,根本不看题目的要求……这些可以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这要求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学生审题不清除了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外,还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有关.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指导朗读;引导观察;实践操作;思辨说题"这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有意义。要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审题,而读题则是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目的要求,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读题的教学。在解答文字题时,读题必须准确,不能添字或漏字,关键字、词要读重音。例如“用1.6与0.4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去除0.5,商是多少?”在读题时,“除”不能读成“除以”,题中的“和”、“差”应该读重音。应用题的读题有“三读”。一是初读,即了解性读题。通过初读,了解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我认为不仅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阅读对于学习数学也是同等重要的。尤其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动眼观察、动口朗读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提高读题能力。在数学课中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就开始接触简单的应用题了,更应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并在阅读后,能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在小组问进行交流、探讨,从读开始,一步一步去学会审题、解题,逐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审题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认真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要使审题真正成为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阅读理解能力.从低年级开始,要加强读题指导,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一个字,不破句读,还要注意标点符号.对一些关键性的名词、术语,要结合题目让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有些什么联系等.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审题时,虽然一遍又一遍地读题,但读来读去,结果还是对题意不理解。追究它的原因:一是学生不明确审题的要求,二是学生阅读能力差;三是学生审题时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为了解决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我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指导学生掌握三遍读题的审题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教学上,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课堂表现良好,可是当让他们独立完成作业时却给人的感觉常常判若两人,课堂表现出色,可作业却一塌糊涂。现在的学生在大量的巩固练习之下,早就养成了拿题就做的习惯。很多时候,学生根本就不进行审题。如,五年级的乘法除法笔算,很多学生看到题目,看到题目下面有较多空白,就会动笔计算,他们根本看不到题目除了要求笔算还要求验算!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上课学生思维积极,能够配合教师的引导理解题意,解决问题。但是从作业情况来看,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读题没有耐心,解题思路存在问题,有的学生是因为粗心所致,也有的学生张冠李戴错误运用数学概念……这些暴露出的是学生薄弱的审题能力。一、学生审题能力的分析从以上现象分析可知,造成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阅读数学问题过于心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句话看似是对学生说的,可如果教师对学生说的自己都没有毅力,没有养成始终如一地坚持训练的习惯,学生的习惯又从何养起?所以,这里我们仍然谈的是教师的习惯问题。一、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离开语文课堂,进入数学课,许多学生就不会读了,其实并不是他们不会读,而是数学教师不重视这一点。其实,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年级学生在做题目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字不认识,然而认识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往往学生作业上的题目都是由教师和家  相似文献   

16.
肖清纪 《考试周刊》2010,(39):98-98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往往是自己草草读题,或让学生读一遍题,就直奔主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有的数学老师认为审题是阅读的一种,那是语文老师所应指导的,因此就忽略了。其不知,往往只要给学生留有几分钟,让学生默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给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然后大家集体交流,再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以后的考试中由于没看清题而做错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审题是基础,应用题教学必须在审题上下功夫。由此可见审题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下功夫”呢?   充分读题、养成自觉弄清题意的习惯。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它关系到审题的质量。一年级时,主要由教师范读,学生跟着学读,然后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读题(默读)。在应用题审题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三读。初读:要求要懂得题中的每个字词的读音及意思,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情节,弄清题意;复读:收集信息,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读:明确条件和问题分别表示什么“量”。如“生产小组要加工 78…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计量单位运用出错成因探析通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以及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出错源于思维能力的欠缺1.审题不清"审题"并不是解决文科类题目的专利,在解答数学题目时,不少学生由于不重视审题,导致出错。如读题时注意力不集中,条件看错或读漏题中的内容;也有的遇到会做的题就兴奋,"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相似文献   

19.
杜艺玲 《广西教育》2014,(29):109-110
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出错的原因很大一方面在于审题不够细心、认真、到位。此外,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把阅题与析题分两步走,看归看、想归想,读到问题时才想着重新审题寻找所需的条件,思考解题的方法,因此在解题速度上比较慢。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要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我们就要重视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边读边思中理解题目的意思,理清解题的脉络。一、变看为读,边读边画,弄清题意在平时的练习中,很多学生往往一拿到题目,快速浏览一遍(有的可能连题目  相似文献   

20.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审题时,除了要做到读通、读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外,还要分析题目并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笔者认为,目标分解法、逆向推理法、图表示意法、过程简化法、虚拟分析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几种析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