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宏观"的角度讲,佐利克先生的演讲和赵启正先生的点评也是中西学者之间关于"和谐"问题的对话。与已发表过的牟钟鉴和安乐哲教授的对话不同的是,他们"对话"的参照系是中美两国的外交和国际政治背景,这倒是与他们两位的学者和政治家身份相吻合的。他们的政治背景容易使人联系到中美两国20世纪三次重大的原则性关系,先是抗日战争中中美两国的友好互助,中间是长达二十多年两国的相互结怨和隔膜,最后是上海公报所翻开的历史新页,从此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相互理解彼此关切并寻求解决敏感问题的道路,用邓小平的话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的关系模式。邓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中国政治家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与一定时期内的理想主义思维定势是很不相同的,但具有深厚实用主义传统的美国人又是很容易理解的。我的一位忘年交师长参与了对上海公报后的中美关系进行历史总结的工作,他告诉我说,突破中美之间的坚冰所贯彻的就是一种在美国人看来叫做"实用主义"、在中国人看来叫做"实事求是"的精神。我认为这也是两国领导人在保持理想主义的终极价值观方面各自做出让步的结果,这就是"求同存异"。照理想主义看,"异"绝对高于"同",因此而无"求同"的必要;而照实用主义看,"同"绝对高于"异",因此必须"求同"以"存异",甚至"异化"而趋同,这样就使相异的事物得以接触、交流、互动,形成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以体现事物存在的活力和价值,中国古人欣赏"君子和而不同"的格言,现在也很能理解"求同存异"的道理,如果再将它们翻译成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我想美国人是会感受到其亲和价值的。反过来也一样,如果美国人能将自己的"实用主义"表达成"和而不同"或"求同存异",并贯彻到美中关系中,中国人也会同样感到其亲和的价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之观中美关系三十五年之历史,可也。单纯  相似文献   

2.
"得一门而入"——对话研究及其方法论指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差异与对立之后,交流仍是可能 的。即使思想不同,意见分别,人们仍然可以相 遇、和解与重聚。通过对话,加深相互之间的理 解。这是对话思想的主要题旨。这篇文章从对话 研究的思想源起,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到对话研 究的假设,概念的本质属性,方法论的指向,研 究的主要内容,构成理论的主要概念之间的相互 联系,对话研究的特质以及"和而不同"的中国 对话理念9个方面,对传播学中的对话研究及理 论观点做一初步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9月17日,生活日报"社区对话"百期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对"社区对话"这一品牌新闻专栏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吃透基层,影响高端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何荣德"社区对话"专栏办到了"三贴近"的主阵地上,办事处、居委会、居民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在大西北跑边防,采写了一些人物典型报道,有得 有失。如果要从人物典型报道思想性和可读性方面作些思考, 我觉得还需要强调思维空间上的两个概念:"走近"与"背离"。 "走近"与"背离"是一对矛盾。从写作的角度看,"走近"典型人 物,就是接受感动,表现感染力;"背离"典型人物,就是欣赏优 美,表现时代精神。寻求两者的统一,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覃兆刿:张教授.约你进行这个对话是因为我注意到你对企业档案管理有持续深入的研究,我希望你对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系统认识和国外企业档案工作的考察能够启发我们在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长来 《大观周刊》2010,(46):174-174
新课程提倡“对话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与作者编者之间要进行了“对话”,这种“对话”其实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相似文献   

7.
牛玮一 《东南传播》2021,(10):89-91
"他者"概念自诞生之初便蕴含着与"自我"相对的意涵,经常被贴上愚昧、卑劣的标签,信息时代的讯息发达并未有效解决"自我"和"他者"的矛盾,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中,地球村内部依旧充满新的冲突和暴力.一方面,"我们"通过对"他者"的确认和排斥来完成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对"他者"进行不平等的形象建构,记者作为新闻制作过程中的生产主体,把握着新闻生产的重要渠道,在"他者"观念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下,"他者化"报道的思维依然存在,并且直接影响着"他者"的媒体形象建构.跨文化传播本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精神文明交流过程,只有破除"他者"观念的二元对立思维,才能将跨文化传播变为一种共享、开放的传播形式,从而获得打破各文化间交流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的以对话唤醒学生的教育思想,源于他对文字这一新技艺给人的思维和心理结构以及口耳相传的教育传统带来挑战的忧思,在苏格拉底那里,文字对教育的最大危害是使鲜活的教育不在。言语对话和交流则是抵制文字对教育带来的毒性的重要武器,教育应充分运用这一重要武器,如此才能让学生抵达真实本身。  相似文献   

9.
高奋 《中国出版》2013,(1):24-26
在"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格局尚未根本扭转的现状下,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立场,在多种文化交锋、交流、交融的对话过程中,用中华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洞察、吸纳、消融和改写国外优秀思想,  相似文献   

10.
"社区对话",说的都是老百姓的心里话济南市甸柳一居居民商希玲2007年12月28日,"社区对话"第35站走进甸柳一居,这一期的焦点是开放式小区的安全问题。一到冬天,开放式小区就频频失窃,成了居民的心头大患。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新闻前哨》2022,(5):67-70
当下,中国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一批洋网红,其国别特性和自带"他者"属性,无形中扮演了跨文化传播的角色.本文以哔哩哔哩海外UP主"我是郭杰瑞"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主体间性"的视角分析传者、受众与内容三大主体间的"对话"关系,以期为全球...  相似文献   

12.
在人肉搜索之风盛行的今天,学界对于"网络暴力"的质疑声不断加大.在笔者看来,这种质疑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我们应该转变思维的角度,善于利用"网络暴力"的价值,将其作为社会监督、思想教化以及舆论引导的社会公器来对待.  相似文献   

13.
曾丽红 《今传媒》2014,(5):149-150
目前高校新闻学教育面临的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媒体实际需要脱节。笔者以为,适当引入"对话"思维和情境"对话"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丰盈新闻学教育的理念和内涵,还能够进一步推动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我属于全天候、抗干扰的‘写作工人'。"80岁的著名作家王蒙接受采访时,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的状态还不错!我在这儿也没有停止‘写作劳动'。今早上我六点半起床,写到八点,一个半小时,再洗脸、吃饭。昨天下午和晚上也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在电脑上敲字。"王蒙携夫人单三娅女士在海南保亭呀诺达出席2014两岸笔会时,登雨林栈道、下黎村苗寨,与两岸四地文化人对话,思维敏捷、言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会议新闻中的创新思维进行探讨,包括宏观思维、换位思维、反向思维、动态思维、发散思维,寻求做好会议新闻报道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口头交谈是电视"面对面"的主要传播方式,也是建立和谐人际交往场的重要渠道,但参与电视"面对面"双方的即兴交谈并非只是泛泛而谈,而是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除了为公众提供信息,展现交谈双方的主体特征,还指向"对话"这一更深层面的人类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转型期,广告显示出更多社会心理诉求.本文通过对《新民周刊》2014-2016年的123条地产广告追踪分析,明确众多地产公司的广告话语仍属于"独白质",而非"对话质".单向度的独白广告话语虽能实现短期利益目标,但却无法实现广告与购买力之间的互动与转换.在此背景下,重新探讨广告"对话质"背后的仪式观,是对广告本意的应答,也是实现广告传播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实体书店,正致力于整体转型,如何以"用户思维"谋求转型成为业界思考的一大热点,本文围绕实体书店树立"用户思维"、掌握"用户思维"和运用"用户思维"实现转型进行了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荧屏形象直接关乎电视台形象.许多主持人存在"羊群效应"的思维方式,盲目跟从所谓的"时尚"、"潮流",而"定制化"现象的出现,则产生"反羊群效应",让主持人荧幕形象变得独树一帜,提升电视节目的荧幕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一词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相对于工业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至上、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强调零距离、去中心化,强调实时互动、参与、分享.具体到媒体内容生产上,体现为"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围绕受众信息需求、心理需求做文章.2016年12月15日至24日,《楚天都市报》及其新媒体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内容生产,推出"小小煎饼摊撑起一个家"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