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他们企望走捷径,“一步到位”,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有的放  相似文献   

2.
“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因而,一提及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怕教或怕学。三年级学生尤其畏惧作文。为了攻克这种心理障碍,就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以“乐教”促“乐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激发兴趣,连句成段新大纲提出:三年级作文要侧重训练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要练好这个基本功,教师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要“扶”他们一把,降低…  相似文献   

3.
李明 《现代语文》2010,(8):134-135
语文新课标中“总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文即做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是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和“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致力于作文训练和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始终把“人”的价值因素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大多怕写作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从“讨厌”作文到乐意作文呢? 一、挖掘闪光点,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写”丧失信心是写作文的大敌。有些学生由于写作基本功较差,便错误地认为自己“笨”,不是写作文的料子。对于这类学生要从坚定信心入手,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为此,我专门召开这类学生的专题会议,先让他们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秀习作,再让他们读优秀习作作者最初的作文——同  相似文献   

5.
习作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许多小学生却都害怕作文,习作成丁他们心中的包袱。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当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变教师的主观指导为学生的乐意写作,致力于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邹圣洁 《教学随笔》2016,(5):126-126
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联系教学实际,从作文修改的一种方式即“学生互改”着手,致力于为教师传授作文修改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修改方法,认识自身作文的优缺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上。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要做到: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搞好第二次批阅,培养“改”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让他们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个性化,是学生自我认识的独立表达。“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完成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表达? 一、关注生活——激活个性的基础 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犯难,他们的一些作文或无病呻吟,或众  相似文献   

9.
“贴图作文”就是让学生自己寻找作文的材料——图画,并把它贴在本子上进行写作。“贴图作文”和看图作文有区别又有联系。“贴图作文”是学生自己找图,自己贴图,自己作文。在这里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但是,它又离不开看图作文的基本功,可以说是看图作文的“变形”。目前,小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似乎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增长。这种情况的发生大概和学生生活的枯燥与作文命题的单调及作文教学方法的陈旧有关。“贴图作文”就是试图在“兴趣”这两个字上做做文章。从小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具体、形象、新颖的画面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当无穷无尽的报刊在他们面前堆起时,就向他们展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武泉 《成才之路》2014,(14):17-17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文的修改和批改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才能。作文的修改和批改要经历一个过程:批改——自己批改——互批——修改——欣赏。  相似文献   

11.
源起——切合教材课标要求 开学第一课,照例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学期学生要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可是每天有三门学科的作业,如果坚持每天写日记,那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怎样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他们营造轻松的作文氛围,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使他们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呢?  相似文献   

12.
“快乐作文”教学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有人把它理解为在作文教学中搞些游戏 ,玩玩乐乐 ,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快乐作文”教学有其更深广的内涵 ,它更多地体现在“审题——选材——表达——评讲——实践”等各个环节。“快乐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你不会写 ,教你会写 ;你不喜欢写 ,让你喜欢写。”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快乐。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就快乐作文教学做粗浅的探讨。一、拥有“内容”学生怕作文一个根本原因是觉得“没啥可写”。要是帮助学生“找米下锅”,那他们就会感到快乐。怎样使学生拥有“内容”呢 ?1…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而言,要让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长时期来,作文课基本上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教师为了出题目,冥思苦想,深怕学生找不到写的;学生为了做作文,象赶鸭子上架,搔头抓耳,总难使教师称心如意.随着开放的意识在国民的心目中已渐趋强化,因而那种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观应该摈弃了.一、单纯的教师命题观不科学文学理论的研究表明——生活是作文的唯一源泉.我们仔细分析学生的作文情况亦可得知,学生作文表达能力培养有这样一个规律:积累(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借鉴→创造.因此,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让他们“我手写我口”,去写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而言,要让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任何科学发明创造总是以假设、想象为前提的。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也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了点尝试。一、设计情境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我假设了几种“需要”,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环境和对象来说话,让学生在这类情境作文中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一则情境作文的命题是这样的:下课了,课代表把数学考卷发下来了,一位同学接过考卷——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作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习惯,培养他们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抒发独特感受,在写作中敢于标新立异,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提出“自主创新”作文的原则和目标体系及如何实施“自主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19.
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王丽 《阅读与鉴赏》2011,(12):14-15
提及作文,大多数学生会无条件地做出这样一个反应:“啊!又写作文?”的确。几乎是从“学生”身份确立的那一刻开始.作文就已经与他们结下不解之缘了——这一点也足以证明作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