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猬”是他的外号。在经历了家庭变故后,他变得孤单、无奈、愤懑、冷漠。懂事起,父亲就一直在杭州工作,直到他读初三父亲才调回老家。粗暴的父亲使他敬而远之,而从小无微不至关心他成长的母亲却在他读高一时病故。他接受不了母亲离他而去的噩耗,更接受不了因父亲的不负责任而延误母亲的病情。几个月后,父亲又闪电般地再婚。怎一个“恨”字了得!他恨父亲,他恨这个家庭,他走向了叛逆之路。初中三年都是班长的他,开始了抽烟、  相似文献   

2.
刘传芝 《山东教育》2007,(7):118-118
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三个子女,两个生活在县城,一个远在海南。母亲留在了老家,和退休的父亲承包了几亩地,一直侍弄着。用母亲的话说,种地又不费事,要不整天在家闷得慌。勤劳惯了的母亲哪里是在种地。分明是竭尽所能为子女减轻负担。分明是借忙碌解脱对子女的思念。  相似文献   

3.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说话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母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是每月赚取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还在本镇读高中,在家,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地,有人想买。那一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  相似文献   

4.
"刺猬"是他的外号.在经历了家庭变故后,他变得孤单、无奈、愤懑、冷漠.懂事起,父亲就一直在杭州工作,直到他读初三父亲才调回老家.粗暴的父亲使他敬而远之,而从小无微不至关心他成长的母亲却在他读高一时病故.他接受不了母亲离他而去的噩耗,更接受不了因父亲的不负责任而延误母亲的病情.几个月后,父亲又闪电般地再婚.怎一个"恨"字了得!他恨父亲,他恨这个家庭,他走向了叛逆之路.初中三年都是班长的他,开始了抽烟、酗酒、谈恋爱、打架斗殴……他桀骜不驯,当犯大错时,他的口头禅就是"不要你管"!老师不能管他,同学更是怕他.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6.
一 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好孩子,尽管做了一辈子教师的父亲一直望子成龙。我在高三开学的第三天就和班主任的儿子刘大为打了一架,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说我和张果儿同桌是为了要和她好,还说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很生气,一拳就击碎了他的眼镜……这时,我听见张果儿锐利的尖叫,当我抬头看她时,也看见漂亮的英语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瞠目结舌。 第一堂英语课我被驱逐出了教室,在校长室里等候最糟糕的判决。父亲也被请到了校长室,他对校长说,我身为教师居然连自己的儿子也管不好真是惭愧,但希望校长能给他一次机会,不要让他退学。说完他老泪纵横。 父亲不是轻易掉眼泪的男人,在我的记忆里他只哭过两次,一次是奶奶去世,一次是母亲去世。而我在学校的恶劣表现一定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我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懊悔。我开始想念母亲,如果她还活着,还能像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在日本、美国和中国的数千名中学生中做了题为“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的调查。日本学生的答案“第一位是父亲,第二位是母亲”;美国学生的答案“第一位是父亲,第二位是球星,第三位是母亲”;在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恨我的父亲母亲。我出生在四川省叙永县一个穷山沟里。父亲是个孤儿,只读了三年书,一直靠给东家放牛,西家打柴讨口饭吃长大,更要命的是,他是个哑巴。村里的姑娘们见了他不是逗他玩,就是远远地绕开,人们都以为父亲一辈子都讨不上老婆的。可是,就在父亲30岁那年,他居然用200斤粮食,一筐鸡蛋把38岁的母亲“娶”了回来。人们一阵惊讶又一阵叹息,因为,母亲是个痴呆女人。从我两三岁记事起就懂得了有一个哑巴父亲和一个痴呆母亲是多么地屈辱,因此我一直恨我的父  相似文献   

9.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春节来临的标示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父亲三十多岁之前已长髯(rán)齐胸。他秉(bǐnɡ)烛夜读时,不像小说中的美髯公关云长那样读兵书,而是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喜欢看闲书(当时对小说的通称)的是母亲。她幼年读过私塾(shú),做姑娘时手不释卷,出嫁时,诸般嫁妆齐全后,曾外祖父又让人专门制作一个大楸(qiū)木书箱,分成两格,将诗词小说尽排其内。母亲深信世…  相似文献   

10.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 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  相似文献   

11.
父亲戒烟,总共戒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母亲的逼迫下戒去的。父亲烟瘾大,整日拎个旱烟袋没完没了地抽。较之一般纸烟,旱烟烟味更涩更辣,往往母亲一进屋就被呛得涕泪横流。忍无可恶,母亲就要求父亲戒烟。父亲不同意,母亲同父亲大闹一场后住回了姥姥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父亲妥协了。父亲向母亲当面作了保证后,母亲才又搬回家里住。  相似文献   

12.
湘子 《初中生》2006,(6):8-9
从记事时起,他就知道父亲是个赌徒,母亲是个酒鬼。父亲赌输了,打完母亲再打他;母亲喝醉后,同样也拿他出气。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地读到高中,两年后,他又和周围的很多孩子一样辍学了。接下来,在街上鬼混,但这种日子让他感觉很无聊,而且很多人的蔑视伤透了他的心。他一次又一次问自己,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在别人的白眼中度过吗?  相似文献   

13.
一个初中三年级的男孩子,衣冠不整,边幅不修,母亲想提醒儿子稍稍修饰一下,被父亲阻止了,父亲说道:“你怎么不懂?他不修边幅说明他还没有对女生有兴趣。这是好事情,初三了,读书要紧!”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中,我的家庭一直是有些特别的。同别人的三口之家相比,我家只有我和父亲两人。早在我出生前,母亲就已经离开了这个家,她给我的印象,可以说只有零。小时候,也许父亲是怕我问起母亲的事,经常会一遍遍地告诉我:“妈妈去北京了,要过很久才会回来。”懵懂的我只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睁着大眼睛想象着母亲的模样,然后乖乖地和小朋友出去玩了。  相似文献   

15.
我是新建县大塘人民公社堂下小学的教师,今年34岁了。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读过两年小学,七个月的私塾,靠着父亲打长工、母亲做保母来维持学费。到十五岁的时候,由于家庭困难万分,无法再读下去了,便跟着父亲租了  相似文献   

16.
15岁那年冬天,母亲因为疲劳过度猝死在车床前.半个月后,一直被诅咒的父亲赶来了,跪在母亲的遗像前涕泪长流.  相似文献   

17.
旷世真情     
利箭 《家教指南》2006,(12):49-51
1979年解放军某部战士孙强为了保护战友而牺牲。噩耗传来。母亲晕倒在床,父亲也是悲痛欲绝。而这时,一位21岁的姑娘抛开世俗压力.毅然担负起了照顾5个弟妹和老人的家庭重担。  相似文献   

18.
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一个大企业家。他总认为父亲是不爱母亲的,虽然母亲死后父亲没有再娶。但他同样认为父亲是不爱他的。父亲让他享受着最好的教育,他也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身为人夫,在妻子死时没守在身边,而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这是罪过。他没有给父亲一个申辩的机会,直接“判”了父亲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9.
<正>你认为自己比起父亲更像母亲吗?这想法并不一定来自你的头脑,而有可能源自你的肚子!母亲对孩子的微生物群有着重要影响。与基因不同的是,寄居在肠道中的细菌并不是父母双方的平等混合,它们绝大部分来自母亲。没错,母亲在分娩和哺乳时会把自身的微生物群传给孩子。饮食、抗生素、感染……影响女性微生物群的一切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她未来的子  相似文献   

20.
爹地妈咪小时候在村里,她管父亲叫“爹”,管母亲叫“娘”; 进城上高中后,她管父亲叫“爸”,管母亲叫“妈”; 到上海上大学了,她管父亲叫“爹地”,管母亲叫“妈咪”。不过,她的“爹地”和“妈咪”至今还管她叫“娃”,而不是“B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