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费改税: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以国家为主体。在法律的强制规定下,采取各种方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并不断增进人民的福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5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个主要险种组成的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制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经济体量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也愈加富足,社会保障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之一。随着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保险统计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现在就如何做好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保障事业做出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国家根据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以及国家三方面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风险时,防止收入的中断、减少和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对参保人员在法定范围之内的风险起到了未雨绸缪的作用,它能使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保障作用,它是我们各项改革的“减震器”、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虽然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体系在不断完善,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也在不断深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社会保险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达到劳动者、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 ,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发展迅猛。因此 ,及时将这一群体纳入社会保障网 ,建立乡镇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1 建立乡镇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1 .1 建立乡镇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 ,特别是城镇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逐渐完善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城镇国有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 ,对减轻企业负担 ,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乡镇企…  相似文献   

6.
土地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土地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其次,人类劳动和土地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产物-农业,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保障。土地承载了人类社会。土地制度决定了土地的权属、土地的使用方式以及土地收益的分配,这三者又决定了人类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决定人类社会的走向。本文便从中国近现代史上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来浅析各时期土地制度的利弊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保险稽核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社会保险稽核制度及基本内容入手,多角度解读了社会保险稽核的一些基本问题,对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8.
卫雪丽 《科教文汇》2010,(7):204-204
在我国社会保险稽核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社会保险稽核制度及基本内容入手,多角度解读了社会保险稽核的一些基本问题,对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流动人口及其社会保障现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相关对策,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流动更加有序,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职业安全保障措施,社会保险对弱势群体人口的保护低于社会救助,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基于弱势群体人口的社会救助包含的基本内容有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房、法律援助、再就业援助、农村扶贫以及社会互助。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困境及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莉 《软科学》2001,15(6):19-24
建国几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社会保障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范畴内运行,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亟待深化改革,加速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姜欣 《软科学》2012,26(5):41-44
在费尔德斯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理论,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和全社会效用最大化这两个角度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优社会保障支出模型。根据模型求解出最优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公式,以我国1990~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我国最优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为29.84%,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处在较低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中基本主体的责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树文 《科研管理》2003,24(1):20-24
社会保障制度转型的核心是重新确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各相关主体的责任。社会保障不等于政府保障,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只承担与财政负担能力和社会保障性质相适应的有限责任;社会保障也不是企业保障,企业在社会保障中只负责依照法律规定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本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的有限责任;受保障者不光是社会保障的受益者,也必须履行缴纳保险费的责任。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这种机制性的社会责任连接关系,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完善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下滑,成为制约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逐步完善。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15.
刘俊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161-16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基本法的缺失,社会保障一直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化进程中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然而,一些人对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还认识不清,这严重妨害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因此,有必要对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希望引起大家对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严丹 《科教文汇》2012,(33):39-40
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社会学科,社会保障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从社会保障学的学科特点出发,首先说明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说明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学中的作用,再次说明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险学中存在的模式,最后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指出中国政府当前的战略目标是发展而不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其依据在于农民产量均衡行为构筑的农村相对稳定性和农业对社会发展的有限贡献。农民行为的失衡和对稳定的要求,亟待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最后,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宏伟  金丽馥 《软科学》2002,16(4):35-4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农村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的冲击、家庭结构变化的冲击、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的冲击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必须增强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构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各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探索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应在制度先行、因地制宜、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以及与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等原则的指引下,加快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改革。鉴于我国实情,应当首先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其他社会保障措施也应及时、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具有安全网和保护网的作用,推进浦东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是构建和谐浦东的需要,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当前,浦东已经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当然也有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推进浦东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必须统筹农保、镇保、城保和综保,分阶段逐步过渡到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