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题再现】1.改正“图片1”横幅上的一个错别字;根据新闻内容,修改“图片2”里的新闻标题。(江西省)图片1图片2①改正后的字是:____________。②修改后的标题为:_________________。2.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江西省)①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题目】向你致敬,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向你致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向你致敬,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向你致敬,历经风雨却顶天立地的大山……生活中,有太多人、太多事、太多物让我们心生敬意。请以“致敬”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2)600字左右。(3)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似文献   

3.
练习一     
<正>班级开展“我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班长小洛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协助她完成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1.下面是活动开场白中的一段话,有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小洛拿不准,请你帮她做出判断。在中国人的传统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以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再冠冕堂皇的话,  相似文献   

4.
<正>1.今年是中国植树节设立四十周年,为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将绿色理念带给千家万户,3月11日上午,中国邮政发行了该邮票,请你仔细欣赏,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你给邮票拟写一个新颖的题目。(2)仔细观察邮票,写出邮票的主要内容。(3)下面是中国植树节的徽标,请你阐释其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试题三     
<正>说明: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1分)班级拟开展“龙年说龙”主题活动,小组成员准备将成果汇编成册。作为小组的一员,请你帮助修改、完善下面的文字材料。1.小组成员在整理“龙文化漫谈”资料时,对下面语段中的有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忙判断。(5分)“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被人们幻想出来的生灵:中国人崇拜龙,崇拜的是它呼风唤雨的超凡能力、升腾向上的出类拔(1)_____粹/萃、能(2)_____曲/屈能伸的应时变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所蕴含的精神是亘古不变、历久弥新的。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风俗     
<正>习作要求“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习作指导选定风俗内容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看一看:课本的图片中有哪些风俗习惯?想必你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拜年、闹花灯、包饺子的场景,这些都是春节的习俗。  相似文献   

7.
练习二     
<正>学校拟召开“舌尖上的河南”主题活动,以下是学生会主席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1.以下是活动的开场白,请你完成下面任务。同学们,食物不仅满足人们四季三餐的温饱需求,更与传统文明息息相关。在我们诵读的古诗文中就经常出现食物。《孟子》中用鱼和熊掌来类比,巧妙地引出中心论点——“(1)______,(2)______”(《鱼我所欲也》);  相似文献   

8.
请先看2006年青海省中考英语的“书面表达”题。现在上网成了许多中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假如你叫小明,你最近对所在学校的60名同学(30名男生,30名女生)进行了上网目的调查,下面是你的调查结果,请根据其内容写一封信给校报主编,报告自己的调查结果。1.报告应包括图表所示的内容;2.叙述调查结果时要避免重复使用百分比;3.其中要有表明自己观点的句子;4.报告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报告应在100个单词左右。生词:chat(聊天、谈话)Xiao Ming“调查报告”是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常考题目之一,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图表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1.2019年5月4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邮票,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你根据画面的内容,分别拟写一个题目。(2)请你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倡议召开的。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请  相似文献   

10.
一、请你比一比1.请你比一比,哪团线长些?长的请画“○”。2.下面的三种蔬菜,哪种最重,在下面画“菁”,哪种最轻,在下面画“○”。3.请你在___上填上“多”或“少”,□里填上数,○里填上“>”或“<”。比bǐ比bǐ,,二、请你按顺序连线,给你一个惊喜三、请你分分类(3分)1.下面几种动物,哪些是鸟类?是的请用“○”圈起来。2.请你把下列物体中相同的一类用线连起来。四、数一数,填一填去动物园还有()站。五、猜一猜,在你认为对的答案下面画“菁”我吃了9个我吃的个数和你差不多1.102478还hái 差chà 很hěn 多duō!在zài 你nǐ 认rèn 为wèi…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题目】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1)请以“_____力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600字左右。(3)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阅读下面班会主持词,根据要求作文。相信耕耘就有收获,相信团结就有力量,相信踏实就有进步,相信真诚就有美好,相信尊重就有和谐……  相似文献   

12.
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安徽池州)(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2.请按下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西方社会学教授指出:“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写作指导  相似文献   

14.
毕诚 《中国德育》2008,(2):83-86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把礼仪、礼义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和礼义教育,主张“克己复礼”“居仁由义”,是中国传统学校教育和社会风俗教化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将礼仪、礼义作为一种基本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请看下面这两道中考题: 1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古楚淮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洪泽湖、大运河等自然景观;有关天培、周恩来等历史名人;《西游记》在这里诞生,淮扬菜从这里扬名……现在,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对出下联。下联的内容要  相似文献   

16.
试题一     
<正>说明: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龙文化,班刊拟出一期以中华龙文化为主题的专题,下面是小文同学搜集的资料,请你协助他完成相关任务:1.中华龙文化是讲公正、重和谐的文化,是崇尚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文化。小文同学想用古诗文来介绍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涵,请你结合课内所学知识,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相似文献   

17.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现在就开始重视健康,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这样你所需要的东西才能变为现·实。如果你连健康都失去了,那你就只剩下无可救药的贫穷了。(1)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现”应查________部。(2)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现”的读音:________(3)下面词语中“现”字与原文中加点字“现”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现形B.现状C.现金D.现场2.假如你是文字编辑,请从下列五个词语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明察秋毫莫名奇妙根深蒂固才书学浅妄自尊大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_改…  相似文献   

18.
练习三     
<正>学校拟召开“争做河南文旅推荐官”主题活动,以下是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1.下面是小豫在游览河南风景名胜时发到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他想引用学过的古诗文来润色,请你为他推荐合适的句子。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龙吟:又是旧历新年将至,《文化中国》将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古人过新年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从以上王安石的诗句可以看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春节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每逢过年,人们总是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表达辞旧迎新、岁岁平安的祥和心情。下面我们就谈一谈燃放烟花爆竹的风俗。  相似文献   

20.
1.填“说”“说”的单音同义词很多。请你把下面关于“说”的同义词填入合适的( )里。议诌评诩呓询谏讯①信口开河( ) ②梦中说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