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要让学生敢问,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1)创设宽松环境,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  相似文献   

2.
庄雷 《教师》2011,(15):54-54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要让学生敢问,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 (1)创设宽松环境,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3.
1鼓励学生敢问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  相似文献   

4.
一、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课堂,让学生敢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体现其地位、意愿,发挥他们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为什么”、“什么原因”、“怎么办”,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则取决于是否有适时的、让学生能“开口说话”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5.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他们“敢问”;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他们“想问”;多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善问”。  相似文献   

6.
一、鼓励学生“敢问”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感兴趣有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源”。1.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他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当有疑问或有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提问的机会;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会问。  相似文献   

8.
祝军荣 《广东教育》2007,(12):71-71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科学课堂教学上,学生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触动他们的思维因子,思考和感悟自然无从谈起,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使学生敢问.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实践、边思考,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身心放松、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困惑与不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幼稚肤浅的还是超越要求的,教师都应适当地给予…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二、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三、创设情蓄,让学生“有问”。四、授之以渔,让学生“会问”。五、提高素质,准确答问。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做到:营造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敢问”;激发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想问”;引导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善问”;点拨启思,帮助学生“解问”。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问题意识非常重要,但目前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要问,指导方法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13.
在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让创新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首先,教师应极力避免引起中高年级学生害怕的心理压力,制造和谐宽松的气氛、自由的环境,以利于学生发现和创新。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平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之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知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猜想、发现、要解放学的大脑,让他们联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  相似文献   

15.
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历史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要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二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三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 一、鼓励学生敢问 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首先,我们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被嘲笑的顾虑,要让学生毫无顾忌地问.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尽量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在这样积极的课堂氛围里面,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和舒展,才能大胆地"想我所想、问我所问".  相似文献   

17.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良好习惯。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问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芽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要充分尊重学生,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教师不仅不应指责,而且还应肯定其大胆质疑的精神;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有价值的问题,应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出答案;对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是学习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营造敢问的气氛,激发敢问的欲望,创设可问的情景,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拓宽提问思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养学生质疑意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提问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