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本文提出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应坚持四个结合的机制,以进一步探讨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演变及其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基本特点,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价值取向个体性与价值取向集体性相对,因价值取向集体性的导向认识,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价值取向个体性的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积极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大学生价值取向个性内涵、表现及成因的分析,论述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性性倾向的现实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本文提出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应坚持四个结合的机制,以进一步探讨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66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27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低于常模;(2)贫困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低于贫困男生;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许多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教育探索》2009,(3):109-11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政治上趋向现实化、自我意识上趋向个性化、精英意识上转向平民化、网络沟通日渐生活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重塑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建设的基本要求.需要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需要进行学校主课堂、辅课堂和社会课堂相结合的综合教育,需要宿舍文化、网络建设、党团组织活动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需要注意高校教师人格力量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南京师范大学刘云林考察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行为价值取向的特点,分析市场经济对大学生行为价值取向的意义,寻求确立大学生科学的价值目标体系的途径,对于大学生新的精神家园的建立,并使大学生的行为指向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大学生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和社会岗位所需人数不成正比。因此,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成了社会热点。而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有促进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和引导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引导李世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1.价值取向自我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现实的种种现象使大学生在进取精神得到弘扬开拓的同时,自我意识有所增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析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目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是由一元化到多元化,教育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基础,以促进社会进步为主导,寻求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和理性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平衡,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评价模式中一元化的桎梏,建立新型的、符合时代发民的、适应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转变,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评价模式中一元化的桎梏,建立新型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适应新的教育价值取向特点的教育评价模式势在必行;在教育评价目标上,充分反映人与社会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同时,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在教育评价内容上,要体现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评价不是为了选拔、淘汰,而是为了发展、提高;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应成为当今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知行取向是大学生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表现.文章从大学生认知取向、价值取向、行为表现等3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知行取向主要特点进行探讨,并就其偏差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知行取向,促进自身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价值取向个体性与价值取向集体性相对,因价值取向集体性的导向认识,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价值取向个体性的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积极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内涵、表现及成因的分析,论述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倾向的现实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备其独特的特点,这也就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和就业方向上产生很多的问题。文章依据笔者多年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就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大学生在就业时所形成的价值观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目前大学生求职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并结合人才市场需求目标和"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指导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和平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使大学生得以追求功利;二是庸俗社会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三是部分大学办学过程中蔓延的浮躁与功利化做法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培养德智体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引导张豪锋当代大学生,在观察社会、审视自身的过程中折射出时代的特点,研究在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的思想轨迹,把握他们的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做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工作,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倾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价值取向又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故在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对价值取向的分析、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可以说,抓住价值取向这个牛鼻子,价值观教育就能达到深入彻底、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高等教育自身价值的关照是我们高等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法途径的选择,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高等教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种价值,它们之间会出现不平衡甚至冲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应是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根本方向上规范了人们应当追求什么和应该怎样追求。在我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今天,应当特别关注并加强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大学生在探索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结合社会的特点、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就能早日成才。否则,不是满脑子的不切实际的空想,就是被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误导,从而陷于困境,迷失人生奋斗的目标。因此,调研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状况,分析他们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态势及新的特点,对引导职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培养合格的职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其心理素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对陕南某地方性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代地方性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现状,并指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大学生精神素质教育工程、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