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的三个世界理论"是个体数学学习理论,是由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数学家韬尔(David Tall)等人从感知、行动和反思这三种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出发而提出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同一个数学内容,可以划分为具体化世界、过程概念化世界和形式化世界三个不同的认知层次.韬尔关于"数学的三个世界理论"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数学学科特色,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数学三个世界包括具体化世界、过程概念化世界和形式化世界3个认知发展方式,数学三个世界理论反映了人类学习数学的认知发展过程.并将数学分为3个发展阶段:实用数学,理论数学,形式数学.根据数学三个世界的认知发展过程,从概念—具体化、符号—过程概念化、公理—形式化3方面探索基于数学三个世界理论的数学概念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3.
英国沃瑞克大学(WarwickUniversity)数学家韬尔(DavidTall)从数学学习的认知特征出发,把数学划分为三个不同的世界:具体化世界、过程概念化世界和形式化世界.韬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反映了人类的认知发展规律,就数学概念学习而言,它指明了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性和数学概念学习的层次性.本文将韬尔的三个世界学说指导于初中数学“相交线”(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学,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初中阶段几何内容的序章.从整体到局部是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路.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对几何世界的认识.可以说有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和算法度量四个阶段.这里主要涉及前两个阶段,在感知、确认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初步学会简单的度量方法.因此.学习该章应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形式化使得符号系统日渐脱离可感知的世界,数学化已经不是基于简单性的理想化过程,所造成的危机迫使人们从不同专业领域进行破解。文章试图寻找数学本身的反实在论性质,通过分析数学的近似性本质,还原自然数学化的真实过程,从而看清现代数学源自生活世界程序化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6.
罗晓莉 《中学文科》2009,(14):34-35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数学观念建构主义源于结构主义,可追溯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观点提出:知识不是独立于观察者客观世界的代表,相反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知识,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世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它指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两所城市29位来华留学生的深度访谈和分析编码,发现对母国世界与留学国世界的比较、想象世界与留学国世界的比较构成了来华留学生就读或积极感知或消极感知。但是,留学生就读的积极感知和消极感知可以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某些"关键事件"的影响发生转化。留学生就读积极感知会产生留学行动选择的"增殖效应",反之,留学生消极感知产生"蔓延效应"和"连锁效应"。由此提出了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媒体和出版业为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积极感知可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开门篇,是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与衔接,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与纽带,正如裴光亚老师所说“从三维空间开始,让学生感受一下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由立体到平面,因为三维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学生首先能感知到的,几何学习应该从直观感知开始”.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即发展,教学的作用在于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帮助其发展.2004年David Tall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新皮亚杰主义等研究成果创立了数学的三个世界理论.该理论重新划分了认知层次,更加合理地解释了人的认知发展过程.本文旨在阐述该理论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从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从学生感知特点出发,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因为写作过程就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感知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的过程。这过程包括作者对客观事物发出信息的吸收、整理和输出三个阶段,即感知、思维和表达三个进程。据国外心理学实验表明,外界信息有90%是通过人的视觉传递到大脑的,观察是人们主要的感知渠道。人们常说,有所见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说。观察是思维的基础,也是表达  相似文献   

12.
周兴腾 《教书育人》2013,(25):65-66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理论体系的重点内容,它所揭示的都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本质,数学概念中充满着数学性思维,数学定理以及法则到处都需要依据数学概念,解题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数学概念。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是向学生讲述一个定义以及三个注意点的内容,对于学生体会感知数学概念的教学环境却毫不关注。所以,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更是无法真正  相似文献   

13.
流行语除诙谐幽默外,其流行还有深层次的原因。Verschueren提出语言顺应论。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就要不断地根据语言的三种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对语言做出选择,其中顺应性为核心。顺应包括对交际语境的顺应,交际语境涉及三个层面:物质世界、交际世界和心理世界。本文主要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流行语对社交世界和受众心理世界的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数学思想的含义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数学思想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带中学生了解在过去的时间里,国家及世界所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渐渐建立起对祖国的热爱情怀,同时感知到整个世界的存在。本文将从家国情怀和世界意识两个维度展开讨论,分析对增强中学生爱国思想、开阔其世界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隐喻无处不在,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感知世界、阐释世界的认知手段.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隐喻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对隐喻作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感知世界和阐释世界.  相似文献   

17.
数学化。是指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简言之,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些都是数学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学化”是指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数学化,另一方面是对数学材料本身的数学化.  相似文献   

19.
“升与毫升”是学生学习度量单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从已有的长度、面积单位逐步经历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立体构建过程。本文借助“数学实验”教学的行动研究,对数学实验中量感累积经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整体感知实验方法,培育量感;完整经历实验过程,丰富量感;精心选择实验素材,提升量感。  相似文献   

20.
数学探究过程的核心价值是经历数学感知、数学表征、数学抽象概括、数学推理计算、数学记忆等认知活动,发展数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中要从整体上构思,关键处设问,适当处介入引导,为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然合理的数学思考搭建适当的脚手架.在学生思考的起点、转折点、迷茫点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适当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