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方闲章,其中的“难得糊涂”四个字,历来为许多人所赏识.从人生哲学中的“难得糊涂”,到“糊涂教学”,这中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从辩证的角度看,教师从一些特定的条件、场合和问题出发,适当而有目的地运用“糊涂教学”,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现具体谈谈我的作法:  相似文献   

2.
说“糊涂”     
新推出的折扇上常书有“难得糊涂”四个字,初看,颇雅;只是细细想来,“糊涂”这东西怪怪的:“不糊涂”,不好;“太糊涂”了,也不好。郑老夫子当年慨叹世事,万千情结最终凝成了”难得糊涂”四个字。从此.“难得糊涂”便风靡至今。清高的文人骚客发出“难得糊  相似文献   

3.
“难得糊涂”是清代书画家、学家郑板桥题过的一幅名的匾额。它代表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作为一名教师,当遇到孩子们说谎时,与其声色俱厉、大发雷霆,不如学一回郑板桥,“糊涂”一次。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画家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的条幅,历来被许多人所赏识,并引为座右铭。糊涂的本身并不值得肯定,但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化,“糊涂”也可以为我所利用。数学中有一门边缘科学叫模糊数学,诗歌中有一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办公桌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有一天,我的学生看见这幅字后吃惊地问:“老师,你不是总教育我们要清清楚楚地做事、明明白白地做人吗?你干吗又要‘糊涂’呢?你要是糊涂了,我们还能明白吗?”面对学生这一番连珠炮式的发问  相似文献   

6.
教坛禅机     
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拿它来指导教学,便是一种艺术:在思想教育和各科教学中,有时不妨装点“糊涂”.装点“糊涂”,是明知故问,是等待时机,是以假乱真,是启发思维.“糊涂”的背后,是清醒和机智.  相似文献   

7.
乾隆七年(1742年),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今属潍坊市)县令。县西北有云峰山。一天,板桥到山上观赏碑刻,琢磨多时,不觉已晚,投宿乡居,主人自称“糊涂老人”,却风度儒雅、出语谦恭不俗。老人请他在砚石上题字,板桥因此写了“难得糊涂”四字,老人又在题字下方写了一段跋语:“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交谈之后,板桥方知老人是一位朝廷退隐的官员,便也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的话。“难得糊涂”的由来@张名…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古语:“难得糊涂”,还有民间谚语警示天下苍生:“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如此,校长治理学校、安抚各方诸侯也不能例外。看来,中小学校长还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清醒”和“糊涂”的学问。  相似文献   

9.
邓晓冬 《教师》2012,(19):49-50
郑板桥为“难得糊涂”自注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报也。”我仔细地琢磨这些话,何尝不是我教学生活的生动写照呢!只是心境不同,他是愤世嫉俗,我是春意盎然,享受着“难得糊涂”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下面我就撷取几朵喜悦之花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这块匾额。据考,“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室中陈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镌刻精良,  相似文献   

11.
星期六刚吃过晚饭,我家就“戒严”了。妈妈“起诉”我,说我吃饭有“越轨”行为,要剥夺我看电视的权利,还代表“法院”勒令我速上“法庭”。说实在的。叫我上“法庭”可以,可不让我看电视,却像割了我身上的一块肉一样难受。向妈妈求情是没有用的,她是我们家的“铁娘子”、女“包公”。于是,我就去“闺阁”找姐姐帮忙,可姐姐却阴阳怪气地说:“糊涂难得,难得糊涂。我是糊涂庙里的糊涂神,一塌糊涂。Bye——”我又  相似文献   

12.
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刻有一枚图章,上面刻的是四个篆字:“难得糊涂”。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是再清楚不过了。“难得糊涂”这句名言,是他从几十年风吹雨打的个人阅历和无数荣辱成败中总结出来的,蕴含着深厚的育人与处世的哲理。  相似文献   

13.
“糊涂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糊涂“,并不是老师真的糊涂,而是“大智若愚,难得糊涂“之意.这里的“糊涂艺术“是指在教学中运用数学教学原理,增加了教学机智,讲究一下教学技巧.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促进和增加学习者内部数学学习过程,从探索情境、发现问题、形成观念、寻找方法,直到检验判定、评价结果,都应该促使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思维.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检查,通过反思进行自我调整,并且鼓励学生相互间的思想交流,学会自我评价与相互评定,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自觉投入且积极建构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难糊涂     
难糊涂是童话王国的一名小学生,他叫这名字,是因为那几天正赶上“难得糊涂”这词的流行热潮,但因为四个字的名字很少见,于是干脆就叫了“难糊涂”。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糊涂的教训●刘国荣那位以“难得糊涂”为座佑铭的郑板桥,在“十官九贪,无官不贪”的清代社会,独步清流,为官清廉,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话。就民意测验,老郑虽自诩“糊涂”,实乃明人、智人也。不过,该先生亦非超人,的确也有过糊涂的时候。有则关于他因嗜...  相似文献   

16.
先叙述什么是高等数学教学的艺术,什么是高等数学教学的“糊涂”艺术.再用设计问题串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表面装“糊涂”,实际上不“糊涂”,以求得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教育叫“糊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先生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之所以流传至今, 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许多杰出人物都有“糊涂”的时候,正所谓“大智若愚”。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个女生数学考试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2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来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孩子加分的愿望,同时在那个小数点上画了一个红圈。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多年后仍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东郭先生和狼》以其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为人们勾画出东郭先生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东郭先生的“仁慈”、“糊涂”,是本课教学重点所在。一、直奔中心,引出“仁慈”、“糊涂”轻声朗读课文,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句?问:从“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这一中心句中,你觉得挑出哪两个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先生的著名横幅“难得糊涂”为世人推崇,然而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难得认真     
spaq 《高中生之友》2009,(6):16-16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名言。话说得悖情悖理,荒诞不经,人人都想聪明而怕糊涂,板桥却道"难得糊涂"——"糊涂"既"难得",就是稀世珍品。板桥的话成了世人经常引用的名言,不过,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哪一个是靠糊涂推进的,哪一样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