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以后 ,为实现其永久霸占的野心 ,对东北进行了大量移民。特别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又进行了青少年移民。“青少年”移民与一般的农业移民不同 ,它的军事战略目的十分明确 ,它实际上是关东军的兵源储备 ,起到了强化对苏军事防御、镇压东北抗日武装的作用。日本的“青少年义勇军”移民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2 7页《“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 7年 7月 7日夜间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 ,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 ,193 7年 7月 7日只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 ,其实 ,战斗的第一枪是 7月 8日早晨打响的。193 7年 7月 ,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决定在卢沟桥挑起…  相似文献   

3.
卢沟桥事件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5公里处,是一座横跨永定河的大石桥, 其闻名中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是“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座桥是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见证物。1937年7月7日半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头的宛平城内。日军借口演习时一个叫石山的士兵“失踪”,“很可能被中国军队打死或抓走”,要求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桥士兵的拒绝。日本军官立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 2 7页《“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 7年 7月 7日夜间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 ,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 ,193 7年 7月 7日只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 ,其实 ,战斗的第一枪是 7月 8日早晨打响的。193 7年 7月 ,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决定在卢沟桥挑起全面进攻中国内地的大规模战争。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试探 ,7月 7日晚日军牟田口联队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 ,提出到宛平城内查找的无理要求 ,当即被我军拒绝。日军在 8日早晨向我宛平城发起攻击。于是 ,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开始了 ,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也宣布开始了。《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纪念赵登禹烈士的《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一文说 :“七月八日凌晨 ,日军步兵一营 ,附山炮四门及机关枪一挺 ,由丰台向卢沟桥前进。秦德纯得知后 ,立即向守军命令道 :‘...  相似文献   

5.
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侵略计划,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由此开始了连续八年的全国性抗战。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卢沟桥的狮子》,最后一段说道: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里提到的“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教学》2003,(3):28-29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电文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驱逐日寇出中国!”“为保卫国土流  相似文献   

8.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去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但在教学中往往学生参与得少,用心体会得少。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应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下工夫,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去体会卢沟桥的美,感受卢沟桥狮子“的数不清”。一、歌曲导入,整体感知卢沟桥播放歌曲《北京的桥》中的片段。同学们,蔡国庆叔叔用歌声为我们唱出了北京各式各样的桥。歌词中有一座桥特别有个性而且很有纪念意义,它的名字叫卢沟桥(。师相机板“书…  相似文献   

9.
《卢沟桥的狮子》是义务教材“大修订版”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带来了学习理解上的困难,因而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建造特点和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等,组织学生办  相似文献   

10.
姜茹 《云南教育》2005,(19):55-56
教材分析:《卢沟桥的狮子》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配有三幅插图,一幅大图是卢沟桥的全景,两幅小图是两根望柱上的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课文着重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从课文中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制造的阴谋,是日寇大举进攻全中国的起点,我国驻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奋起抗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是反法西斯侵略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本文拟就“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原因和经过作概要的说明,以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2.
【教例】一、教学要求: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相似文献   

13.
每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这一天除了各种新闻媒体进行一番“纪念”之外 ,在平日里 ,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个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呢?当今社会 ,爱国主义情感的淡薄乃至麻木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青年报》曾报道 ,每年去参观卢沟桥的中国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仅数百人 ,而日本人却多达两三千。卢沟桥是使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的日寇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历史见证。作为被侵略一方的中国 ,去参观卢沟桥的人数竟然远远比不上实施侵略的日本 ,我们怎能不为此汗颜!看看日本 ,不断有政要去…  相似文献   

14.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去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但在教学中往往学生参与得少,用心体会得少。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应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下工夫,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去体会卢沟桥的美,感受卢沟桥狮子的“数不清”。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木侵略军向驻防北京以南的卢沟桥地方的中国守军发动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八月十三日,日本侵略军又攻击上海,上海守军也进行抗击。自此,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遂告展开,中国现代史即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到来的前夕,国际形势是怎样的呢?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出版、丁晓先同志编”中国近代简史“一书中曾作了如下的叙述: “那时候的国际形势可以分三方面来说:(一)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死敌。它企图一举征服中国,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变为它一国独占的殖民地。中国抗战开始以後,日寇一面实行军事进攻,一面又放出和平空气,引诱国民党政府投降。(二)苏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尽管国民党政府老不放弃反苏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但作为发动全面侵华战略的序幕-卢沟桥事件,并非是日本政府直接策划的,事件发生之前,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企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事件发生之后,在对华派兵问题上,日本政府内部产生“扩大派”与“不扩大派”之争。经过几天的争论,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兵。此时,日本军部均是以“临命”的指示对日军下达派命令。事件虽不是日本政府直接策划的,但也绝非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总计划实施的必然结果,具体是由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第三大队队长-木清直等人策划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军事演习,侵占卢沟桥附近的演习场,夺取宛平县城。一木清直等人事后又编造谎言,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他们的言行暴露了卢沟桥事件的真相,日本帝国主义借卢沟桥事件,提前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卢沟桥的狮子》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配有三幅插图,一幅大图是卢沟桥的全景,两幅小图是两根望柱上的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课文着重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从课文中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根据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文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观察、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欣赏、观察评价的能力。教学目标:1郾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前东北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对于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这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东北人民所进行的抗日战争,究竟应置于怎样的地位?应怎样评估其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对此或者很少涉及,或者只把它作为后来八年全面抗战的附庸.历史的事实表明,“七·七”事变之前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重要的并且是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独立功勋,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也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窗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布局纪念馆坐落在卢沟桥宛平城内街101号,距离卢沟桥500米。纪念馆分为抗战广场和纪念馆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七巧板”起源于宋代,最早称为“燕儿图“,创造人是黄伯思,后经演化又称为“七星”、“易方”、“唐图”、“智慧板”、“七巧图”等。它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的七块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为变化万千的几何图形,形拟各种自然事物,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的益智游戏,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它成为中华图 1民族智慧的一个象征,七巧板不但流传于中国,它也流传于西方,七巧板虽然只有七块,却可以变出很多图形,极富神奇和挑战,它引起西方人的广泛兴趣,被选为开发儿童智力的必选玩具,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板”。“七巧板”中的奥密究竟何在呢?吗你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